【禽病易点通】国际视角看IBD—监测现场野毒是IBDV疫苗免疫成功的关键
邦博士
Dr.YEBIO
60多年的研究经验表明,除非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加以控制,否则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疫苗是我们对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最佳工具。但除非我们了解这种病原的进化,对病毒进行详细监测,并对疫苗方案进行调整,否则免疫成功的机会很小。
目前在商品肉鸡群中流行的IBDV毒株,已不同于60年前的毒株。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才发现流行的IBDV毒株不止一种。
IBDV变化的本质
IBDV变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基因微小的随机突变造成的抗原漂移。IBDV出现变化,部分与其基因组的特点有关,它是一种双链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使新进化的IBDV能够超越较老或原始的IBDV毒株。它们可逃避IBDV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以进行更快的复制或更容易传播。
与其他RNA病毒,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相比,IBDV抗原结构的改变速度较慢。但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选择压力,IBDV也可以突破疫苗保护,发生突变,除非我们对免疫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
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IBDV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病原。如果雏鸡在3周龄前被感染,这种疾病的危害通常会较重。这是因为IBDV主要感染法氏囊中未成熟的B细胞,感染后可大量减少B细胞的数量,从而使浆细胞数量减少,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感染的后果可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为后续的继发感染创造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要通过疫苗免疫保护雏鸡免受早期感染的重要原因。
3周龄后B细胞已经成熟,感染IBDV造成永久免疫抑制的可能性不大,但仍会导致暂时性的免疫功能下降。虽然不像早期感染那样严重,但如果在该窗口期发生其他感染(如IBV、大肠杆菌),此时暂时性的免疫下降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当母源抗体没有发挥作用时
保护雏鸡免受IBDV感染的最佳方法是对种鸡群进行加强免疫,将保护力传给后代。评估种鸡接种IBDV疫苗效果的最佳方法,是在3-4日龄检查雏鸡的母源抗体(MAbs)滴度。
抗体滴度表示母源抗体的数量,但检查这些抗体保护雏鸡的能力也很重要。这可以通过评估雏鸡感染IBDV的日龄来确定。如果母源抗体滴度很高,但雏鸡在3周龄内仍被感染,则表明这种母源抗体不能保护鸡群免受该病的影响。
造成免疫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抗原漂移。也就是说,刺激种鸡产生母源抗体的疫苗毒株与感染下一代雏鸡的野毒不属于同一族群。其解决方法是调整种鸡的疫苗,对突破母源抗体的IBDV毒株进行鉴定;调整的措施还包括仔细选择商品灭活疫苗,有时还包括定制的自家疫苗,甚至是亚单位疫苗。
最近的调查表明,在美国肉鸡群发现的所有IBDV,AL2变异株占了一半,但另一半流行变异株也有相当大的多样性。这进一步强调了根据地区对IBDV流行毒株进行鉴定的必要性。
最好通过收集法氏囊样本,进行分子诊断检测来实现。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基因序列分析,使我们能够快速鉴定现场分离的IBDV毒株,并将其与疫苗毒进行比较。
IBDV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的接力
IBDV母源抗体对肉鸡最初几周内的保护至关重要,由于行业趋势的变化,单靠其自身可能还不够。过去,抗生素被用来帮助控制当母源抗体下降和IBDV感染肉鸡群时爆发的继发感染。
如果没有抗生素作为工具,即使是暂时的免疫抑制也会创造疾病机会,因此控制由IBDV引起的免疫抑制在任何日龄段都变的非常重要。当IBDV母源抗体极低时,雏鸡很容易被感染,因此给肉鸡接种疫苗,以产生主动免疫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理想情况下,通过接种疫苗产生的主动免疫将在母源抗体下降之前保护雏鸡。然而,主动免疫需要时间启动,如果它不能快速启动免疫,当肉鸡易受IBDV感染时,可能存在一个敏感的窗口期。关闭这一窗口期或至少缩小母源抗体下降和主动免疫开始之间的时间差距是一个挑战。
诱导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诱导,包括弱毒活疫苗、HVT-IBDV重组疫苗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如果正确使用这些疫苗,都可以成为有效对抗感染的工具,有些疫苗甚至对相关的IBDV毒株提供交叉保护。但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鸡群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产生强烈的主动免疫反应。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主动免疫产生的时间,有些涉及鸡群正在发育的免疫系统。上述3种疫苗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因此要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将所有因素纳入特定的领域,符合防控目标是很重要的。
根据现场感染的窗口期以及目标和容忍度,母源被动免疫和雏鸡主动免疫之间的间隔最好通过种鸡免疫程序、肉鸡免疫程序或两者共同解决。
幸运的是,我们有优秀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来快速诊断病毒感染的时间和抗原特性,分子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更有针对性的疫苗决策。在未来,这样的技术将帮助我们更好的防控IBDV,这也是“无抗养殖”的时代需要。
点评
从上文访谈中可以看出,美国法氏囊变异株的流行也很普遍,而且存在AL2等多种变异株,在早期感染鸡群后,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值得大家重视。
近年来,我国IBD的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法氏囊变异株的流行占比极高(占90%)。目前我国流行的法氏囊变异株主要属于G2d亚群,与美国G2a亚群的变异株有所不同。在我国白羽肉鸡和部分蛋鸡群中,IBDV感染都极其普遍,容易激发其他疾病,出现呼吸道久治不愈,气囊炎问题等。另外考虑到法氏囊病毒对B淋巴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产生的巨大影响,小日龄感染IBDV变异株后,会损伤法氏囊器官,对新城疫、禽流感等抗体的产生影响较大。近年来很多肉鸡场反馈免疫ND、H9后,抗体值产生不理想,可能与该病的早期感染有关。
对于该病防控,首先应通过基因测序分型,来确定流行的优势毒株,对种鸡和商品代雏鸡实行“种商免疫一体化”。通过对种鸡进行对型组合(标准+变异)的灭活疫苗免疫,给雏鸡提供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其次在早期对商品鸡进行对型组合免疫,在母源抗体衰减之前,通过疫苗刺激,产生主动免疫力,形成免疫“接力棒”,再结合早期的生物安全管控,相信对该病的防控会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
部分图片及字体:开源/已取得商用授权
Monitoring field strains key to successful vaccination against IBDV 李彬译
作者:
Daral J. Jackwood,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 教授 今日家禽健康 2021年2月19日
参考文献:
CooksonK,等人。自2014年以来从美国肉鸡群中分离出的野毒IBDV的调查。2020年国际家禽科学论坛,亚特兰大,乔治亚州。
往期推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学习养殖新知识
分享知识
点赞畜牧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