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同在,探索期刊封面 | 涨知识
顶级学术期刊的封面风格各异,有的偏好平面卡通,有的讲究具象化,有的甚至风格百变而难以捉摸。但是,这些封面毫无例外地向读者展现了科学家眼中的论文。
因此,顶级学术期刊的封面经常使人眼前一亮,而稍一琢磨,又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鼠狼给鸡拜年Hepatology《肝脏学》2017年八月期封面故事在线发表了浙大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Characterization of Ferroptosis in Murine Models of Hemochromatosis”。这是该杂志自1981年以来第一次采用寓言故事作为封面。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不同于凋亡而依赖于铁离子的细胞死亡新方式,该方式被认为是一种治疗肿瘤以及众多重大疾病的突破口。封面采用“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民间故事,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铁死亡的机制。
鸡,代表健康生命或健康肝细胞;黄鼠狼携带的礼物被比喻成过多的铁离子,可诱发肝细胞或机体(鸡)损伤,从而导致“铁死亡”;黄鼠狼周围满地鸡毛寓意已经被吃掉的鸡(铁死亡发生);中间篱笆是阻止黄鼠狼吃鸡(铁死亡)的保护屏障,也正是该成果发现的铁死亡发生的保护基因膜蛋白Slc7a11。
发刊之时正逢鸡年,寓意吉祥,展现出中国元素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女娲补天在《科学通报》2019年第28-29期,同样是浙大团队发表的题为“铁过载及铁死亡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的封面文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铁过载与铁死亡对心脏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中写道:“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女娲补天,后安土息民。
该封面化用“女娲补天”形象展示了靶向铁死亡防控心脏疾病的转化研究及潜在临床应用的积极前景。荣获中国科学杂志社发起的201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最佳封面”的年度“最佳封面奖”。铁死亡极大地参与了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线粒体是启动心脏铁死亡的主要器官。
女娲,代表勇而无畏、敢于担当的前沿科学工作者;天火降临,洪水汹涌,则象征着罹患心脏疾病的病人;五色石,代表铁死亡抑制剂、祛铁剂、线粒体特异性抗氧化剂、Hmox1抑制剂以及低铁膳食等五种策略;破碎的赤红天空,寓意患有疾病的心脏;天空中的线粒体形状的漏洞象征心脏疾病的潜在关键——能够启动心脏铁死亡的主要器官线粒体。
补天之后,是心脏疾病防控的无限曙光。
龟兔赛跑
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2015-54/50发表了题为“Electron–Proton Decoupling in Excited‐State Hydrogen Atom Transfer in the Gas Phase”的文章,通过皮秒时间分辨的近红外和红外光谱独立监测电子和质子的转移,研究了芳族酸激发态氢转移过程。研究观察到的电子-质子解耦现象,使人们对生物分子中的光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控制。
本期封面沿袭了Angew一贯的平面风设计和中国风,化用了龟兔赛跑和嫦娥奔月两个故事。这份日本东京大学团队发表的成果,却可以看到浓浓的中国元素。
背景是银灰色的月亮,月亮表面可以看到明显的暗区(平原和低地)和亮区(高原和山脉)。其余四个主要元素排列在副对角线上,给人较好的距离感。左下角是一个分子模型,代表研究的主要化学物质芳族酸。右上角是身穿蓝白色连衣裙的女子,神似李商隐口中“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背部用写着黄色字符的黑色乌龟,代表移动较为缓慢的氢原子。而长有黑色眼睛的月兔,代表速度较快的电子。月兔主体为黄色,暗示光激发是反应发生的条件。
画龙点睛
