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学院建成我国首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

随时更新的 浙大发布 2021-04-22

由海洋学院樊炜副教授团队负责建设的山东鳌山湾海域国家级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日前完成全部海域试验任务,标志我国第一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顺利建成。



2017年起,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近海蓝碳增汇模式》支持下,课题负责人樊炜致力于我国近海蓝碳增汇研究,并在山东鳌山湾海域建设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通过放置人工系统,形成自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流动,把底部富营养盐海水输送到海面的真光层,促进浮游植物和藻类生长,可有效增加初级生产力、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并提高海洋碳汇的能力。”樊炜说。



经过近三年研究攻关,樊炜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增汇示范工程建设,并进行了持续的优化改进。该工程占海域面积500亩,建设了大型海洋能原位供能平台、大数据与自动控制中心、海洋环境与碳汇监测系统、人工上升流系统和大型海藻养殖系统。


“其中人工上升流系统可在潮流作用下有效提升至少5000亩海域的表层营养盐浓度,并调整氮磷比,使之有利于大型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增产,并通过收获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移出水体,从而实现海洋增汇。”樊炜介绍说,工程至今连续安全运行了20个月时间,期间还经历了三次台风,一次龙卷风等恶劣海况考验,其可靠性和高效性得到验证。“工程状态良好,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全部海域试验任务。”



“人工上升流增汇”概念最早于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焦念志教授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陈鹰教授提出,其后以厦门大学张瑶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项目,围绕“近海碳汇”主题,以解决“增汇”这个重大国家需求为目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的建成,将为海洋增汇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储备,同时为我国应对气候谈判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



本文来源:海洋学院

本文编辑:黄子郁

责任编辑:杨金




热门内容


👇👇👇


媒体聚焦!浙大创新思政教育,架起成就梦想“彩虹桥”抗疫前后方,院线在行动,来看他们的专业力量!嘉善县至浙大商洽有关合作事宜
浙大一院80岁、36岁两位危重患者顺利摆脱ECMO康复出院
我校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暨“携手打击腐败”公益广告作品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由浙江大学牵头的浙江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成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