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子: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30天总结 | 晨读反馈​

2016-07-06 Scalers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Scalers点评:这是#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成员叶子的总结。我很高兴看到叶子同学走入了正循环,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可以用钱去换一个生活的正循环,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还是自己挣的钱。

晨读反馈:

糖卷卷:参加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的一点点感悟 | 晨读反馈

四十多岁参加#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给我带来什么改变?| 晨读反馈

Priscilla:上一次的突破,将是下一次的开始 | 晨读反馈

雷奇:少找方法,多下硬功夫——不是听一个方法就能达到改变 | 晨读反馈

在#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练习一个月,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30天朗读模仿总结

1.1所谓方法

整体预习后,按“音标—单词—句子—文章”顺序,由细节而整体地抠。

(1)重复地带脑练习
重复:洗脑循环,让这篇文章在脑中超越“小苹果”占据“神曲巅峰”。我个人是把文章的每一句截出来单句循环,洗脑效果更佳哦~
练习:光听是不行的,还要动嘴,用身体记住每个单词和句子的节奏,尽力向原音靠拢。
带脑:一味跟着原音循环练习虽然便于熟悉句子,但是容易产生“我会了”的幻觉。所以还得有一个朗读后与原音对比“找茬”再改进的过程。

以上行动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如“读着单词忘了节奏,想起节奏忘了语调”“跟不上原音”“舌头打架”等。

(2)盲区指出靠他人,克服盲区靠自己
人都有盲区,最虐的莫过于自以为知道,结果发现连个标点符号都没理解。就像咬舌音之于我,小伙伴们指出来时,我才在百度和教学视频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扇门虐了我整整30天,在舌头上的味蕾被牙齿磨平前,这一发音终于初步成型。
总之盲区的克服最终回归练习。别人指出的问题,你得练才能改。就像人家都把饭做好端在你面前了,你得吃才不会饿死。

1.2  30天的进步

大概就是打开自己一个月前的预习录音时(当时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版),会淡定地表示:我不认识这个人(一_一)。
还有就是,早上听说写总结,上午就能开始动笔的行动力吧(才不承认是为了“小灶”)

1.3  仍有问题

懒癌尚未克服完全。练习行动力虽有,但是微博状态没跟上,所以练习之余,思考总结得少。and到现在还没搞定google翻墙……

二、来喝鸡汤——关于持续行动

2.1 不要在行动前臆测结果和困难

30天前的启动仪式如在眼前,当时霸屏的各种问题,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挺幼稚。例如“跟着你一个月我能收获什么?”“一个月后我能取得什么效果?”结果产出取决于个人投入,我们无法站在现在确定未来。

“早上的课错过了有录频吗?”尚未开始就先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大概是我们的通病(决策者企业家之类的领导除外,这种高深的领域我不懂……)。
早读团群里有1364人,第一天晨读时,人数将近1000,之后逐日递减,最后稳定在了400人左右。30天后,这些问题在持续行动中消失,连带着大部分提问者。
行动前臆测结果和困难并没有什么意义,应当把精力放在行动中行动后的思考总结上。

2.2借口,困难与低谷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很擅长给自己找借口。“今天好热不跑步了”“天气好冷再睡会儿”“心情不好,论文待会写,先看个综艺吧”……正事一推再推,压力一累再累。我曾经很喜欢一句话:“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所以忙于下决心,却疏于做事情。现在才发现“当你开始做事时,你能给每一个问题找到解决方式。”

所谓“困难”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主观想象,真遇上的时候,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举个例子,早在5月,我就跟小伙伴们确认了6月6日开始的5日云南行。然而5月末,被S的文章一激励,我就大脑空白地立刻报了名,然后在理智恢复时,于风中凌乱。能咋整,硬着头皮上呗……于是每一个清晨,我都在宾馆的厕所、楼道辗转,每个夜晚,都在伙伴们“你够了”的眼神里默默发作业……

