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六边形”青年,酷!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有一群青年
用铆劲,探索科研未知
用科普,传递科学梦想
用符号,绘就艺术天地
用汗水,挥洒运动激情
用温暖,奉献志愿行动
用智慧,助力基层发展
构筑起丰富多彩的
“人生六边形”
五四青年节之际
跟国晓薇一起来看看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材料”青年的科研攻关路
国科大材料学专业硕士生王腾辉,聚焦新能源材料科研攻关路。在这条时有荆棘的攻关路上,坚持和创新是王腾辉的“主色调”。青年学者的日日夜夜,不仅是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更是科技强国梦的青年缩影。王腾辉揣着坚定信念出发,正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我对材料学感兴趣,尤其是新能源材料。”在国科大材料学专业硕士生王腾辉认知中,材料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之一。
在国家“双碳战略”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不仅是破解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利器”,而且与电网储能、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其中,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扮演着重要角色。硕士生阶段,王腾辉聚焦该电池的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设计及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构筑,开始了他的科研攻关路。
王腾辉操作X射线衍射仪对固态电解质进行XRD表征
然而,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先面对不完善的电解质制备工艺、繁杂的测试流程,王腾辉屡遭瓶颈。
好在,自从王腾辉甫入国科大,材料学院教授刘向峰便不断鼓励他积极、大胆地探索未知,带着他与师兄陈步天等一起分析潜在问题与可行性措施。“经过反复尝试和不断优化,我们探究了物料用量、干燥环境与时间、电解质厚度等系列实验细节,为后续性能调控奠定基础。”
就这样,王腾辉逐渐找到科研的兴趣与信心,结合现有数据、实验细节和相关领域优质文献成果思考,不断获得新的灵感和动力。
在导师刘向峰的指导和师兄陈步天的帮助下,王腾辉经过大量的功能性添加剂工程、界面工程等实验尝试后发现,在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引入竞争性阳离子和分子,可以触发“竞争配位诱导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在近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和对锂金属界面稳定性。构筑的全固态电池也在近室温下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基于多种谱学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和DFT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揭示了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局域配位结构与锂离子迁移、界面化学之间的重要关联。
竞争配位诱导效应机理示意图
该研究提出的“竞争配位诱导效应”概念与科学机理,为提高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以设计、开发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相关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同时被评选为Hot Paper。
阅读科学研究进展时,需要注重提高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要“学会发散式思考,产生新思路”,王腾辉一直记着导师刘向峰讲过的这句话,在理解最新报道的科研成果同时,不断拓展思路与视野。
向前看,也要牢记为何出发。
王腾辉不断探索的“内驱力”,起源于国科大一门特殊的“课程”。国科大新生入学教育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时,“我们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凝练出国之重器和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推动祖国科技事业不断进步与蓬勃发展,震撼内心。”他说道。
对于刚刚“出发”的王腾辉,铭记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坚定投身科技强国伟大事业中的决心。
“在面对大规模产业化的背景下,固态电解质材料仍然有众多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亟待探索与解决,但我相信,强国一代,有我们在。”王腾辉说道。
王腾辉操作手套箱组装软包电池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王航,因科普与科研结缘,又因科研而投身科普。高中时一场讲座,点燃了王航心中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火苗,让她奋力投身人工智能研究;这株火苗也激励着王航点燃更多的理想火花——用科普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力量,正通过国科大青年一一书写。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在国科大,有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她以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致力于人工智能运维(AIOps)研究,她就是王航。
王航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始于一场人文讲座。高中时期,她通过语文老师接触到了戴锦华的讲座《未来的维度》,讲座中提及的计算机芯片小型化、大脑的上传和下载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的冲击等话题,深深吸引了她。自那以后,她立志要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进入国科大,王航在学业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谢高岗的指导下,开始接触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运维领域;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裴昶华的指导下,围绕大语言模型和智能运维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在切实地投入具体的科研工作前,任何关于某一方向的印象都只是虚幻的泡沫。”谢高岗这句话,缓解了王航的科研焦虑。她开始和多个领域的老师进行交流,在不同课题组里科研实习,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她希望,通过提示工程、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技术,微调得到一个垂直于运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即运维大模型。这一研究,旨在利用大语言模型的优势,提升运维效率,降低使用门槛,使得信息运维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然而,王航的追求不止于此。
