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搞错了!人民币涨势太凶猛 开启5-15年的超级大周期!

外汇头条 外汇头条 2021-05-20


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趋势,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秘密都藏在政策调整的背后。


这个世界变了,自由贸易或自由市场的经济思想,被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冲击的七零八落。


所以,影响金融市场的因素权重也发生变化:过去可能是主要因素,今后可能就变为次要因素,反之也一样。


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以及全社会的财富分配,也将受到系统性的冲击。


近期,人民币汇率非常凶猛,无论是“在岸价”还是“离岸价”,双双升破了6.8的关口。


如何从宏观角度,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大趋势呢?


01

未来5-15年 经济发展主线 

从供给侧改革变为内循环为主


2015年是政策大变化的开始,在提出供给侧改革之际,也酝酿了经济内循环的思路。


这不是谁乱说的,而是原重庆市长黄奇帆在8月22日的演讲中透露的内幕。



无论是政策趋势,还是市场趋势,信号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少人会对它重视起来!


这两个重磅政策也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充分重视起来,最后才发酵成人人热议的话题。


2015年11月份,刘鹤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很少人注意到这一点,几乎完全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当中。


2016年1月份,最高领导人又强调了一次,大家才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大家对它的影响还是低估了。


半年后,资本市场才重视起来,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触底反弹。此时,越来越多的人才研究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试图推测我们的政策趋势。


但是,当时的市场,仍然有很多人低估,甚至不相信这个政策,也不相信金融市场走势,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只是反弹。


他们认为,当时做空是绝佳的大机遇,结果不少期货大佬都爆仓了,自己掏腰包XXX亿才没清算。


再往后,全社会才形成统一预期,“三去一降一补”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条,深入到资源、制造、金融等各个行业。


最后,供给侧改革成为人人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主宰金融市场的主逻辑。


过去几年,从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到金融行业,全社会都进行了去产能。总体来看,供给侧改革目标基本达到,政策使命顺利完成。


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什么呢?经济双循环,内循环为主。


5月23日,最高领导人正式提出“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思想。


这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主线也从“供给侧改革”切换为“经济双循环”。


当时,这个信号出台后,完全没淹没在疫情和中美摩擦的消息。跟供给侧改革刚提出时候一样,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月份最高领导人和刘鹤副总理再次强调了一遍这个思想。直到7月份两个重要会议连续强调这一表述,大家才引起真正重视,内循环的解读才铺天盖地的袭来。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内循环的大思想很重要,但是究竟有多重要,还是没有太多概念。


今年10月份我们要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双循环”将成为两个规划的主线,主宰未来多年中国经济走向。


也就是说,未来一个月,内循环为主将主导,未来5-1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前有光伏支持后的一片狼藉,后有新能源汽车骗补贴,大家对政策很排斥。


但是,不管如何,政策的作用仍然会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政策本身也在“进化”,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以及连续性。


从最近两个大政策就能看出来:


比如,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传统或落后产业上,减产或去产能。


经济内循环呢?主抓的就是新兴产业。


最高领导人在讲这个思想的时候,甚至直接点出了具体的新兴产业,比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


黄奇帆在万字长文中,有近一半在讲创新、科技,以及新兴产业。无论是构建完成的内需循环体系,还是疏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都是从新兴产业着手。


意思很明显,旧的产业,敢阻挡内循环为主,去产能给你关了;新产业发展,从头呵护到脚,按照上面思路来发展。


也就是说,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内循环为主,从产业更替看,一个主攻旧产业,一个主攻新产业。


经济内循环,是建立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的,二者存在递进关系。


更关键的是,这两个经济发展思想,都是早在2015年就孕育了。


这样就能看出来,我国宏观政策的全局性、前瞻性和连续性了吧。


02

人民币易升难贬

两大升值周期 一大贬值周期!


政策越是具有全局性和连续性,执行力度也就越强,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就越彻底。


经济内循环为主,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呢?开启中长期的升值大周期!


先看一下人民币汇率的历史走势:两大升值周期,一大贬值周期。


人民币汇率第一轮升值周期始于1994年,当时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

当时的中国市场,刚刚大爆发,对商品,尤其是国外商品的需求非常庞大,因此对外汇的需求也很旺盛。


当时,官方的目标就是,一定要稳住人民币汇率,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


所以,第一轮人民币升值,其实也是官方“主动”升值所致。


第二轮人民币升值周期的起点是,2005年“7.21”汇改,直至2013年底。


我们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会更加清晰的看出趋势。



其实,严格来说,中间仅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临时打断。但是,因为当时全球其他货币都在贬值,所以人民币不贬值,也就相当于“升值”。


这一轮大周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多少呢?到2013年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7.21”汇改前夕累计升值36%。


其中,2008年8月底之前累计升值21%,2010年10月重启汇改之后再升值12%。2014年初,更是一度升至6比1附近。


当时,很多人的预期都是,人民币长期升值不可避免!


这一轮人民币升值,是什么因素驱动的呢?


