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自由生长——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导读】这是英语学习系列文章词汇部分五篇文章合辑。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文章。
词汇是语言的根基,先从词汇说起。
以一个类比开始。假如一个单词就是一个人,你认识一个单词,好比认识一个朋友。按照熟悉程度,朋友分为好友,一般熟悉的朋友,点头之交等等。对于熟悉的朋友,你能轻松地描绘出他/她的基本情况、喜好习性、最近状态等等;对于一般熟悉的朋友,在见面时候能认出来,打个招呼寒暄几句;还有一类“路人甲”朋友,他们的名字在你的通讯录里躺着,可是你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了,见面了甚至需要提醒才能勉强想起来,甚至完全没印象了。单词对于你来讲,其熟悉程度就像不同的朋友一样。对于朋友,有一个顿巴数,表示人能维持的社交关系的数目是150;对于单词,目前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确认的上限数据,以一般人而言,权且认为在万左右吧。
你周围必然会有一些经常联系的朋友,男生称之为“基友”,女生经常说是“闺蜜”,这些人是你在任意时间拿起电话可以打过去叫过来凑个局吃顿饭的。你在一个突然要说英语的场景下,脑子里能冒出来的词语就是这些小伙伴们了。这些是在你的舒适区里的单词。
当你去某一个地方出差,你可能会想想那有没有你的朋友能拜访一下;或者因为某件事需要找到相关的朋友帮忙或者了解信息,你也会想想有没有相关的朋友。这个时候有些人你能轻松的想到,但有的时候事情过去,你会一拍大腿,说我怎么忘记了谁谁谁呢。同样在突然要用英语的场景下,你脑中那些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话到嘴边说不出的单词,就是这些朋友了。你可能要借助工具、他人提醒等方式,唤起记忆。这些是在你学习区的单词。
当你新加入一个团队,来了一所新学校,周围全部都是陌生人。你和那些初识的成员聊天,尽量寻找着他们与你已知地区的关联。这些单词,一般发生在跨越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时候,例如,我高二的时候买过一本四级英语阅读,做完一篇,满页的生词,感觉浑身都是渣;大一的时候做高级口译的阅读那种不着调的不安定感……这是在恐慌区的感受。恐慌区随阶段动态变化,走过去以后就不再是了,比如现在看四级、高口,都是在回望了。在成长阶段都会遇到恐慌区,在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学习新的算法、接手新的工作时,都能感受到。
类比完毕。其实学习单词的过程就像是去结识不同的朋友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有时候我们会陷入到具体的细节中感到迷茫而不能自拔,通过这么一个类比,可以首先获取一个全局性的图景。
我们把词汇学习的问题化为归一个目标:即认识足够多的单词,以保证在阅读或者其他被动接收场景时不产生偏差;掌握足够多的单词,以便在表达时自由或者相对自由地进行阐述。
我们在学习中需要做的都将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下面以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主线展开。
1.了解自己目前的词汇情况,评估需要采取的学习策略,是词汇学习的一个基本点。
在开始词汇学习前,先测一下大概的词汇量。目前许多网站提供词汇量测量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大致了解自己的词汇情况,也作为衡量自己进步程度的基准点。目前测试多数采用抽样估算的方法,虽然结果未必完全准确,但是能反应出相对的词汇量情况。推荐两个可以用于测试的网站:http://testyourvocab.com/和http://www.shanbay.com/vocabtest/。还有若干年前一款叫做词汇大爆炸的软件。点击查看原文通过testyourvocab.com测试词汇量,文章题图是一个测试结示例。
2.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与方法。
我把学习词汇的动机分类至有两个场景:任务驱动型与自由生长型。两个分类不是完全对立,更像两极。
任务驱动型一般以考试为驱动,针对此项考试所要求的词汇量进行训练学习。任务型策略一般是“底线思维”,即保证词汇不成为备考的软肋。任务驱动型一般机动性强,可通过高强度训练达成“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期记忆效果明显。回到类比的例子,这就像你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做辅导员,你必须快速的认识每一个人并叫出名字,很快的拿出照片对照浏览就是任务驱动型的方法。
