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取得新进展!
开发硬化模型
探讨蛋白质糖基化与阿尔兹海默病
提出自优化锌负极新策略
......
近期,国科大师生
在微生物、材料、环境
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跟国晓薇一起来看
目录
01 开发出一种新的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02 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阿尔兹海默病研究综述文章
03 在粟黍作物植硅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04 研究构造裂纹检测方法、开源自建数据库
05 研究探讨“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06 揭示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土传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07 在酿酒酵母H1类似蛋白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08 提出离子载体构建自优化锌负极新策略
09 揭示唐古特白刺能够通过糖苷酶抑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血糖作用
10 发现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纤维解聚酶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
11 提出单细胞因果模型
12 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电容脱盐电极材料取得进展
13 在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点击小标题可阅读详细报道
点击期刊还可以查看论文原文哦
开发出一种新的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永胜团队和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余永亮团队合作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快速、经济、可靠地进行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和新药筛选的有力工具;该模型也具备循环系统中的其他条件设定功能,例如流量对应心脏射血分数,薄膜厚度对应血管顺应性,下游管道口径对应外周血管阻力等。
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fluidic-to-macrofluidic: A simple in vitro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 induced by fluidic stimulation”为题发表于Biomicrofluidics。国科大博士生崔金刚为第一作者。
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阿尔兹海默病研究综述文章
国科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赵婧维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郎明林的指导下详细总结了在AD细胞中发现的重要蛋白质糖基化模式变化,介绍了有关蛋白质糖基化如何影响A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蛋白质糖基化在AD检测和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其中特别关注的是N/O/O-GlcNAc和唾液酸化对AD中多个重要蛋白质的不同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以“New insight into protein glycosy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Cell Death Discovery。赵婧维为第一作者,郎明林为通讯作者。
在粟黍作物植硅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科大人文学院副教授尚雪团队研究探讨了高温对黍植硅体形态的影响以及对粟黍类考古遗存量化研究的影响,包括粟黍植硅体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压点法在粟黍植硅体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和高温对黍植硅体的影响等。研究认为,通过计算粟黍稃片植硅体的浓度比率,对粟黍的比例做出评估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将该比率作为一个新的变量引入,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粟黍的比例,进而更加充分地理解旱作农业策略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influence of heat on phytolith morph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quantifying archaeological foxtail and common millets”为题发表于Heritage Science。
研究构造裂纹检测方法、开源自建数据库
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田英杰与相关学者合作,通过分析已有路面裂纹检测方法的不足,构造了一个高效、轻量化、精准的裂纹检测方法,同时开源了两个自建数据库Rain365和Sun520,弥补了道路交通领域雨天路面数据的缺失以及晴天不同光照强度路面数据的匮乏。
相关研究成果以“Rethinking 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Pavement Crack Detection”为题被智能交通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接收发表。
研究探讨“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方锦程、副教授刘颖等研究探讨了数据要素中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公共数据的经济影响,借助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数据使得公共资源效应更加显著,其能够平均降低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的4.23%,起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公共数据开放通过破除区域信息壁垒、弥合区域资源禀赋差距的经济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数据开放不仅促进落后区域后发追赶,同样促进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发展与共富的有机统一。
相关研究成果以《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为题发表于《管理世界》。方锦程为第一作者,刘颖为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高昊宇,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董纪昌、吕本富参与研究。
揭示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土传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惠珊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土传致病真菌V. dahliae SUMO特异性蛋白酶影响VdEno蛋白定位,进而调控效应蛋白VdSCP8表达以及病原菌生长,增强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以“DeSUMOylation of a Verticillium dahliae enolase facilitates virulence by derepress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effector VdSCP8”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国科大博士生武雪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张博森和国科大博士毕业生赵云龙为共同第一作者,郭惠珊和国科大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建华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酿酒酵母H1类似蛋白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付钰研究团队从单分子水平证明了酿酒酵母中是Hmo1蛋白而非Hho1蛋白在染色质组装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明确酿酒酵母中真正的连接组蛋白H1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连接组蛋白H1在真核生物中的进化和多样性提供了新见解。
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molecule study reveals Hmo1, not Hho1, promotes chromatin assembly in budding yeast”为题发表于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国科大博士生王梦雪为第一作者,付钰为通讯作者。
提出离子载体构建自优化锌负极新策略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杨维慎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采用可循环的动态MOF纳米片作为锌离子的运输载体,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持续诱导Zn(002)生成,使得锌负极表面呈现出有利的(002)晶面取向,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枝晶和副产物的生成,实现对称电池稳定循环超过6900小时,提出了一类新型而高效的优化锌离子电池负极的策略,这类“离子载体”策略可适用于多种MOF配体、基底和电解质,具有潜在的扩展性,可应用于其他可充电金属电池中,以提高负极的可逆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MOF Nanosheets as Ion Carriers for Self-Optimized Zinc Anode”为题发表在于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国科大博士生杨涵邈为第一作者。
揭示唐古特白刺能够通过糖苷酶抑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血糖作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学科组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阐明了唐古特白刺降血糖作用机制,并初步推断了活性组分化学结构类型,明确了唐古特白刺降血糖物质基础,为唐古特白刺资源的高值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Hypoglycemic effect of Nitraria tangutorum fruit by inhibiting glycosidase and regulating IRS1/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 identification by UPLC-MS”为题、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Food Function。国科大博士生蒋思绒为第一作者,国科大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岳会兰为通讯作者。
发现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纤维解聚酶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孙丽明团队工作报道了哺乳动物中的第一个蛋白纤维解聚酶amyloidase—HSPA8。HSPA8通过逆转RHIM蛋白纤维化,成为细胞内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发生的关键检验点。HSPA8在体内不依赖于co-chaperone而独立解聚RHIM功能性蛋白纤维,支持了功能性蛋白纤维的可逆性特性,为区分疾病相关淀粉样蛋白纤维提供了直接依据。该项研究也拓展了对非蛋白降解型负调控信号转导的认识,为开发针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相关疾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研究成果以“HSPA8 acts as an amyloidase to suppress necroptosis by inhibiting and reversing functional amyloid formation”为题发表于Cell Research。国科大博士生武二鹏、何文艳为共同第一作者,孙丽明为通讯作者。
提出单细胞因果模型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洛南团队提出了新的因果模型——邻居交叉映射熵,可以准确、稳健地估计变量的直接因果关系,同时在单细胞数据中可以识别新的细胞类型/状态和预测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模块。
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causal network inferred by cross-mapping entropy”为题发表于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李琳,国科大博士生夏瑞、硕士生陈薇为共同第一作者,陈洛南为通讯作者。
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电容脱盐电极材料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郑煜铭团队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以“Silkworm cocoon waste-derived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国科大博士生郑素枚为第一作者,郑煜铭研究员和国科大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佳诚为通讯作者。
在洞庭湖洪泛湿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谢永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邓正苗等团队以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协方差方法评估了2019-2021年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的甲烷排放通量,研究了洪水刺激甲烷排放的时滞效应,解析了甲烷排放与洪水期水深和气温的关系。
相关研究成果以“Time-lag effects of flood stimul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s in the Dongting Lake floodplain, China”为题发表于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国科大博士生王涛为第一作者。
本期科研快报就到这里
为优秀的国科大师生点赞!
近期
大家又在研究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科研故事
国科大师生团队“黑科技”,上亚运!
亚运时刻!国科大学子变身“小青荷”
欢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来源/国科大新闻网“科研动态”栏目
美编/宋嘉琪 何邦彦
责编/李文毅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