Developmental Cell(Dev.Cell)2014年6月23日第29卷第六期发表了名为“Histone H4 Lys 20 Monomethylation of the CENP-A Nucleosome Is Essential for Kinetochore Assembly”的文章。研究团队发现H4K20me1富集在DT40细胞的着丝粒上,证明了着丝粒核小体的H4K20me1修饰有利于动粒的组装。
《历代名画记·张僧繇》载:“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本期封面标题名为“A Final Touch”(最后一笔),化用画龙点睛的典故,强调了H4K20me1在动粒组装过程的重要促进作用。背景由零散的黄色团状物组成,其内多有两个红色圆点(代表染色体),象征着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鸡细胞或人体细胞。身穿长袍的画师,手执毛笔,成“竹”在胸,欲为银灰色的龙点上眼睛,这就构成了封面的主体部分。组蛋白H4K20me1的修饰就像画师手中的毛笔,一笔落下,动粒便开始组装,接着细胞中的染色体开始分离,如同原本没有生命的龙乘云而去上九天。
脑肿瘤如何“生根发芽脑肿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原发性脑肿瘤(如恶性胶质瘤)以及从其它器官转入颅内的脑转移瘤尤其难以治愈。
Nature《自然》2019年9月26日刊发表的三篇论文探索了脑肿瘤的生长特性,为认识癌细胞如何“劫持”并融入大脑神经网络提供了见解。Michelle Monje和Frank Winkler团队分别发现致癌胶质瘤细胞会与神经元形成功能性突触。Douglas Hanahan团队则表明转移至脑部的乳腺癌细胞会以突触周围伴侣的形式参与形成突触结构。之后,癌细胞会利用这些突触促进自身生长。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突触激活与癌细胞在脑部的定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存在关联,突出了神经元活动在脑肿瘤中的作用。
封面中有两种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紫菀花的根系发达,形状酷似人脑,象征被脑肿瘤细胞入侵的脑神经网络。生长在旁边的蒲公英,主根粗壮,掠夺着紫菀的生长资源,代表可以无限繁殖,具有转移性的脑肿瘤细胞。蒲公英的一部分小根须则依附在紫菀的根须上,吸取紫菀的养分,寓意研究人员发现的致癌胶质癌细胞或者乳腺癌细胞与神经元形成的功能性突触。
而从花语来看,又别有趣味。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蒲公英代表漂泊和自由,暗合癌细胞的生理特性。紫菀的花语是回忆与思念,恰恰表现了大脑神经网络储存记忆和思考的能力。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瑞士建筑师、工程师Walter Stahel造出的一个术语,他在打造适用于工业化经济的可持续性概念方面一直是一位处于领先地位的人士。在一篇评论文章中,Stahel概括了一个 “无浪费”世界的关键原则:再使用、修理、再制造和升级。他指出,终极目标是对原子进行循环利用。
Nature《自然》2016年3月24日版有一个关于“循环经济”的专刊,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定义、内容以及未来期望等等。
整个封面,是科技风与工业风交织的产物。封面上半部分,主体是一大一小两个蓝色的圆环。圆环上多有白色亮光点缀,加上若隐若现的“星环”环绕,颇有未来科技的冲击力。但两个圆环之间,却是用烟囱、音响、半导体收音机等老旧的物件进行填充。封面下半部分,主要由齿轮、支架、马达、底座组成,色彩暗淡而沉重。
“循环经济”的提出,设立了高远的终极目标。而概念性的理论,又能否通过实用主义的挑战?封面融入两种相互矛盾的风格,颇有些意味。
科学是严谨的,但我们可以用活泼生动的方式来表达。以上这些,只是诸多有趣的封面中细小的一部分,却也精彩纷呈。不论是令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国风,还是讲求具象化而不失美感的写实派,还是创造性地把两种矛盾的风格加以糅合,无不展现出科学家们有趣的灵魂以及世界的多样化和强大生命力。
本期主讲人:杨争辉,浙江大学能源学院,一个向往诗歌的理科生。专业方向为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
图片来源:各大期刊官网
策划:尺泽
文字:杨争辉
本文编辑:杨争辉
责任编辑:杨金 | 周伊晨
热门内容
👇👇👇
我校新增两家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讲座一览丨解密职业的密码、苏格拉底与家庭、组织行为学教学理论启发……
第5颗了!浙大又一颗皮卫星“上天”!内附发射实况视频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