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时空赴征程!致敬光荣与梦想!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工作后,翟志刚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回望中国航天史
跨越时空回到“同一天”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震惊世界

2003年10月16日
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成为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新“太空出差三人组”进入中国空间站

太空再添中国红!


今天
2021年10月16日
让我们一起
致敬57年前的东方巨响!
 致敬每一代科学家的拼搏!



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


“两弹一星”精神
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

当年,为承担“两弹一星”的相关任务,中国科学院在怀柔建立试验基地,旧址在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现位于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内。试验基地始建于1958年,由钱学森主持建设,用于探索和开发用于远程火箭的高能液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工作。
怀柔火箭基地(现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为缅怀参与其中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院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013年9月3日做出批示:将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保持这里的原貌,作为我们科学院的历史、贡献的传承”。2015年9月12日,白春礼院士和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共同为纪念馆揭幕。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被增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展厅里
陈列着1:1“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模型
通信卫星使用的行波管
核辐射防护和计量设备、防化服等
它们时刻提醒和激励着
国科大青年学子
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攻坚克难,敢为人先

国科大学子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
国科大推出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线上肖像画展
回顾23位功勋科学家
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形象和事迹
希望国科大青年学子在品赏艺术作品的同时
读懂科学家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群像

点击图片回顾“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线上肖像画展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之一的钱学森
晚年致力于教育与战略科学
是青年学子的榜样和力量源泉
他曾深情回忆了人生中三个激动时刻

点击视频回顾钱学森人生中三个激动时刻


在2021年中国航天日

国科大图书馆推出

“信仰的力量”

致敬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

钱学森主题书展


书展展出

218种、338册主题书籍

全面回顾钱学森先生的

人生经历、学术成就、思想体系、社会贡献


点击图片回顾钱学森主题书展


正是他们

给了国科大师生

拥抱、探索星辰大海的勇气



探宇宙浩瀚,国科大师生一直在路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

为了追寻答案

人类开启了深空探测


2019年1月6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第3天,每一秒都在刷新人类探月的历史。这一天上午,国科大举行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1次会议,评审通过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设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并决定启动学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国科大决定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转入正式建设阶段


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魏勇教授汇报行星科学交叉学科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情况(点击图片回顾)。

2019年7月2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它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7家单位联合发起,几乎汇集了中国行星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行星科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地球科学和天文学为根基
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传统支柱学科
又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
甚至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深远影响

小行星“国科大星”


探索浩瀚宇宙

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植根于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术传承

发起于科学家报国的初心

国科大师生一直在“砥砺前行奋进路”上


“嫦娥之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科大博士生导师欧阳自远院士为国科大本科生上天文课。

国科大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院士走进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畅谈天文学和太阳物理研究,为国科大师生上“天文课”(点击图片回顾)。
国科大2018级硕博连读研究生黄帅东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负责研制嫦娥五号上搭载的全景相机“探月之眼”。2020年12月2日,“探月之眼”拍摄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后环拍成像图。图为黄帅东在进行原理样机相关验证性试验中的调试(点击图片回顾)。

2020年12月10日,国科大2019级博士研究生陈朝鹏、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宗煜和2020级博士研究生郭林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月球模型进行科研实践探讨。2020年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多名来自国科大的研究生将参与月壤的研究(点击图片回顾)。


   浩瀚宇宙,梦想无垠
    一起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为“筑梦星空”的国科大人点赞!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文图/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青塔

国科大官微往期推文

整理/纪灿雄

制图/纪灿雄

美编/何邦彦

责编/李宇涵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