她深信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她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一次偶然,她看到了国科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关于春分工程的报道,于是报名了春分工程科普团队并通过面试,开始了她的科普之旅,给中小学的孩子们科普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
王航给孩子们科普知识
王航和孩子们
出于对科普的喜爱,2023年王航的科普足迹“遍布”北京市16个区近20所学校。有一次,王航来到了一所较为偏远的小学。那里的孩子们平时很少接触科技知识,对她的到来充满好奇。不负所望,她带来的趣味科普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孩子们纷纷围上来,用稚嫩的声音问着各种问题,她耐心地一一解答,心中充满幸福。
在科普过程中,王航也收获了许多难忘故事。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在听完科普课后很害羞地跟她说,“您是我所有老师里最喜欢的。”还有一次,一位老师跟她说,“谢谢您来我们这上课,能讲多少都行。”她有点愧怍,因为知道不能靠一节课真的改变什么。
不过,她相信细水长流的力量。
“相信通过团队老师和同学日积月累的努力,可以让更多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下课后,经常被孩子们围住问各种各样问题的王航,看到他们脸上求知若渴的表情,都会再一次意识到科普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王航在“典赞·2023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中作为团队学生代表之一作分享
在王航看来,国科大的科教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实验平台和师资资源等方面,也体现在学校对科研和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上。国科大通过实施学业导师制度、邀请科研一线的老师授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与科研前沿接轨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同时,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普活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人才提供平台。
如今,王航选择在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攻读研究生。未来,王航将继续在人工智能运维领域深耕细作,同时也将不断参与科普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影响和点燃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
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热爱,“希望我能幸运地找到那个感召着我、吸引我去深入探究、使我热血沸腾的科学问题,不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道。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科研与体育并行的青春轨迹
国科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邸越峰,凭借敏锐的洞察和坚持的毅力,在科研与网球赛场上共同绘就篇章。从探索早期宇宙理论到担任网球队教练,邸越峰运用自己的专业思维科学指导训练,用专业引领热爱,让热爱相辅专业。科研与体育齐头并进,各自开出璀璨的花。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国科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邸越峰,科研上专注于探索宇宙早期电弱能标下的一阶相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
科研之余,邸越峰在网球场上,也展现出非凡实力。
2023年首都高等学校大学生网球联赛秋季单项赛(以下简称“联赛秋季单项赛”)甲A组男子单打冠军,是他在2024年3月解锁的最新成就。
这背后,是他对网球运动的热爱和坚持。
邸越峰在比赛中
邸越峰(左)和何沁洋(右)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能磨练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就这样,邸越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生何沁洋在国科大体育部教师樊菁的指导下,担任国科大网球队教练。
在邸越峰看来,体育运动离不开科学指导。例如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可以让大家更好地认识网球击球中的旋转、力量传导;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营养学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学科,可以让同学们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同学们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他也深知,网球运动还需要灵活的反应和强健的体魄。因此,他经常和队员进行训练。“我的主要职责是在日常训练中指导队员们的基本动作、脚下步伐以及击球线路,并且在比赛中提供战术上的建议。”
在联赛秋季单项赛后结束不久,邸越峰便和队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硕士生李洪武进行了跑动中击球的稳定性和击球线路的变化与控制等训练项目,以备战后续的精英赛。“在精英赛中,李同学发挥出了训练水平,突破了单项赛历史成绩(前八),斩获了亚军!”邸越峰开心地分享道。
令邸越峰开心的,还有比赛中队员的互相鼓励。“在单项赛中,大家都来到场边给我加油。我非常难忘。没有他们的加油,我很难在遇到困难时维持斗志并最终获胜。”
这次联赛秋季单项赛,国科大网球队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邸越峰获甲A组男子单打冠军,何沁洋获乙组男子单打季军,大气科学专业博士生徐玮倩获乙组女子单打季军,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生花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何孔泽组合获乙组男子双打季军。所有参赛项目均有同学进入前8名……
国科大网球队队员们参加相关比赛
“我非常享受网球运动,因为它能够让我获得快乐。”邸越峰期待着,和队员们一起继续在训练和比赛中享受网球运动带来的“多巴胺”。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科研与体育并行的青春轨迹
国科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生李家和,凭借自律和专注,在科研领域深耕不辍,更是大伙儿眼中的国科大男篮“MVP”。“只因一段浓浓的师生情和火热的篮球梦”,从技术训练到球队文化建设,李家和发挥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不断刷新历史成绩的训练和比赛中,展现国科大青年的韧劲与风采。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在国科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青年硕士生,叫李家和。他不仅在科研领域深耕计算机视觉三维视觉的研究,更在国科大男篮里,成为大伙儿眼中“MVP”。
