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国科大多位导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5位导师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2位导师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跟国晓薇一起看看!
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国科协和人社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团队。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目前,全国创新争先奖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表彰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大为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大为在以碳-杂原子键偶联反应等为代表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小分子调节剂创制为手段的化学生物学和新药发现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他发展了氨基酸和草酰二胺配体促进的铜催化碳-杂原子键偶联反应,发展了以曲贝替定为代表的药物和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路线,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多次工业化应用或者深度开发,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刘光慧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光慧长期从事衰老生物学和老年基础医学研究,自归国以来聚焦“衰老的机制与干预”,取得系统性原创学术成果。主要研究领域人类衰老的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解码、基于干细胞技术的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和精准治疗、新型基因编辑手段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杨兆萍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
杨兆萍主要从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信息化研究工作,她构建了自然遗产全球突出价值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在“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与保护管理、新疆世界级精品景区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提出了“新疆旅游地域系统理论”,顶层设计助推新疆旅游业向战略支柱产业迈进,显著地促进了新疆旅游业和旅游富民产业链的发展;组织团队搭建了多语种、多模态展示的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畅游新疆网”和“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新疆旅游信息化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作出贡献。
何国威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
何国威主要从事湍流和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包括湍流的统计理论和计算模型、多尺度大涡模拟方法、 微纳尺度流动、非线性动力学。特别是,他提出的湍流时空关联的EA模型和大涡模拟的时空关联方法,对理解湍流的时空关联和发展时间精准的湍流模型作出了贡献。
席南华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席南华主要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研究。研究工作包括: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确定了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的猜想成立的充要条件;证明了特征p上的非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表示的性质与特征0的代数群的表示类似;清楚具体地实现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不可约表示;与Chari合作构造了量子群的单项基,计算了某些典范基,给出了根向量之间的一个交换公式;与Lusztig合作发现了典范左胞腔;与Tanisaki合作证明了仿射A型Hecke代数的一个代数滤过和一个几何滤过相同,开启了代数群的无限维抽象表示的研究。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表彰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海斌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于海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业通信与实时系统理论、分布控制系统技术、工业无线技术、网络协同与智能制造等。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曲久辉长期从事水质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包括:饮用水安全保障,涉及饮用水水质的全过程风险控制问题,提出并特别关注“标准与效应协同控制”新理论和新工艺;水质净化与能量转化,涉及水中污染物去除与产能同步的原理、方法、材料、反应器与应用问题,重点关注以电子转移为主要机制的污染物产能理论和方法;废水处理过程,涉及絮凝、吸附、膜分离、电化学等方法,提出并努力探索物理-化学耦合的微场构造及水处理颠覆性技术创新;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涉及天然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复合污染及生态安全问题,提出并深入研究以物质流为主线的“生态通量”与过程调控机制。
刘彦随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
刘彦随长期从事土地利用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综合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地理学与土地利用、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技术、新型城镇化与村镇化、人地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李菂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李菂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及空间科学方面的研究,创建中性氢窄线自吸收的观测方法,在天文学中首次确立分子云中的原子丰度;发展了原子丰度时变模型,给出了恒星形成的时标上限和银河星际低能宇宙线的强度;首次成功测量HINSA塞曼效应,推进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难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将傅里叶变换应用于辐射SED求逆计算,发展的新算法成功逆解尘埃辐射积分方程求温度分布;提出和参与搭建FAST第一套接收机及第一套谱线终端,提出和主持实现了世界首创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模式,提高FAST巡天效率3倍以上等。
杨春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
杨春和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盐岩水溶开采方面,开发了层状盐岩大型溶腔建造全套新工艺,研发了水溶造腔仿真软件,实现了大型水溶造腔腔体形态的准确控制,取得了从传统水溶采矿到可控的水溶造腔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在盐岩油气地下储备方面,建立反映盐岩损伤和扩容等特性的本构理论,提出了盐岩及夹层的长期强度理论及蠕变本构关系,创建了层状盐岩大型地下储库整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为地下大型油气储库的建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层状盐岩力学理论与工程的学科方向。
吴骊珠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吴骊珠长期从事有机光化学的研究,在有机光化学合成和人工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做出系统性创新成果。利用可见光催化提高了光化学反应选择性,实现了若干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光化学反应;突破了传统脱氢偶联反应必需加入化学计量氧化剂的局限,创建“放氢交叉偶联”新反应,实现了多种惰性键的活化和交叉偶联;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系统I和系统II,开发了高效、稳定、廉价的可见光驱动放氢和放氧催化体系,实现了没有牺牲剂条件下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氢和放氧,将国际上最高产氢催化转换数提升到1600万,取得了可见光催化制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宋延林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宋延林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印刷技术的交叉研究,在纳米材料创制、界面液滴操控和印刷微纳制造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促进形成了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
张俊彦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研究员
张俊彦长期从事纳米结构超低摩擦固体润滑薄膜及表面防护研究。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应用于发动机、无人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为我国高技术和高端装备等作出了贡献。