自由生长型一般以兴趣驱动词汇学习,属于稳扎稳打的风格,或者慢工出细活。自由生长型通过在各种场景下将相对重要的词汇纳入学习范围,扩大词汇量。一般职业性的考试例如人事部二级,以及以强调积累性的职业例如翻译口译,适用此场景。回到类比的例子,这就像你给每一个学生做访谈,了解他们的情况,这样下来基本上很难忘记。
任务驱动型走的是短线,自由生长型走的是长线。但是两者不是泾渭分明,相反是相互交融的,根据学习者的词汇量水平、学习者的性格选择搭配,通过打好一套组合拳,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任务驱动型的学习策略需要注意为词汇构建语境场景
多数人在准备考试时,会拿出词汇表下一番决心,然后从abandon开始背,一般最多在C就出现精神游离状态,最后不了了之。
任务驱动型策略的好处是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词汇,但是坏处是,这些都是短期记忆,往往第二个星期就忘记了。由于遗忘曲线的规律,短期大量记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遗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复习重现来解决。
早期在信息技术不够发达的时候,有不少书籍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着手的,例如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通过列表的方法,排出每天需要背诵的单词词表,每天投入大量时间背诵重复。
最近几年单词软件应用兴起,例如拓词、扇贝等网站或者APP能提供基于遗忘曲线的背单词功能。通过个性化的数据,同时根据一定的遗忘曲线规律,来保证词汇较好地铭记在大脑中。
不管是书籍还是软件,其共通之处就在于,都强调不要在一个单词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类似于“看一眼,下一个”的模式,以足够快的速度在大脑闪过,让大脑快速建立词与意思的映射,同时加上一定频次的重复,来达到记忆单词的目的。
以背单词软件拓词为例,通过读音、汉英、英汉等不同的形式,反复地出现,同时对错误的词汇,增加出现的频次,最终来保证学习者能稳定地记住单词。
这个方法的副作用是,大脑为了快速地记住单词的对应意思,会引入一些与单词本身无关的其他的特征来辅助记忆。比如单词前后出现的顺序、单词的干扰选项等,用于识别单词。当大脑把这些无关特征纳入到这个单词的识别时,就会产生这么一个情况,在背单词的时候能顺利的选出意思,但是在单个挑选出的单词中,就无法准确地说出,或者在文章中,会有似曾相识但无从相认的感觉。
现在市面上存在不少类似的逆序或者乱序的词汇书籍,用于克服此类问题,可以部分缓解这种状况。
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学习策略给每个单词的时间太少,大脑来不及消化品味每个单词,并将其融合在已有的词汇网络中,就被反复塞进来了。就像一个没有整理好的仓库,是很难反向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的。
笔者认为单词若要活跃地存在大脑里,必须是以场景的形式组织并存在的。在学习到一个词汇时,如果有一个场景,大脑会把场景纳入吸收;而在任务驱动型的学习策略中,由于没有相关语义场景,大脑只好把上述无关的特征纳入,以降低记忆负担。
一个破解的方法可以是,加入额外的复盘时间。对背过的单词进行二次的温习与回顾,将单词嵌入大脑的知识网络,与其他单词或者相关信息连接。我们在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一般也会试探着讨论一些共同话题,形成连接,大体也就是这个道理。
任务驱动型学习存在这种语境缺失的弊端,下文将分析自由生长型的特点。
最后介绍一下任务驱动型策略的操作方法。作为一个计算机背景出身的,我比较讲究按部就班的执行。这里选取拓词这款应用为例,就当给它做广告了,拓词的市场记得给我钱:P。
在拓词选择要背诵的词库,选定目标日期,然后开始背单词。第一次背时,系统会根据你的表现估算出你背完每天需要花费的时间。由于存在额外开销,比如错误的单词会弹出解释需要花费时间看,一般实际时间会略大于要求背诵时间。
背单词有英选汉、汉选英、根据读音选英文三种模式。一个单词会轮换若干次,如果无错误连续答对若干次,判定熟记;答错的词汇会重复出现,答错的越多,增加其重复出现的次数相应增加;根据学习者的表现,如果稳定在一定阶段后,不再答错,判定为掌握。
根据个人时间安排与任务紧迫性,每天背30~60分钟左右的单词即可。时间不宜过长,这种背诵方法由于重复性高,容易引发学习者的困倦。在第N天,拓词会出现若干天以前出现的单词,以帮助反复背诵。
4. 自由生长型的学习策略需要注意词汇的难度与梯度
与任务驱动型的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强度比起来,自由生长型的学习策略相对节奏更缓和,有点类似于盖楼打基础,洒一层土,夯实后再洒一层土。
