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祖国华诞,致敬科学家精神!
编者按
2022年10月1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仪式,来自工程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代表们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依次参观纪念馆和校史馆。本期,跟随国晓薇一起,听听同学们的感触。
点击播放: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升国旗仪式
立志
郭昭彤
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直博生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需要更多地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奉献的牺牲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这是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必经的洗礼。
参观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夫妻树”的故事。它讲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前期,一对夫妻平静地告诉对方,最近要出一趟差。双方都没有多问,结果两人却在荒芜人烟的罗布泊戈壁里的一棵老榆树下“不期而遇”。直到那时,他们才发现两人参与的竟然是同一个项目。
非常荣幸,能在祖国73岁生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来到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我想用一句古语来形容先辈们的事迹带给我的触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进取
林诗然
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跨越时空,在国庆这一充满欢乐与自豪感的节日里,我与共和国的科学先驱在这里相会。他们勇于创新实践、勇攀科研高峰、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是我学习之路的指明灯。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眼角不禁湿润起来。老一辈科学家在这座大山里踏下的脚印,时刻鼓舞着我们国科大人,热爱祖国、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甘于奉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万千普通党员中的一员,我深刻地体会到“两弹一星”元勋们用一生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将科研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
争先
田诚
光电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来到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国科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朝气蓬勃,敢为人先”,我觉得这八个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
作为国科大人,我们已经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要不负祖国对我们的培养,做好自己的研究,回馈国家与社会。
★
跃升
黄小涵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一看到校史馆在国庆期间开放的消息,我就立马预约了参观。因为我不想错过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好机会。
参观校史馆时,我被各位科学家先辈的家国情怀深深震撼,这是在我这个年龄段可以去试着理解,但还没法真正领悟的境界。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科研领域深耕,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定富足的生活。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国科大创立初期的手稿和文件,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家们的科研事业与祖国命运的深度融合。现在,科研对我来说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传承
黄汝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第一次来纪念馆参观还是四年前,那时我是国科大2018级本科生。当时我们从玉泉路校区坐校车专门来参观,我对这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我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继续读研,便也想把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本科时的一位老师,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妻子——李佩教授的学生,我很早便听过郭永怀先生的故事。今年我有幸成为讲解员,为大家讲述郭永怀先生的故事。当听到郭永怀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绝密文件时,有一位女生已经泪眼朦胧,我不会忘记那天的场景。
让人们记住这些为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后辈了解他们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同时激励我们这代的年轻人,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这就是纪念馆能为大家带来的意义。每位国科大学子都对这句“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耳熟能详,而我们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
奋斗
陈少华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校史馆的讲解工作给我带来很大的收获。一方面,看到来馆参观的同学通过我们的讲解,对学校更加热爱自豪;另一方面,我自身也在讲解的过程中,一遍遍加深对国科大的了解。每多一分了解,我对讲解工作的热爱就多一分,听众的收获也可能会多一分。
来馆参观的同学,能从讲解中、从各种实物展品中,进一步了解学校,并体会到这份历史的厚重。我记得,曾经有位本科女生参观时特别认真,每一件展品都停下来仔细地看。快要结束时,她问我能不能以后也来当讲解员,我当时很激动。
我觉得校史馆的意义正在于“传承”这个词,它是守护一所学校“根”和“魂”的地方。一代代国科大人创新、奋斗、奉献,共同塑造成国科大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这是我们从前辈那里继承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守护和传递下去。
★
引领
马志飞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校史馆承载了一所学校从最初建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沿革,而国科大的历史又与共和国有着深刻而特殊的联系。
我经常看到,参观的同学在两院院士展厅寻找自己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他们找到时的那种神情和声音,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激励和鞭策下,我们会由内而外地产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目标清晰、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推进自己的研究课题。
作为一名讲解员,我不仅熟悉了学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更深入地了解了我的研究方向——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刘承钊院士在抗战最危急的时刻依然坚持科研,为我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种榜样的力量,也将引领着我沿着我选择的道路勇往直前。
★
成长
白士聪
物理科学学院2022级直博生
在担任讲解员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来自于,我从一个倾听者到一个讲解人的身份转变。我必须更加细心和充满热情地去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和校内这座纪念馆。在这里,我看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高度凝练的二十四个字,在于敏、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身上活了过来。
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一种“时空交集”所带来的冲击。这种交集既是老一辈科学家与青年学子超越时间的对话,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身上跨越空间的共鸣。当我讲到功勋计算机时,就会有同学兴奋地喊出,“看,这是咱们学院的前辈做的!”当我讲到拉瓦尔喷管时,相关专业的同学又会热烈讨论起前不久学到的相关知识。
我们要牢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要有“只要方向对,就不怕道路遥远”这样的决心和信念,在科研的道路上要做到心怀“国之大者”,回报国家的教育和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正逢其时。
弘扬科学家精神
献礼祖国华诞
中国科学院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用史实事例、创新成就
激励着国科大学子
胸怀祖国、热爱祖国
把人生理想同国家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
勇攀科技高峰
相关阅读
国科大有这样一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王正奇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文字素材/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王正奇 季鹏飞
视频/王正奇 陆紫琪
美编/陆紫琪
责编/马茜茜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