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更新”自己,我硕博生涯的一些经验
编者按:在科研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也可以收获更多惊喜。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是国科大2023届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袁家敏(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回答的问题。硕博五年,她从最初的迷茫与不适应,到后来的探索新知识、成就新自己。本期,和国晓薇一起,看袁家敏不断“更新”自己的成长之路。
2017年7月的夏令营,我初次来到武汉,初次来到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穿行在洪山侧路东三路的林荫小路时,就有一种熟悉感,彷佛我的人生必然在这里有一段故事。
后来,我如愿来到这里,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开启我的硕博生涯。
刚开始,骤然改变的作息让我很不适应,办公室里键盘和鼠标的敲击声每天响个不停,有时候甚至感觉呼吸声过大都会打扰大家做研究。回到寝室以后是“兵荒马乱式”的洗漱等琐事,每每到夜间十二点才能卸下一身疲惫,把自己埋进小床里……
这段日子,我彷佛走进了某个循环着的时空里,混沌着不知道如何逃离。看着课题组里老师、师兄师姐们忙忙碌碌,我不禁思考“到底为什么来这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于是,在迷茫无措的时候,和我的导师郑安民老师一起交流分析;夜间回寝的路上,逮住每个师兄师姐细细了解他们的经验。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际遇,才让我学会了接受自己,接受这日复一日循环的科研日子。
科研之余,我培养了一些业余爱好:养花、做饭、旅行……在周末时,安排一点时间让自己跳出循环期,虽并不精通,但也能使大脑进行一次“重启”。
袁家敏在分享研究进展
化被动为主动,做好每个阶段的科研计划。这种方式让我对研究进程有明了的发展规划,从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
的确,良好的习惯通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工作效率。我尝试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进行一些好习惯的培养。
一
二
学习新技能时要梳理和复习,例如下午学习的新仪器使用原理和方法,晚上就及时从头梳理一遍并做好记录。这能够帮助加深记忆,也便于第二天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三
文献及时分门别类,每次将阅读过的文献用相关软件进行分组分类,以便于梳理脉络、查找和引用。
四
及时处理和整理数据,不要等一批数据完全出结果以后才进行处理,及时处理能够尽快纠正错误,避免机时、材料和精力的浪费。此外,获得可用的数据后就将其按照正式文章可用的标准进行处理,以免工作汇报和文章写作时重新花费时间作图整理。
逐步“更新”自己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也在程序的顺利运行中体味到了成就感,在科研难题解决中获得了动力。
还记得独立开展第一个研究工作时,内心情绪有点复杂:担心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又激动自己可以开始放手一拼。战战兢兢搭建模型、模拟计算和分析数据,遇到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大脑,不断进行演算和推理。
数个日夜磋磨之后,终于顺利得到了实验数据。然而始料未及的是——研究结论超乎常理。
这也使我的研究受到质疑——“你刚接触这类模拟,是不是哪里没有考虑到,或者设置得有问题?”“你这结果一看就不对,怎么可能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反而越慢?”“是不是分析程序写得不对,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郑老师一向严谨求实,要求我们对待质疑要多次验证,并进行多方分析。如果确认结果没有问题,那么就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我反观回溯,检查每段程序和模拟设置,多次与导师、师兄师姐们研讨分析,再结合多种实验和分析手段,最终排除了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不合理。最后也从实验和理论多方面验证了“反常”结论的正确性,提出了“热阻效应”机理。
“愈战愈勇”,我逐渐深入分子筛限域孔道中反应分子扩散机制研究,发现了不同浓度下连续交叉孔中分子扩散路径选择性,阐明了限域孔道中长链分子扩散热阻效应的微观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hemical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等期刊。
这番经历,让我明白,原来这世界上许多的“反常”和“不合理”,在深入研究后也可以清楚地将其合理解释。原来,我也可以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这段缘分,给了我直面困难的勇气,让我获得了人生中特别宝贵的经历。最后,衷心地祝愿:你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在国科大的九年时光、四城故事、二十封拒信
“博士毕业,我还是一位很普通的学生”
李卓霖,怀揣科学梦,未来无限可能!
努力的何昱萱,做到了!
他的毕业季,在海拔5300米无人区
他们,20岁,正青春!
导师说:“我们的故事,完整了”
国科大暑假通知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文字/袁家敏
图片/作者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谢午阳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