自由生长,顾名思义,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为驱动,以在各种场景下接触到的词汇作为纳入点,通过分析词汇所在的场景与上下文语境,达到学习掌握单词的目的。
自由生长型的学习策略是慢工出细活。在词汇学习的初级与中级阶段,一般学有余力的学习者会采取此项策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对词汇量的影响不会特别大,但是由于自由生长期间,一般会基于兴趣或者随机性较强,涉猎会比较广泛,掌握的词汇能突破传统词汇大纲的局部性,构建出词汇之间的无尺度连接。
再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朋友的类比。多数人的朋友圈子来自中学、大学等集体中的同学,并且从小到大逐个阶段渐次演进。这样朋友的结构层次化清晰,每个层次都有共同的特征,可以认为局部化比较明显。例如,搞IT的人周围都是搞IT的,他们可能都不太认识导演,因为这个是另外一个圈子,属于另外一个局部化的结构。同样的导演圈子的人可能也真不认识几个IT男。无尺度连接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一个IT男认识一位艺术界的朋友,那么就像激活了两个圈子,IT界的朋友可以可以比较容易地与导演界的连接在一起了。这种相识就是一种无尺度连接。
回到词汇的例子,我们各个阶段学习的词汇都是按部就班来走的。教材把词汇像级一样切成了一块一块,以供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并不是说没有科学道理,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必然考虑到了不同学习阶段所需要掌握的词汇。但这样也不是没有弊端,其弊端就在于学习者很容易拘泥在大纲规定的结构化的圈子里,不容易跳出来看问题,不容易产生上文所术的无尺度连接。同时由于缺乏全局观念,这样也容易造成动力不足,不知所以然的问题。试问工科生在初学线性代数时,有多少人能意识到矩阵行列式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自由生长型的学习策略正好可以弥补这种情况。它就像触角一样,通过构造你词汇量中的无尺度连接,在浩瀚的词汇空间中尽量随机散布更多和触角,让你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方向,不同局部地区的词汇与信息。而且由于你有机会接触丰富的信息,大脑的记忆印象也会更为深刻,且不容易忘记。
那自由生长究竟如何生长?首先,需要把前文说的局部化结构说明清楚。局部化结构是随着学习者的学习阶段动态变化的。例如,如果是个掌握了六成高考大纲词汇的学习者,这六成词汇即局部化的结构。需要自由生长与触碰的区域,一般由高考词汇中余下的四成,以及大学四级水平的部分词汇组成。在这样一个词汇空间中,对于学习者比较有效果。当学习者进阶后,对他而言,需要探索的空间就会扩张至六级甚至更高了。另外对于高阶学习者,当词汇已经不再局限在各种考试大纲时,自由生长几乎可以做到全空间覆盖了。
以图1表示。图中核心的圆代表学习者目前已熟悉或掌握词汇,包括一些结构化的词汇,以黄色的方块代表。中间的圆代表下一层级的词汇空间,大圆代表词汇的整体空间。空心的白色圆圈代表词汇。通过自由生长,就像红色的箭头伸入至不同的空间,可以形成无尺度的连接,增加词汇的积累。
图 1词汇空间与词汇增长示意图
在了解局部化的结构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词汇的自由生长。英语学习的各个专项互联互通性较高,阅读、听力、翻译均可以作为新鲜词汇的来源。
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所选材料所带来的词汇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难度不宜过大,梯度不宜过高。提供一个参考经验值,每个语篇材料如果是一页A4纸的长度,一般10~20个生词左右适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能力酌情增加。但是如果难度过大,学习起来会感到吃力。例如在图1中,如果目前处于最中心的圆阶段,选择第二个圆内范围的难度比较适宜。
以我自己作为例子,在上高中的时候买了一本《英语文摘》,想学一下外媒的写作手法。2004年第5期,第一篇文章是讲普京当选总统Putin GearsUp for Fresh Bout of Economic Reform,介绍普京当选总统的一些情况以及背景。客观地讲,这个对于当时一个高中生的难度的确太大了,几乎每行都有生词,而且句式结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在摸索阶段劲头也足,于是耐着性子用一本字典+文曲星把所有生词查完,然后把这篇4页的新闻逐段背诵下来。我现在在网上重新找到了这篇文章,打开后里面的句子瞬间自动脑补。虽然已经再无生词,但是每一个当时查过的我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初学习时的细节,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图2 英语文摘对我帮助很大的一篇文章
