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堂力学课,打开我的“科学之门”

编者按:漫漫求学路上,总有人会成为指引方向的“灯塔与高山”,在走到面临选择的岔路口时,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早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可拨云见日的启迪……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亦师亦友,课堂上“平凡中见真知”,从课业知识到人生哲理,倾囊相授……本期,让我们从国科大2020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李新珩的视角,走近国科大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志忠和他的力学课堂。


“三十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大学,我只记得我的力学老师姓吴,他读错了一个字;可能以后你们回想起来大学,也只记得我说我的力学老师姓吴,他读错了一个字。但是没关系,大学能记住一些有趣的东西记住就行了。”

国科大玉泉路校区阶梯教室里,一位衣着正式的老师快步走入教室。他放下背包,把黑板擦干净,静静地等待着上课铃声。这,便是我的力学老师——邢志忠老师。


邢老师的课堂丰富有趣,每堂课的开篇都是些“题外话”,可就是这些“题外话”,让我们看到科学前沿,看到大师风范。

他的课件上会时常出现一些有趣的词句。“积分的符号来自发型?”“想象力做功吗?”“如何验证中央电视塔在旋转?”在课堂氛围被活跃起来的同时,老师也不好意思地承认有些是“傻问题”。但他又强调,做研究就是要提问题,要提“傻问题”。“The best way to have a good idea is to have a lot of ideas.”日后走向研究的路上,老师的话定会在我耳边响起。



当“发表不是硬道理”这句话突然出现在教室大屏幕的课件上时,许多同学都心生疑惑。面对同学们的疑惑,老师娓娓道来这样一段小故事。

原来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小插曲——解释β衰变能量曲线的能量守恒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面对这一危机,波尔和泡利在观点与发表文章的选择上都截然不同。想法正确的泡利并没有正式发表文章,但缺席的文章并没有阻碍真理的到来,事实仍然证明了泡利观点的正确性。老师也结合自己的有趣经历,幽默地讲述了大师和年轻人对于发表文章的不同态度,急切地发表文章也可能适得其反。这样的课堂小故事,还有很多。

在讲到相关定理时,老师常常会补充一段物理史。大师在科研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有趣的小插曲?这些小故事串联起了“科学发展”,也不断启示着我们如何走进科学。

大学课堂与高中的不尽相同,动脑动笔要重要许多。尽管我们的力学课堂大部分是使用PPT,但每当课件上出现新公式时,邢老师都会重新在黑板上推导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方法。



初见邢志忠老师,老师便道出了“科教融合”的精髓——“研究员教书的好处就是可以融入进科学前沿的东西”,课程中也确实如此。邢老师不大喜欢所谓的人造题,“我们‘后院’高能所地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们课堂上的明星地点。

老师的只言片语为我悄然打开了一道门。对于科学前沿的事情,我很好奇,更有几分向往。老师偶尔也会回忆自己的经历,讲一个个笑话加放“表情包”,和我们一起笑成一片。幽默的话语和脸上的笑容一样,令人感到亲切。

在老师的课上笑着,写着,思考着,深感荣幸。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你在国科大

又遇到哪些印象深刻的老师?

他们的哪些话让你铭记于心?

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留言分享一下吧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策划/融媒体编辑部

文字/李新珩

图片/曹倍源

美编/何邦彦

责编/李文毅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