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姑娘讲在德国创业的故事
这是2014年2月的一个傍晚:波恩市中心的一处公寓人声鼎沸,里面坐着的几乎都是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希望从这个有关创业和初创企业(Startup)的活动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和人脉关系。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名开朗、漂亮的中国姑娘。
她叫吴悠,是一名职业培训师,在波恩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福建姑娘吴悠在2012年夏天来到德国。曾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生活、有着海外执教经验的她,萌生了在德国"自己做点事情"的念头。在4年前一场朋友家的聚会上,她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讲给了很多朋友,听取大家的意见。
"老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德国)只要法律上获得承认,比如有单独的税号,就可以经营一些想做的事情。在一些国家,注册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条条框框更多。比起英国和澳洲等国家,德国的制度更灵活、更鼓励个人创业",她在这里指的是创建个人企业。
在德国,创建企业在法律上有几种形式:个人企业(Einzelunternehmen)、合伙公司(Personengesellschaft)、股份企业(Kapitalgesellschaft)。其中注册个人企业在程序上有以下几步:
首先是确定企业名称、地址、成立时间和业务范围。在选择业务范围时,人们通常倾向于填一个涵盖面比较广的领域,以方便未来拓展业务或者转型。如果企业存在分支、雇员,也要将这部分信息包含进去。
然后是前往当地工商局登记。工商局随后会通知当地的财政局、工商会等机构。
财政局随之会寄来税务文件,要求填写预计的营业额与利润;工商会将寄来成员资格确认;在存在雇员的情况下,也要同劳动局和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
打交道。
谈起这段经历,吴悠的建议是聘请专业人士--也就是律师、税务师和商业顾问,在公司法、税务法和商业计划方面提供帮助,可以少走些弯路。
这位聪明的中国姑娘对于自己的资源与优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拥有了法律身份后,她除了语言、汉文化方面的培训外,开始接触多种多样的项目。她主动联络了位于科隆的德中经济联合会(DCW)等组织,建立联系、寻找商机。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中徳合作的大背景。如果我来自其他国家(而非中国),可能就不同了。"吴悠说,她在启动阶段刚好赶上科隆中国年这个好契机,当时科隆商会、科隆市非常鼓励与中国相关的商业内容,她从中得到了很多商业资讯与帮助。
吴悠在2013年初迎来了创业后的第一个大项目,与DCW合作的企业交流项目--为中徳化工、涂料企业提供企业对接(match making)培训。在这个项目取得积极反响后,她得到了更多中徳企业交流领域的订单,并开始扩展项目面。
创业初期的日子是艰辛的。吴悠说,在开始的半年里,她常常忙到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当时只觉得在做事情,没觉得苦。毕竟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项目一定要做好",她笑着回忆那段过往对于走过的这四年,吴悠没有太多遗憾。"因为我创业是在投资自己,所以不存在投资失败的问题。毕竟,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在创业过程中,比起工作辛苦,"更难熬的是孤独和寂寞感"。她说,支撑她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信念--在中徳交流中扮演使者的角色。
尼采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几乎任何一种生活。
再次回到2014年2月的那个傍晚:这位中国姑娘在那场免费的创业交流活动上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如今,这个交流活动已经发展为一个为初创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而吴悠是志愿者,也是创始人之一。
被问道为何做这件事时,她说:"别人也曾帮助过我,如果有人像我当时一样,遇到那么多困难,有一个可以为他们答疑解难的平台,多好。"平日里在商海摸爬滚打的她,这时露出了小女孩儿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