在每周球队集训中,无论是基本功打磨,还是战术学习,李家和始终保持着高度自律和专注,力求做到最好。他的努力,得到教练和队友们肯定。慢慢地,他逐渐成为球队进攻端的重要得分点和组织核心。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要想打得漂亮,必须全队之间达成一种良好的化学反应,使每个人能做好自身角色。”对于刚“2岁多”的国科大男篮,李家和深知还有许多进步空间,“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日常训练中,要和队友不断沟通,了解大家擅长哪些,做好配合。在进攻端,尽最大程度调整状态做好‘稳定输出’,在球队需要时站出来打破僵局,在防守端尽最大努力保护好篮板球。”
凭着这股韧劲,李家和与队员们一起精进技术。就在不久前,球队历史性闯进CUBAL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北京赛区)决赛,获得亚军,刷新国科大男篮历史最好成绩。
2021年,刚刚组建的国科大男篮在雁栖湖校区的训练合影
这些进步,除了队员的共同努力,还离不开学校在培训、场地、装备等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国科大体育部副部长朱天宇老师,既是负责任的好教练,也是公认的好大哥。”在球队文化建设方面,李家和看到朱天宇把所有队员当成兄弟一般,亲力亲为:每周带大家训练基本功和战术,邀请专业队教练和队员开展更为专业性的指导,组织冬训提升个人能力……
“只因一段浓浓的师生情和火热的篮球梦。球队最终能够取得成绩,与球队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李家和感慨道。
国科大男篮(右七为李家和,其右手边为朱天宇)
2023年,校团委和体育部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国范围的“科苑杯”篮球赛,包含国科大百余个培养单位的94支参赛球队。赛事范围之广、程度之用心,“让我们学生篮球爱好者也能感受到平常只有在电视、网络上才能看到的NBA、CBA等赛事的参赛感觉。”李家和欣喜地看到,学校体教融合方面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场“科苑杯”篮球赛,李家和延续着在国科大男篮的韧劲,与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代表队队员,过关闯将,拿下总冠军。他也因出色表现,获得“FMVP(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李家和表示,“大家都在出场时间内为球队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最终拿下总冠军。这次经历对我们软件所队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了凝聚力、向心力带来的能量加持,体验到了突破自我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代表队在2023年“科苑杯”篮球赛中夺冠(右三为李家和)
如今,2024年的“科苑杯”篮球赛正在各大赛区如火如荼进行中。“这次比赛,吸引了更多研究院所报名参赛,这让我们学生篮球爱好者感到更加兴奋,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篮球训练当中。”
李家和与队员们的篮球之路,还在继续。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共绘艺术与科研的画卷
国科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黄柯境,在校园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作为鸿雁舞蹈团团长,黄柯境带领着来自不同学科的团员们,通过舞蹈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多元文化的交流。跨专业的团队合作、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让鸿雁舞蹈团的舞台持续闪耀。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还记得国科大2024新年钟声跨年活动精彩出圈的《唐宫夜宴》表演和带领在场师生一起跳舞的同学们吗?他们,来自校学生社团——鸿雁舞蹈团。
自2015年成立以来,鸿雁舞蹈团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近百名学生。他们,因为对舞蹈共同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用舞步传递情感,用舞蹈诠释青春,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国科大2024新年钟声跨年活动上的《唐宫夜宴》表演
黄柯境,国科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作为鸿雁舞蹈团现任团长,在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教师牛锡桐的指导下,负责舞团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等工作。“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汇聚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大家分享着自身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也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大家都带着自己专业领域的视角和思维,这对于舞蹈团团队协作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她说道。
如今,鸿雁舞蹈团作为一个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校园平台,不断活跃在各校内校外文艺汇演中。
除表演本身,鸿雁舞蹈团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助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开展“舞动科研人生”公开课。“不同于科研和人文讲座,‘舞动科研人生’公开课邀请专业嘉宾,侧重于带领同学们感受与体验舞蹈艺术。大家摆脱桌椅的束缚,在礼堂和排练室中感受放松与自如,让艺术的种子在国科大的校园中发芽开花。”黄柯境认为,这种“讲学合一”的授课形式,不仅能让同学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也能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地星学院元旦晚会上表演《纸扇书生》
网安核科学航空宇航天文学院元旦晚会上表演《楼兰少女》
“舞动科研人生”公开课现场
舞蹈团的旅程,还交织着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谈及最喜欢的表演时,黄柯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碇步桥》。“这支舞不仅让我领略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更让我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在排练过程中,她与舞蹈团成员一起琢磨每个动作,力求将舞蹈精髓体现出来。“大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决心。当《碇步桥》在舞台上完美呈现时,那一刻观众的欢呼声,那一种美妙的感觉,我至今难以忘怀。”
排练《碇步桥》
《碇步桥》剧照
