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疫苗研究的先驱
如果2021年有年度热门词汇,那么,“新冠疫苗”绝对值得拥有姓名。
去年,“新冠大流行”被德语语言协会选为年度德语热词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疫苗的发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来说,从古至今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接种疫苗则是对控制传染性疾病而言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
中石器时代的打猎图
从18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疫苗——天花疫苗的诞生,众多的医生、学者和科学家们为全人类的福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三位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分别是保罗·艾里希(Paul Ehrlich)、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和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他们在疫苗研究史上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保罗·艾里希(Paul Ehrlich)
1854–1915, 免疫学家
保罗· 埃尔利希于1854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78年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但是,他并没有打算将当医生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而更愿意献身于化学研究。毕业后,他曾经作为罗伯特· 科赫(Robert Koch)的助手在传染病研究所工作,也曾经和埃米尔· 冯· 贝林(Emil Behring)一同工作。
保罗· 埃尔利希开启了免疫学研究。1908年,由于在免疫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他被授予了诺贝尔医学奖。他用自己的“侧链理论”解释了免疫的基本原理,这一学说为诊断、治疗和预防传染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这一理论,他还研发出了第一种有效的化学治疗剂,因此被认为是化学疗法的奠基人。另外,保罗· 埃尔利希使用砷凡纳明成功地治愈了梅毒,这也让他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认可。
图为保罗· 埃尔利希研究所
为了纪念保罗· 埃尔利希,2009年7月德国联邦疫苗和生物医学研究所改名为“保罗· 埃尔利希研究所”。目前,该研究所主要负责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 微生物学家
罗伯特· 科赫出生于1843年12月11日,他是一名矿工的儿子,从小就对生物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866年于哥廷根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罗伯特· 科赫一开始在一个小乡村当外科医生,并在他的家里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除了妻子送给他的显微镜外,其他科研设备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尽管如此,1876年罗伯特· 科赫在家中成功识别出了炭疽的病原体。
图为纪念“诺贝尔奖100年——罗伯特· 科赫”的邮票
罗伯特· 科赫第一个证明了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诱因,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医生。之后他被聘请到柏林,得以在更好的工作条件下继续进行研究。1882年,罗伯特· 科赫发现了结核病病原体,这项发现使他举世闻名,并于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另外,他还于1883年在印度的一次考察中发现了霍乱的病原体。尽管一位意大利科学家在此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两个人彼此并不认识。
图为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
为了纪念罗伯特· 科赫,德国也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所是用他的名字所命名的,也就是“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如今,该研究所是联邦政府进行疾病监测和预防的核心机构,目前正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
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
1854–1917, 血清学家
埃米尔· 冯· 贝林出生于1854年3月15日,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埃米尔· 冯· 贝林从小优秀的学习成绩就显示出他过人的天赋。由于无法支付医学院学习的费用,埃米尔· 冯· 贝林选择成为一名军医,因为作为军医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服兵役,因此可以获得薪水。1874年10月2日他进入柏林的威廉皇帝军医学院,并于1878年获得博士学位,1889年受罗伯特·科赫邀请进入柏林传染病研究所工作。
右为埃米尔· 冯· 贝林,中间为罗伯特· 科赫
早在很久以前还在做军医的时候,埃米尔· 冯· 贝林就坚信,不应该用外源性化学物质去除传染病病原体,而是应该利用人体自身在防御细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解毒剂。但是,只有在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的实验室中他才有机会得以进一步地探究自己的想法。
图为如今的Behringwerke公司
埃米尔· 冯· 贝林由此开发出了针对两种可怕的传染病——白喉和破伤风的第一批治疗血清,这项成就让他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他选择用这笔奖金自己进行创业,并且在马尔堡成立了Behringwerke公司来生产血清。2020年,BioNTech公司接管了该工厂,并在那里生产SARS-CoV-2疫苗。
(文中部分内容源自deutschland.de)
我知道你在看哟
往期印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