如果说借口和困难与我们的懒惰、不安有关,那么低谷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兴奋开心地跟磕了药似的,总会有事情铺天盖地、心情翻江倒海的苦逼时刻。day26那天我就感受到了满世界的恶意。想做的事摞起来绕桌子三周,时间却被合唱比赛牢牢地攥着。随手打开听歌软件想放松放松,“this is the VOA……”魔音入耳(设成单曲循环了T T),一听开头,后面的句子就在脑子里不停地出现,也就认命地跟着练了。之前的乱七八糟的情绪也暂时沉寂下去,不起波澜。虽说那天练习效果不算好,但起码没有放弃行动。拖延症也是一个道理,不管是来自待办事项还是心态本身的压力,当你着手去做时,反而没有诸多烦忧

2.3持续专注行动,好结果的概率总是大些

day30最后一次早课,S放了大招:连续发30天微博的人,第二期晨读半价!我们在做这件事时,从未考虑过最后的惊喜,但是惊喜就这样猝不及防地从天而降,砸到的人,不是我T^T。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小学初高中的时候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管他呢,学好就得了”的人大部分走上了社会好资源的聚集地;而每天纠结于“学习意义”的人,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一无所成(不排除有天赋的思考成为哲学家)。大学的时候选择社团也是一样,在各个社团组织到处飘的“大忙人”们,往往不如在一个组织做实事的人走的高而远。
未来无法预测,但是专注行动可以增大“变好”的可能性。

2.4互评模式——关于“玻璃心”(纯结合个人经历,未必有共性)

晨读团的核心模式就是“互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差评”,因为好评除了让你心情愉悦并不能改进问题。这时候,“玻璃心”就会成为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很神奇的现象。在活动初期,对于所有的点评和指正,我并不会有任何“玻璃心”。原因很简单,我知道自己弱爆了,不纠正的话报团意义何在!而且小伙伴们的指正非常中肯。真正的问题始于中后段,此时持续行动的效果开始显现,我也开始收获了一些肯定。这时收到的指正反而容易引起“玻璃心”。

这个发现修正了我的一贯认知。我之前一直认为“玻璃心”是人的正常反应,而弱者更严重。现在修正为“自以为很牛的弱者”才容易“玻璃心”,而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面对批评指正反而坦然。

自满时,就来一打大神模仿和犀利指正,绝对透心凉!不心寒,不成长~

2.5成长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能一劳永逸

“一口吃成个胖子”和“一顿不吃瘦成杆子”是一个道理,后者广大女同胞尤其懂,就不赘述了。

我们来聊聊“一劳永逸”。“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度是个很火的项目,但是有多少人在第22天轻松扔掉前21天的好习惯,再次走上老路?我就是。大四的时候,我下定决心,每天洗衣服,绝不攒衣服!而不知哪一天起,衣服们就像约好了一样,再次静静地聚在了角落……我曾经坚持学了3个月的韩语,中间依然爽快地丢开了一个多月,之后又得老老实实从头再来。我还坚持过大半年的日记,最后还是悄悄结束……

“优秀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持续”。尽管坚持了30天的我小有成就,但是再看看那些坚持了300天、600天、900天的大神们,不得不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6钱与价值

作为一个小财迷,最初看到“成长会”和“晨读团”时,我的内心是“哼,我自己按这个模式坚持努力也是可以的,何必要花钱?”

后来刷了S的文章后,我就静坐思索了下自己的行为模式……不管是练吉他、锻炼、读书、写日记,其实我的行动模式一直很有规律:初期下完决心嗨一阵,中期开始松懈,大约14天时间就结束新路回老路。直到再过一段时间受个刺激,再下个决心,再重复上述循环。如果可以用钱去换一个生活的正循环,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还是自己挣的钱。

这一次的晨读团结束后,我又毫不犹豫地报了晨读团ll期,希望把握好这一个暑假和研究生新学期!

加入晨读团II期请戳:

我们再来一发早起晨读——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第II期报名开放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微博@Scalers,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3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