艺术与科研,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而在黄柯境眼中,科学与艺术都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完美与精确性,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一点无论是在科研中的精确数据分析,还是在舞台上的精细动作控制,都有所体现。”她说道。
在不久的将来,舞蹈团计划举办“方兴未艾、舞动芳华”——中国科学院大学献礼祖国75周年华诞&国科大鸿雁舞蹈团2024中国舞专场。他们还计划继续开展“舞动科研人生”舞蹈讲座,邀请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在丰富大家校园文化生活之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科学家通过构思新理论并验证之以推进知识的界限,而艺术家则通过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探索美学的新领域。”在国科大,黄柯境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她期待着,和舞蹈团成员一起,用舞蹈呈现更多科研生活的魅力,传递更多青春热情。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共绘艺术与科研的画卷
国科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生马学龙,爱科研,也爱艺术。作为追梦剧社的“灵魂人物”,马学龙用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感染着剧社成员,用对艺术的热情和创新的追求展现青年学者的另一面生活。排除万难、精益求精,把钻研科学的精神“投幕”在演练上,青年们的精彩的科研生活,缓缓拉开序幕。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在国科大,有一群理工科研究生,爱科研,也爱艺术。
专攻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的马学龙,便是其中一位。酷爱话剧的他,加入了国科大学生社团——追梦剧社。
自2005年创立以来,追梦剧社已成为国科大颇具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之一。剧社成员来自各专业,因共同的戏剧热爱而走到一起,共同创作和演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剧目。
追梦剧社表演话剧《少爷与我》(右二为马学龙)
“在话剧中,每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小角色。”在马学龙看来,“每个角色都一样,同等重要。”作为剧社“灵魂人物”,马学龙统筹着活动策划、剧本创作、演员培训等工作,他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感染着剧社成员。
“剧社绝大多数同学是理工科,几乎没有人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马学龙还有意识地“消解”专业背景差异。透过不同专业背景的交流,不仅增进成员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得剧社作品更具创新性和深度。
剧社组织练声
在马学龙看来,无论是科研还是艺术,想达到一定高度,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大胆的尝试,“和人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于科研而言是很重要的,而话剧对于这一点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剧社活动中,他欣喜地看到许多同学从内向到自信的转变,也看到了他们在沟通能力上的提升。
2023年秋季学期,剧社共排了《日出(节选)》《喜剧的忧伤》《八美图》三部话剧,尽管科研学习比较忙,但大家排除困难、精益求精,把钻研科学的精神“投幕”在演练上。
“每个人抱着相互学习的心态。因此剧社整体氛围比较轻松,大家会互相鼓励,共同去完成一场话剧表演。”马学龙感慨,过程虽然比较辛苦曲折,但剧社最后成功在国科大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完成了两次演出,并且受到观众的点赞和好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道。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演出现场
对于剧社的未来计划与发展,马学龙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在集中教学结束之际,给全校师生奉上一部大戏;希望剧社同学能在剧社有所收获;希望剧社以后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以行动点燃志愿服务之火
国科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龙怡彪,系中国科学院2023年唯一“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用科技创新传递人文关怀、用实际行动传递善意温暖,一份纯粹而有力的初衷,支持龙怡彪始终在志愿服务之路上坚定前行。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在科学殿堂里,国科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龙怡彪面向能源战略和新能源发展领域,研究聚光太阳能制燃料的机理与方法。目前已发表相关文章5篇,申请专利12项。
而在生活舞台上,龙怡彪是一位用爱心和行动温暖他人的志愿者。“我喜欢看到别人笑的样子。这种最原始的对于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很简单,但是十分有力。”这份纯粹而有力的初衷,支撑着他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龙怡彪知道,想真正帮助到他人,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因此,他不仅在学业上努力钻研,更在志愿服务中不断学习、成长。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校园义工到后来的支教老师,到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再到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志愿者,他的身影,出现在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在山东省临沭县支教期间,龙怡彪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与孩子们的父母交流。龙怡彪记得有一次家访,一个孩子的母亲含泪告诉他,由于生活所需,她不得不自己外出打工。听到这里,龙怡彪心里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些家庭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于是,他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尽力而为之,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疏导。
龙怡彪在临沭县支教上课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龙怡彪主要开展转播商服务,用专业和热情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冬奥会开幕式前夕,NBC转播商遇到技术问题,他临危受命,担任中方技术人员和美方工作人员的对接工作。虽然这是龙怡彪第一次做陪同口译,但他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在科研过程中培养的逻辑思维、多线程处理能力,成功解决了问题。“最后美方拍拍我的肩膀说‘Good job, thank you!’”