陈卫标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陈卫标长期从事空间激光器和空间激光雷达遥感机理、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牵头组建中科院空间激光创新团队,建立空间激光雷达探测机理、高性能激光器和高灵敏度探测的系统研究体系,在蓝绿激光海洋探测和信息传输关键技术、星载二氧化碳和气溶胶联合探测激光雷达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风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研制并成功发射各类空间激光器、载荷分系统近五十台套,为我国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高分专项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工程作出贡献。
陈玲玲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
陈玲玲的主要研究方向为RNA加工代谢与功能机制,其所在实验室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细胞中lncRNAs的功能调控,包括新类型lncRNA分子的发掘、其加工成熟机制,以及它们在转录、染色体、细胞核亚结构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等方面的调控功能研究。
赵进才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进才长期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研究,在污染物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新机理、光催化反应的新途径,以及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新材料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徐国良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
徐国良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调控及其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关系,其所在实验室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包括基因组学)相互依托的实验手段致力于探索:DNA甲基化谱式是如何在胚胎发育早期建立起来的?异常的表观因子会对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存在新的碱基修饰形式?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是如何达到平衡的?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平衡的改变而导致肿瘤和疾病发生?对表观遗传信息调控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生长发育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为维护人类健康尤其是再生医学的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郭正堂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郭正堂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把陆地风成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200万年;厘定了亚洲季风环境和内陆荒漠的起源时代,重建了早期演化历史,提出青藏高原在2000多万年以前的隆升即已导致大气环流的重组;发现了第四纪东亚季风极盛期与大洋碳同位素变化的耦合关系,揭示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两极冰盖存在不对称演化行为,提出更新世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的两半球季风和全球冰量交替控制解释。
曹宏斌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曹宏斌将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于工业污染控制,发展了以高效分离为核心、统筹生产端与末端协同优化的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新方法。聚焦煤化工水污染全过程高效控制、重金属复合污染深度分离与废水近零排放、锂电固废低碳循环利用等领域,带领团队突破了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解决了煤化工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锂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技术成果应用在新能源固废处理、冶金、煤化工等行业的16项首套示范工程中,并推广应用至100余套工程,取得显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工业污染过程减污降碳技术创新与工业应用提供了工程案例与成套技术。
康乐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康乐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基因组学、表型可塑性研究、神经生物学及行为等;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将基因组学与生态学结合,系统研究动物的适应性和表观可塑性。
彭平安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彭平安长期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在盐湖沉积环境浅成烃、卟啉化合物、含硫化合物、高分子物质结构以及毒害有机物与自然有机质的关系、非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中取得了成绩;已发现含硫羊毛甾烷、卟啉等新生物标志物三类,证明了高硫未成熟油的非干酪根成油观,对盐湖沉积环境、碳酸盐沉积境的未成熟油勘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一系列专一性、选择性强的化学降解及其同位素标定技术研究了高硫沥青和高硫干酪根的结构,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了这些物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深层油气地质学理论、综合排烃效率油气生成评价、轻质油气形成与评价、毒害有机污染物与自然有机质的关系、有机污染物非生物降解、二恶英污染的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傅向东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傅向东主要从事解析植物激素与环境因子互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耦合的分子机制,为培育“资源节约型”农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解析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等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通过GWAS分析、QTL定位和图位克隆等技术挖掘产量性状相关新基因,解析高产、优质、高效等复杂性状间协同调控的分子网络;挖掘优异等位基因,并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协同改良的农作物新品种。
傅伯杰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傅伯杰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雷加强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
雷加强主要从事风沙环境及防沙治沙研究,作为新疆沙漠与防沙治沙研究的领军人,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项目、自治区重点专项项目等30余项,搭建了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旱区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联盟荒漠化防治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建设技术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
蔡新霞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蔡新霞长期从事高时空分辨脑机接口器件新兴基础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重大项目“睡眠-觉醒脑神经电活动高分辨感测与电刺激方法研究”和“微纳传感技术”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任务,攻克了神经微电极阵列制备工艺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出双模神经信号同步检测方法,实现了脑机接口核心微器件技术自主研发与多领域应用。
樊仲维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樊仲维长期从事高功率短脉冲激光的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在高峰值功率、高光束质量和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研制出系列短脉冲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累计应用7000余台/套,成功应用于空间碎片探测和卫星激光测距等领域,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
潘永信
中科院院士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潘永信主要从事古地磁学、生物地磁学、生物源磁性纳米矿物磁学与应用、岩石磁学、行星磁学等基础性研究。
致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为国科大老师点赞!
全新升级!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版官网亮相!
高考倒计时7天,我们在国科大等你!
宅?生活单调?看理论物理博士生的花样日常!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素材/科技日报
国科大新闻网 各培养单位官网
美编/何邦彦
责编/王滢
分享+1
点赞+1
在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