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舞!舞!
你知道吗?在历史的长河中,茂名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其中,化州的跳花棚已被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你们知道茂名还有哪些民间舞蹈吗?举起手来,跟着小编一起舞、舞、舞吧!
跳花棚
跳花棚俗称跳傩,明朝末年随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民迁居化州时传入。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为特征,先有傩舞后有傩戏。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并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舞蹈,数百年经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
所跳的“花棚”,乃用竹子稻草在田头村边搭建之草棚,挂上大红灯笼及鲜花。演员少则十多人多至百人,饰以“七十二贤”及各种花草。跳棚舞有固定的演唱台本,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秀才、后生唱歌、锄田等18场,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旨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富民安、五谷丰登。
每年秋收过后,化州官桥中火嶂一带村民,在村边田头搭起草棚,跳起原始粗犷的民俗舞“跳花棚”。表演者穿着古代服装,戴着怪异面具,手持斧头、镰刀、锄头等道具,在锣鼓号角伴奏下,边唱边舞,“秋光好,跳棚舞,庆丰收,邪恶无”,以抒发“驱邪除恶,物阜民安”的喜悦心情。每到“跳花棚”表演的日子,都会吸引四邻八乡的人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好不热闹。
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麒麟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麒麟舞流传于电城一带,据传1000多年前,高凉郡为魔鬼所侵,瘟疫流行、连年灾荒、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瞬时一位道术颇高的老道云游此地,觉邪气弥漫,而择黄道吉日,备齐三牲登上大岗岭巅,念动咒语,招来笑佛,速请如来佛祖派麒麟到人间镇妖。
电城楼阁村的传统麒麟舞,被专家们确定为具有粤西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舞蹈。它与粤东、粤中地区所演出的麒麟舞有所不同,道具造型,表演形式有区别。粤东、粤中地区的麒麟舞纯正是舞踏结构形,而楼阁村的麒麟舞纯属戏剧表演型,内容重在叙述故事。
鳌鱼舞
流行于茂名沿海一带的鳌鱼舞,是一种民间的道具舞,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舞踏活动形式。
据古县志记载,500多年前当地的海上出现了一条凶残恶毒的黑龙,它掀翻渔船,吞噬渔民生命。传说,后由太白金星到天庭情愿,派来鳌鱼才将恶龙降服。从此,渔民们过上了风调雨顺的作业生活。后来,人们将神话中的故事以舞蹈化,以鳌鱼降龙的场面创造了鳌鱼舞,祈求驱魔逐妖,追求和谐美好。
鳌鱼舞用的道具形象很夸张。鳌鱼为龙头、鱼身、葵尾,用藤和竹篾扎制骨架,外贴砂纸着色及装饰闪失用一支竹或木棍立撑,鳌鱼头在下、尾向上,身长2米,体宽0.6米,棍长0.5米,体重7至9公斤。鳌鱼双角扎彩球飘带,全身锦鳞璀璨夺目。雄鳌金鳞红尾红鳍,雌鳌银鳞绿尾绿鳍,舞蹈时鳃盖可开合,尾部可左右摇摆,造型美观、独特。
鳌鱼舞表演有固定套路,先由两名擎珠人鳌鱼带上场,引珠与鳌鱼互相配合,表现出“出洞” “觅食” “吸苗” “吸水” “降海怪” “交尾” “散卵” “跳龙门”等形式。通过表演者的肩、臂、手、肘等运动表现“鱼儿得水,遨游风浪”,高、低、旋、摆等动作呈现出龙珠璀璨,潮腾鱼欢的画面。鳌鱼舞表演队伍需15至18人,伴奏为八音锣鼓,但以打击乐为主。唢呐配曲,节奏强而有力,以欢快“牌子曲”为主,
双凤舞
凤凰是吉祥的化身、美好的象征,逢年过节,电城人扎制凤凰起舞,期望凤凰常降,带来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和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末清初期间,电城一带连年灾旱和瘟疫流行殁人。待疫情停止,部分神棍胡说天灾人祸是“神鬼在作怪”,要按人头缴纳钱元举行“打蘸游神”来起到,才得安宁。当时,东街有位名曰“福伯”的老人,一晚在梦中见一对传说中的凤凰鸟儿在空中飞翔,四周还伴随着各种鸟雀在舞动。鸟儿们的翅羽间不断落下一粒粒的银色星点,洒到地面化作水珠,滋润着干旱的土地园田,解除了灾难,万物重生。福伯醒来惊喜万分,将梦中情景说了出来。因此,大家就以扎编双凤来酬神灵。随着时代的变迁,双凤舞就慢慢地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舞蹈,流传至今。
双凤舞一般为16人表演,以八音锣鼓班伴奏。道具以藤条、竹篾、钢丝扎制骨架,外贴绸布、彩纸和人造羽毛,彩色间中点缀,色泽艳丽,每只凤凰和小鸟都栩栩如生。在八音锣鼓的伴奏下,牡丹花和双凤、百鸟翩翩起舞,人们情绪欢欣畅快。
高脚狮子舞
高脚狮子舞,又名“高挑狮子舞”,明末清初已流传于电城民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脚狮子舞一般是在逢年过节、庆典诞期才会进行表演,其反映了先民们祈求祛邪消灾、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愿望。
据说高脚狮的创始人,是旧时电城北街“健园”武馆教头马德良。一日,马师傅路过一宫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古庙屋脊檐角立着两只琉璃瓦制成的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的小狮子,于是突发奇想,他即时回去将传统醒狮进行改造,融入了小狮的美态与灵巧,并创编了新颖、奇特的表演形式,自此在电城一带开创出流传至今的高脚狮子舞。
高脚狮传承南狮的制作工艺,体积则比南狮小三分之一,长约2米,重16公斤,小巧玲珑,造型精致。与两脚狮不同之处,高脚狮有四只脚,狮头狮尾各用挑杆支撑,由两人持杆同时操作表演。高脚狮子舞集南狮舞、龙舞舞技于一身,动作豪放粗犷,刚劲有力;以打击乐伴奏(大鼓,大、中锣,大、中、小钹),由司鼓指挥,跟随表演者的动作和位置变化而变换节奏。表演时,彩旗开道造势,狮子在狮引的引领下,随着挑杆的舞动上下翻滚,奔腾跳跃,表现出狮子的各种神态,表演节奏强烈,舞姿出神入化,形象逼真生动,充满阳刚之气,颇受观众热捧。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助力茂名竞演央视《魅力中国城》
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