北京冬奥会期间,龙怡彪为外方媒体讲解
龙怡彪与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合影(图源:新华社)
龙怡彪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感谢学校、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是他们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去帮助他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如今,志愿服务已融入了他的生活。无论是高铁上帮助他人看护行李,或是医院里帮助老人使用自助挂号机,他都用行动传递温暖。他表示,这种外溢的善意来源于学校生活大环境的美好和温柔,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
2023年,龙怡彪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系中国科学院唯一个人。他明白,这既是肯定,也是责任。
“我愿做那星星之火,去点起这片燎原之势。”龙怡彪的志愿服务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他仍在坚定前行。
国晓薇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助力基层乡村振兴
国科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林嵩岳,将自身理工科专业背景与科协高端智力资源优势结合,在科技推广、产业扶持的工作中攻关克难、稳步发展。青年才俊回归乡村、服务社会,林嵩岳的职业选择将科技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更展现了国科大青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
2024年5月4日 10:14
赞
评论
国晓薇温馨提醒:向上滑动即可阅读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实验室里,国科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林嵩岳,执着地探索物质结构科学奥秘。
“我毕业时选择考选调生,就是想付诸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科研方面所长,让这世界更加美好。”2020年7月,林嵩岳通过福建省选调生选拔进入福建省科协工作,与福建省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与学会不断沟通,助力福建省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2021年8月,林嵩岳被选派到宁德市柘荣县东源乡铁场村挂职村支书助理。
铁场村,是一个拥有上百年辣椒种植和辣椒酱制作历史的“辣椒村”,大部分村民都在从事辣椒相关产业。
挂职期间,林嵩岳发现村里辣椒的种植、加工过程和技术推广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他利用自身理工科专业背景和福建省科协高端智力资源优势,开始从事科技推广和产业扶持等工作,利用省科协的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等项目,促进铁场村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在咨询服务、技术指导、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解决了农村辣椒种植和加工过程的技术难题。
“一开始到村里,我对新环境还不是很适应,与当地村民沟通也不是很顺畅,但好在能比较好地发挥在中国科学院和国科大锻炼成的学习能力优势,坚持在岗加班全方位参与村里事务。”林嵩岳的努力和坚持,当地村民看在眼里。
很快,大家打成了一片,齐力推动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供、产、销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新建设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有起色后,林嵩岳进一步结合优势,在种植基地引进辣椒优质品种,成功培育柘荣大黄椒,辐射带动扩大产量,并提升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也正因为如此,铁场村接连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林嵩岳在村里评估辣椒种植情况
2022年8月,林嵩岳面临新的调整,挂职柘荣县发改局副局长。于他而言,尽管这项业务比较陌生,但还是没有轻易言弃。“中国科学院和国科大赋予的‘尽职担当’使命感,让我时刻刻苦学习理论业务,并迈开脚步去乡镇、企业走访调研。”
在分管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成果转化等期间,林嵩岳多次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为柘荣县高新企业开展科研共性难题联合攻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柘荣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宁德市首家省级高新区。近期,4个产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3个产品获批二类新兽药,相关创业板的上市申请也被深交所正式受理……
这些成果,林嵩岳记在了心里。
林嵩岳(右)在调研生物医药企业
“在基层工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而这,也是他当初“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递交的初步答案。未来,他将继续在基层这片乡村振兴大地上,发光发热。
在科研的深邃中追求真理
在科普的广阔中播种智慧
在艺术的绚烂中放飞梦想
在体育的竞技中锤炼意志
在志愿的奉献中传递爱心
在基层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国科大“六边形”青年
他们以全面发展的姿态
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国科大青年,点赞!
中国科学院召开科教融合工作会议
这门课不修学分,为何还成为“爆款”?
国科大学子亲测,高手竟在身边!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文字/国晓薇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制图/刘锐卓
美编/刘锐卓 何邦彦
责编/张雪雅 王千予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