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标李丹阳:从专业23名逆袭到综测全院1%,他和人工智能一直在路上
代码与信息
在前沿科学领域形成热浪
人工与智能
在人类生活中不断交汇与发展
科技与热爱
在他的学习生活中碰撞出了绚丽花火
简介
李丹阳,信息202002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94.05,排名全院前1%。现任大数据应用实验室负责人。曾获“互联网+”全国铜奖、省级金奖(推荐国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挑战杯”省级银奖等33项奖项,主持信工院建院以来唯一的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创新训练计划(川农仅6项)。累计发表SCl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三篇,累计影响因子18.904。获2021-2022学年优秀学生标兵称号。
坚固岛屿,广袤大地
“顺其自然,做好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李丹阳用这四个字为他出色的学业成绩,以及丰富的科研、竞赛项目做了总结。他认为,这些成绩其实都是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努力所积累出的结果。课上全神贯注,课后孜孜不倦,无论是个人作业还是团队项目,他都以积极认真的的态度严谨对待。
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在岛屿和大陆之间则需要海水去连接,对于川农信工院来说,这海水就是大数据应用实验室。李丹阳是通过招新活动了解到这个平台的,然后主动申请加入。在这个实验室里,一群优秀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并且产生了共振效应。
李丹阳觉得最开始的自己就是一个混乱的“时钟”,在大一上学期时对于学习基本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大一时,他仅位于同年级同专业第23名。但在加入实验室之后,李丹阳逐渐跟上了师兄师姐的节奏,成为了一只精准的“时钟”。在他们的带领下,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在课后深度钻研专业领域,各种实验、比赛他也慢慢开始接触。于是他一路披荆斩棘,不断突破自我,在大二的时候取得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满分、数据结构全系第二、毛概九十多分的优异成绩,综测最终名列学院前1%。
时钟就这样规规矩矩走着,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扰乱自己的状态,李丹阳的“顺其自然”逐渐带来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止是成就,更是心态。令李丹阳印象最深的是和2019级同院的王宇博师兄一起准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日子。三天的准备时间里,有两个晚上他们几乎是通宵,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即使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他们最后还是止步于数学建模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已经做出了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所以只交了论文。“当时就认为那次比赛希望渺茫,但我从不觉得那三天的时间是白费。”于李丹阳而言,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有所收获。幸运的是最后结果也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拿到了省级的一等奖。
李丹阳参研的AI边缘计算终端
丹心一寸 ,履践致远
“就像打游戏一样,这一关过不去,就始终不能进入下一关。”
获国家奖学金、青年五四标兵等30余项校级荣誉及奖励,主持信工院建院以来唯一的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创新训练计划,一项发明专利正在公开。这一切真的都是如他所说的“顺其自然”,一帆风顺?当然不是!困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李丹阳也是如此。
面对困难时,不能选择逃避,直面困难才是解决困难的第一步。“我们信息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项目很多都是视觉方向,再在这个赛道里提项目的话,老师也许会审美疲劳。”这是李丹阳在申报大创项目时在方向选择上的一大难题。他也不是没有想过继续朝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保护海洋哺乳动物领域的视觉应用”这条路走,但他在一次次的翻阅文献里得知:在海洋的深度达到一定条件下,视觉的感知是极其受限的。“像摄像头拍摄海洋哺动物,只有距离很近时,才能拍出来较为清晰的图片,那么视觉方向这条路就很难走得通。”那么是否有其他的路径可以探寻呢?
“不懂就要多问,学会去寻找身边的朋友或者师兄师姐的帮助”是李丹阳面对困难的第二个“法宝”。想起了廖杰师兄在此之前做过的一项关于猪叫声的研究——从猪的不同呼噜声中获取各种信息,检测其健康状况和异常行为。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不必拘泥于“看”还可以有“听”,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可能有出路了!”说问就问,李丹阳赶紧向同实验室的廖杰师兄反复询问关于从听觉方向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信息,从科研方法、实际步骤上多方征询,一步步结合师兄的先例,又多次查阅文献,请教专业老师,综合评估设备的可行性。最终李丹阳决定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完成海洋哺乳动物叫声识别这一任务。
李丹阳测试海洋哺乳动物声音识别模型部署效果
“相信自己,减少负面情绪,冷静分析,大胆出击”则是李丹阳的制胜绝招。对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海洋哺乳动物叫声识别的想法,他开始一步步适应流程,解决面对的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但最难的其实是该项目的落地测试问题。他虽然有冲击国家级的把握,但川农地处内陆,离海洋较远,不便于进行实地操作。这让他忍不住无数次问自己:该不该扩大测试领域,争取得到国家重点支持该项目的机会。正在纠结徘徊时,实验室的李军老师的一句:“有想法,就冲!你们只管干,只管大胆去干!”无疑给了他巨大的勇气。如果说廖杰师兄给了李丹阳灵感来源,那么李军老师就给了他前进的勇气。“那就冲吧!”李丹阳开始了自己的项目研究,不放过课外时间的一分一秒去检索网络资源,结合网上公开的海洋哺乳动物的数据库,搜集、整理、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他还经常会和自己的朋友在回寝的路上讨论项目遇到的各种困难,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一步步清晰自己的解决思路。一步一个印子,他终于完成了各类项目代码的编写,而现阶段,李丹阳也正在积极联系厦门大学的学长学姐,并有望获得有关该项目的实验支持。
除了每天的学习钻研,李丹阳也有自己的课余活动。他最喜欢的一项运动便是打乒乓球。他很喜欢和实验室的廖杰师兄切磋“球技”,廖杰师兄打球有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丹阳。李丹阳笑着表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他对乒乓球的热爱,正如什么都不会影响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爱。
循梦而行,阳煦山立
“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工智能与本专业的重合度其实不高,但目标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专业。”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李丹阳总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浪潮。对于以后的发展方向,李丹阳决心还是选择人工智能领域。在如今这个需要跨专业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实际难题的时代,学科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在此之前,李丹阳其实就已经和人工智能有过“交锋”。他曾基于人工智能与数据库技术研发出了智慧健康养殖系统,为养殖者们提供了具有海量数据支持的饲喂和养殖建议。他真正践行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真理,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步步走好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路。
麻鸭智能识别效果展示
而之所以选择人工智能,在李丹阳看来,首先是因为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培养了他的兴趣。其次,他也非常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前景,“有了先进的科技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的质量,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对此,李丹阳举例校园随处可见的自动售卖机:从原先扫码按键选东西的售卖机,换成先扫码然后开门拿东西,随后自动扣款的售卖机。后者便是经典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李丹阳就是在这样的身边事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工智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因此在他眼里,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未来就业,人工智能和他总会一直在路上。
栉风沐雨勤耕耘,春花秋实满庭芳。李丹阳一步步向上攀登,以始终如一的毅力,行舟万里。
优秀学生标兵也必然不会是他追逐的终点,而是为下一场腾飞蓄势的“加油站”,给予他在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深耕的自信与从容。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前路浩浩汤汤,愿李丹阳以勇气为伴,继续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往期推荐
ESI前1%学科再+1!
乒乓运动员→直博上海交大,这位优标诠释追梦的无限可能
绝!川农还能这样拍!
文字 | 王茜 张芷滢
图片 | 段炼 李凯迪 本人提供
编辑 | 董晓冰 张佳乐
责编 | 郑梦媛
点亮“在看”,为优秀的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