2005年“721”汇改前,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


加入WTO后,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及前期的制造业沉淀,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制造业大国。


毫无疑问,外向型经济体,保持汇率弱势,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绝对是有利的。


但是,量变引起质变,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对全球的冲击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很多国家都在盯着人民币,看你有没有操纵汇率,故意让汇率低估。


均衡汇率太模糊,扯皮也太多。IMF简单粗暴,弄了个“汇率根本性失衡”概念和“大规模、长期的经常账户赤字或盈余”等指标。


并且规定,4%是警戒线,超过4%,汇率就属于低估,需要升值,否则就会面对各种压力。


2005年,我们经常账户差额/GDP的数字首次超过4%,接近6%,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


所以,汇率一放手,人民币就蹭蹭蹭的往上升值,就此开启了长达9年的升值周期。


总结来看,这一轮人民币汇率升值,一方面是考虑贸易伙伴的需求,违背主观意愿,“被迫”升值。


另一方面是,“世界工厂”过于成功,经济增速每年比全球平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经济强,则汇率强。



最后,再看人民币贬值大周期。


2013年前后是大拐点,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启了长达6年的贬值大周期。


其实,所有的爆发,只是让临界点备受瞩目,但是根源的地雷,都在以前就埋下了。


2013年的爆发,根源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实际上就宣告:中国传统的“出口—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转向预期中的“消费—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走向了“信贷—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是大力发展房地产。


这种模式下,中国“产能过剩”、“流动性泛滥”、“金融扭曲”、“地方政府债务”及“房地产泡沫”等问题非常严重。


M2/GDP、投资/GDP、企业贷款总量/GDP、债务水平/GDP、房地产销售/GDP等指标,一路飙升。


资源错配,体制扭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调整模式失效。2013年,中国经济风险达到临界点,当时流行的是:中国崩溃论。


反映到人民币汇率上,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天问:保房价还是保汇率?

2013年前后,中国经济内部的“矛盾”急剧释放,而房地产绝对不是释放的窗口,那么只剩下向外释放,即汇率贬值。


所以,2013年人民币汇率大逆转,开启长达6年的贬值大周期。


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汇率更是一泻千里,让人始料未及。


总结:1994年以来第一波人民币升值周期,主要是内需大爆发,人民币需要增强购买力。


2005年以来的第二波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期,主要驱动因素是,世界工厂太过成功,并且还想继续跟他们玩儿下去,考虑到贸易伙伴的需求,违背主观意愿,“被迫”升值。


2013年底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周期,是中国经济内部矛盾的释放,汇率成为压力释放口。


03

经济内循环为主 人民币开启升值大周期!


从“供给侧改革”变为“经济内循环”为主,未来人民币汇率如何走呢?


先看,当初的“天问”解决了没有?基本上解决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辩论“保汇率还是保房价”,因为2016年“房住不炒”提出来以后,全国各地房地产都限售限购,交易停滞。


毕竟,在金融市场上,没有交易就没有泡沫,也就没有风险。


中国经济内部还有矛盾、有问题吗?有。


这需要注意两点: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手段简单粗暴,但是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


2、我们一贯的思想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先把一切事情停下来,集中把问题解决掉,再往下接着走。


所以,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确实有问题,但是还是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核心在于:发展。


当下,发展的主线就是,经济双循环,而经济双循环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以内循环为主;第二,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现在,形势变化,无论是内循环为主,还是跟外部贸易合作,都有一个共同述求:人民币升值。


首先看,内循环为主。


有一个核心就是,培育庞大的内需市场,重点从“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


培育庞大的世界市场,这需要人民币保持相对旺盛的购买力。


从这个角度看,这其实有点类似于1994年的第一波人民币汇率升值。


再看,外循环。


当下外循环面临一个严重困境,即过去美国人买我们商品,我们买美国人国债的模式即将断裂,中美经济脱钩越来越深入。


也就是,再想靠人民币贬值获得贸易竞争力,不可能了,因为世界分为两派,其中一派根本不想跟你做生意了。


未来,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贸易圈子,建立自己圈子里的国际货币,也就是人民币。


货币意味着信任,未来外循环构建的前提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而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前期货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就是,保持币值稳定,或者小幅稳步升值。


注意里面的递进逻辑:外循环-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稳定或升值。


这一定会影响外贸企业,尤其是利润薄弱的传统外贸企业。对不起,这是代价。


如果因为货币升值,你这家企业或产业就挂掉了,只说明这企业或产业本就应该属于供给侧改革去掉的产业。


真正的新兴产业,利润率都很高,币值稳步升值,不影响大体方向。比如,就没听说过,高端芯片企业因为汇率升值而破产的。


另外,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倾向于采用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积累外汇储备;


而对于绝大多数内需驱动型经济体而言,保持灵活的汇率、减少外汇市场干预是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也可以预测,为了构建新的外循环系统,人民币汇率方面的管制,也会逐渐释放开。


愿望很美好,但是我坚信,经济双循环会实现,同时也相信,人民币会开启升值大周期。


现在,短期市场走势,出现了很多异常,都显示人民币强得离谱,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反复强调了。


欢迎留言讨论或加小编个人微信:whtt1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