这个示例已经部分描绘了操作方法。这里再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选择略难度大一些的材料,可以是考试阅读题目、新闻听力稿、报刊或网站新闻。关于阅读、听力具体操作将会在对应部分具体介绍。
第二,在整体的层面对材料进行理解,同时对于生词,猜测其含义并观察其用法。例如,如果这个是经济类材料,不要当作在应付考试,而是你在读一份具有信息量的报告,尝试理解作者在向你表达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大脑里建立一个语境场,潜移默化。
第三,评估你的理解程度。可以根据材料的情况,选择复述或者做题(如果你是用阅读理解材料着手)。复述需要保证你能简明扼要地把要点说清楚,做题就把题目都做对即可。
第四,对不认识的生词逐一查词典看解释。由于这是处于词汇学习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只要查清楚这个单词的基本意思,以及在本语境中的意思即可。如果是在阅读、写作阶段,可以增加扩展,这会以后续详细论述。
第五,根据目前的情况,挑选出重点吸纳与学习的词,进行语境重构。未必所有的生词都需要记,因为有一些可能太过于偏门的词出现在材料中,略过即可。例如,如果是准备四六级,你看到一个powwow的单词,其实查清楚意思就放过去。如果第二次又遇到时且又忘记了意思,也不用懊恼,再查一遍,可以考虑收入囊中。语境重构就是网络上所谓的“脑补”,想一想这个词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或者自己什么时候能用上,激活大脑的连接。如果英语不好想,笔者个人认为用中文想想也行。
第六,整理词汇,并尽可能地使用。可以选用一些带单词本的软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复习。在能用到英语的环境中,尽量地使用你学会到的词汇。
5.谈一下两种策略的选择搭配问题
前面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策略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学习中一般结合两种策略综合使用效果较佳。下面介绍一下在词汇学习中,具体的学习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分配方案。
1)学习者通过文章第一部分(回复002可以查看)中已经了解到自己的词汇情况。
2)根据学习目标确认学习重点。学习目标可大致区分为重要型与紧急型。重要型指你在相对较长一段时间要达成的目标,对你的人生发展有一定影响,例如,考上高翻、考口译证书,通常这类考试,学习者一般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时间相对不是特别紧迫;紧急型指,临时要突击一项没有完全准备好考试,或者你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考试已经来临了:P。
3)重要型学习目标在开始初期建议以任务驱动为主策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学习目标的词汇进行全面覆盖,即扫一遍。之后以自由生长策略为主,贯穿在学习目标的各个专项的学习与训练中。例如,对于高口考试的准备,在初期可以对词汇进行地毯式轰炸,以保证基础词汇的熟悉,之后在相应的听力、阅读翻译等项目中,穿插自由生长的学习策略,以保证对词汇的覆盖。
同时,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是职场人士希望能给英语充电,建立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线,加上自由生长为补充的方式。在具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后,过渡到以自由生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4)紧急型学习目标通常为临阵磨枪式的。如果你离六级只有一个月而自己感觉什么也没有准备,那么冲一杯香浓的咖啡,用拓词搞一遍词汇倒不失为一个靠谱的选择。
总结一下,词汇学习就是在了解自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猛火力密集(任务驱动型)与细水长流模式(自由生长型)两种策略的特点,实现词汇的不断增长。
关于词汇学习到此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是我第一次写作非学术类长文。同时在后台也收到不少朋友的反馈,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明天将开始更新关于英语口语能力的成长路径。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