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忽略这件事

2017-04-09 👉 幸运金钥匙

投稿邮箱:bamaneican@sina.com


 作者:琳达(爸妈内参主笔)


“我老公出轨啦!”

校园欺凌,离我们的孩子到底有多远

我快四十岁了,那又怎样?


这是一件小事吗?


昨天去逛超市,超市买书的地方围了很多孩子,有的是亲子阅读,有的是自主阅读。


因为是职业的关系,不免多留意了一会。


其中一对母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女孩大概六岁左右,而妈妈也很是年轻。


只见孩子手上抱起了很多很多书,放眼望去,很多是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阅读的。妈妈看着孩子抱起了这么多的书,温柔地说:“我们家宝贝真棒,可以读这么多书了”。


起初,我想大概这是一幅美好的亲子阅读的画面。可是几分钟之后,发现孩子并不乐意看书,而是将书丢在地上一本一本地垒高高,想来,她是想要玩搭积木的游戏。


出于对书的喜爱,我想要走过去提醒她一下,因为她妈妈竟然装作并不在意,低头玩弄自己的手机。


 我刚准备要去提醒的时候,超市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说:“小朋友,书不能玩,只能看的,你一次性拿了这么多书,你知道放回去吗?”


 作为外人,语气听起来是相当的亲和,并没有任何不妥。可是孩子妈妈,却突然抬起头来,一副“正义凛然”的摸样,说:“就这么一件小事,你不要打扰孩子玩耍的心情”


工作人员还准备和她理论一番的时候,孩子妈妈带着小女孩傲气地走开,留下一堆念叨:“真是无知,难道不知道犹太人生下来就舔书吗?我们玩书也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不要因为这样一件小事打扰了别人的阅读兴趣”。


 我听着这话,真是哑然。


 那个小女孩对着超市的工作人员吐吐舌头,那里面有“挑衅”的意思,那眼神和妈妈如出一辙。


 心里不免有些戚戚然。


这是一件小事吗?对于超市工作人员不尊重是一件小事?对于书本不爱惜是一件小事?这种“小事”的观念,真的是一件小事吗?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诫父母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有着决定的意义。不要以为同孩子谈话,或者教导他们、吩咐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所做的事情都对孩子有着重大的意义。


 

教育的神奇之处都是由“小事”引发的。


 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个记者采访过两个人,他采访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江洋大盗,因为抢劫,被判入狱20年。他采访的第二个人,这个人是亿万富翁。


记者问第一个人:“你今天成了江洋大盗被判入狱20年,你童年的家庭教育跟你今天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因果联系呢?”


这个人几乎不加思考的说出了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原来,在他年幼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端出来一大盘子苹果,让他和弟弟选择,弟弟抢先选择了一个大的,遭到了妈妈的指责。

 

妈妈把弟弟训哭了,其实他内心也想要那个大红苹果,但是看到妈妈把弟弟训哭了之后,马上改口说:“我想要那个小苹果”妈妈欢天喜地地表扬了他。

 

他说,这件事给我极大的启发,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一个人内心的欲望绝对不能说出来,说出来被人指责为自私,这样的话,学会了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掩藏自己内心的欲望,我开始学会了说假话,然后说慌话,后来开始小偷小摸,再后来发展到抢劫。


记者采访第二个人,他问那个亿万富翁:“你成为今天慈善家,跟你童年的教育有没有什么因果联系?”

 

这个慈善家,几乎不加思考说:“有很多小事对于我来说意义深刻。在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端来一盘子苹果,上面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弟弟两个人都嚷嚷要这个大红苹果,妈妈往桌子上一放,谁想要举手,我们两人都举手都想要。


都想要,那好,跟我上院子里,我们家院子是草坪,妈妈把草坪隔成两块,你俩现在割草坪,谁割的又快又好,将获得那个大红苹果,自然比赛的结果我赢了,我获得了大红苹果,这件事给我极大的启发,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内在的欲望的话,必须付出真实的努力,我一生都遵循这个准则。”


同样一个分苹果的事情,这是一件多小的事情,两个孩子人生的感受完全不同,导致两个孩子人生方向完全不同。

 

教育孩子是绝对没有小事的。如果深刻了解了孩子的生长规律的话,你的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打骂动作,可能永远地使孩子偏航。

 

大家也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会想到是让你感激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也许那些人只是普通人,那些事也只是小事,但却对自己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社会教育的神奇之处。

 

你眼里的“小事”,藏着大原则

 

你眼里的小事是什么呢?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你一定觉得这是小事。


在餐厅,在超市,你不尊重工作人员,随意指挥,以为自己出了钱就是“上帝”,你一定觉得这是小事。

 

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校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你一定认为这是小事。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你一定认为这是小事。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你一定认为这是小事。


再比如:一个孩子喜欢吃零食,不择时间和地点;孩子喜欢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做事拖拉,或者没有条理;书籍、房间经常杂乱无章,早上起来甚至也不叠被子


这些生活的细节,相对于学习成绩来说,你一定也觉得这是小事,

 

是的,看起来与学习没有任何的联系,但是一件小事吗?


层次越低的家长,对于学生的作业、分数看得很重要,对于自己能不能辅导孩子看得很重要。但却把我上面所列举的事情看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事,看不到这些小事情里原来藏着大原则。


可是,却不知道孩子一次作业不好,下次可以做好;一次成绩不理想,下次可以努力;而对于孩子的辅导,早晚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教育,看似是一个宏伟的工程,却也同样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情所构成的,也许偶然的一件小事情,如果家长处理得当,都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如果家长带着情绪去“随意”处理,那同样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伤害!

 


社会在分层,你是哪一层的父母,你的孩子就在哪一层。

 

社会在分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父母也是在分层。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疯狂。教育路上,你是哪个层次的父母?

 

而很多时候,分层并不是说物质上的分层,而是“教育”的分层。


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思考教育孩子这个问题?


是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欢欣之后,还是在发现有孕的惊喜一瞬,又或者是在憧憬一个幸福小家庭的时候?

 

在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你一定没有真正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个多么艰巨且责任重大的事情。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教育上升为全家的“大事”


大多数的家长认为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这是一件大事


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件大事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是一件大事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自己学习,这是一件大事。


这些大事做好了之后,就认为自己是高层次的父母。

 

其实,层次越高的父母,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层次越高的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层次越高的父母,越发关注一切家庭教育中的小事,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许多事情,看起来是大事,其实并不似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对教育并不具有决定作用;相反,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很小,却是涉及到孩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问题。


一道练习题会不会做,一次寻常的考试有没有考好,还有一个孩子每天学习多少时间,等等,这些是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很在意的事,都认为这些才是大事其实对于学生的成绩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教育无小事,教育同样都是小事,你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未来”的起点,你是哪个层次的父母,就会决定你的孩子在哪一层。

 

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是层次高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层次高的孩子,关注着学习成绩,高分考级这样的大事,却忽略了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不以为自己的这种“小事”观念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稚嫩的心灵产生的影响?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其实,教育没有什么奥秘,最大的奥秘就是关注每一件小事。

 

这才是一个智慧,合格的高层次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愿你我都能做到。

 

作者简介:琳达,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一个有趣的老师,儿童之家绘本馆馆长。一生只做好两件事:育儿、写故事。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美国最畅销的育儿书籍《怀孕百科》,戳原文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