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我是“黄埔”二期,原来天险亦平常
编者按
国科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当初,我为什么选择这所“数学物理大学”?在这里读本科,是一种什么体验?四年里我收获了什么?四年后我即将走向哪里?
即日起,国科大官微推出特别栏目——眼见为实,请本科生为读者揭开大学生活的真实面纱。今日分享人徐浩清,是国科大2015级本科生、2019级硕士生,目前在国科大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为中科院微电子所。该视频由国科大陕西本科招生组录制于2019年招生宣讲现场。
部分文字摘录:
《原来天险亦平常》,我取这个标题是从我们原来的丁仲礼校长的一首词中来的,这首词是丁仲礼校长赠给2018届也就是首届毕业生的。他在毕业典礼上送了他们一首词,其中有一句“送目回望,原来天险亦平常。”这个天险也就是在国科大读本科的这四年对许多同学来说是迈过了一道非常重要的坎,回过去看这道坎也就是如平常。
首先来谈一下我的个人的经历。我中学在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就读,2015年进入国科大生物科学专业。在国科大,我们可以自由地转专业,然后我在大二的时候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之后跨专业保研到了微电子所攻读微电子,其中还有一段访学的经历。之后我都会一一介绍。
说到大学,我就要讲学习和科研。2015年9月,我作为“黄埔二期”学员拉着一个行李箱到了玉泉路,我来到国科大最初的印象就是诚意与朴实。开学典礼校长们在台上这么一站,我感受到了特别大的诚意。开学典礼当天中午我在食堂吃饭,一抬头突然发现这不是我们的丁校长吗,感觉国科大是一个让人感觉亲近和朴实的一个地方,是踏实学习的地方。
开了学之后,我们去研究所见到了我们的科学家班主任和我的学业导师陈润生院士。在和陈润生院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朴实、特别勤奋的老师。虽然在大一的时候,他在我的学业上没有许多的指点,但是对我在本科阶段怎样去学习、怎样去生活、怎样去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一件事情,他给了我非常多的启迪。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国科大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之中,它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我在大一下学期,有一门课叫做《计算机导论课》,是我们的公共必修课。在草坪上,同学们站成了一排,这个时候其实是我们这门课的老师让我们做一门实验叫做——排序的算法。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课,每个同学都可以更好地理解算法,用实践和创新的方法去获得一个知识。我们工科学生有一门必修课,叫做《金工实习》,在雁栖湖校区上。《金工实习》缺不了一项就是磨锤子,但是国科大的《金工实习》,除了磨锤子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教研的用具,让我们去完成一个大作业。例如我们之前做的一个作业,柱子是用车床做的,还涉及到了线切割、3D打印、激光和激光雕刻等等工艺。用不同工艺去完成一个大作业,也提升了我们创新的能力。这也是传统教学之中,国科大让我感觉很多创新的地方。
谈一谈科研。在我大一暑假,本科部组织了一个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去到全国各地的中科院研究所做为期两周的实习。当时我参加的是去上海生科院细胞生化所的实习。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去体验、观察一个课题组的运行模式和流程,了解每一个人在实验室中的分工。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讲,进到一个实验室,摸透它的流程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之后,我参加了一个叫做科创计划的项目,科创计划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大学生展开的一个科研培训计划。通过为期一年的时间,我们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走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流程。从开题到实验到报告再到结题,扎扎实实地解决了一个个科研中的小问题。
在国科大的每个本科生(如果没有挂科的话),都可以有一个出国访学的机会。2018年1月,我背上行囊从欧亚大陆的这一端去到了欧洲的瑞典,去的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做了半年的访学。在访学的过程中其实是有非常多的收获的,访学就是一个不断开拓自己、探索外面世界,去听去看去想的过程。
我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修了一门叫做《纤维技术》的课程。这是我上的第一门课,我了解了在国外一门课完成一门课程是怎样的逻辑。从课堂的讲授出发,还要做实验去走完一个完整的造纸流程,最后有机会去真正的造纸厂参观,去看看工业生产中的纸张是怎样从木材生产出来的。
在访学期间,我进入了一个课题组,导师叫James Gardnor。在国外的课题组,导师认为和你是同事关系,他指导你的工作,所以你需要独立地去想、去做一个问题,而不是事事需要请教他,听从于他。课题组里有一位同事,看起来是“爷爷”了,然而,他只是一个博士生。我当时非常惊讶,为什么他这个年纪还是一个博士生,他说他毕业之后,才重返他硕士的学校进行博士研究。在国外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像我同事这样的学者,他们启发我要去做热爱的事情,不分年龄地去做你想做的的事情,包括科研。
在国外访学,也是拓宽视野的过程,不仅可以认识不同国家的室友,和同学们一起在异国他乡度过一个农历的新年,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学习,包括自己剪头发。在国外访学就是一个不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的过程,回国后,就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再谈一谈选择和方向。我在国外访学期间,美国对中兴进行了非常严厉的制裁。当时我就想,我可以转专业到微电子,我去做芯片。材料专业给了我非常扎实的数理基础,让我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宽广的选择面,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接下来谈一下我的感悟和思考。那么第一点就是:“原来天险亦平常”。其实学习固然是苦的,生活也可以是有乐趣的。访学交流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可以拓宽视野,锻炼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我希望能通过进入微电子行业做出一些东西来,做一些小小的突破,也希望自己能学有所用。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高考生,就是“来日佳音静待,玉碗为君扬。”
(以上文字根据视频整理,有删减,原汁原味的分享请戳视频)
以上文字根据视频整理,有删减
原汁原味的分享请戳视频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ac.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来源/国科大本科招生陕西组
美编/殷瑞莲
责编/缑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