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返乡镇,与城市背道而驰的青年人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在当今社会下,一部分人从乡镇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这样的现象被称作为「青年回流」。
本篇,我们联合专注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一起共同关注在返乡路上的青年人。我们以海惠正在进行的重庆丰都青年创业项目为切入点,以这三十位选择返回丰都青年人为缩影,思考和探讨青年人返乡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将以青年回流现象为契机,发起内容共创计划,邀请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眼中的乡村,去思考 “什么是家乡”。(p.s 共创计划,将在后续发出,请持续关注!)
说起人生,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我们对生活的无数遐想,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遐想都隐晦地表现出我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透露出我们想变得更好的期待。但如何定义“更好”呢?上学时,我们期待下次考试有着更好的成绩,中考能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高考时目标朝向着九校联盟(清华、北大、复旦⋯⋯);步入工作后,升职、加薪更是我们最为期待的。这些“更好”,象征着人生这个金字塔上的无限向上,但何处才是最高点,何时才能停止攀登? 现如今,社会定义了太多“更好”和“向上”。生长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农村孩子,凭借着高考来到城市里学习、工作,以此改变命运,是类“向上”;在二线、三线等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向着一线城市进发,竞争更好的就业机会,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而本身已经生活在资源聚集的城市里的人们,却也时常对当下的生活感到焦虑,想要登上更好的阶梯。
然而,随着日渐增长的 GDP 和在全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之下,提供给青年人向上发展,获得更好生活的机会正在逐渐变少,也让许多市场环境变得愈加严峻。根据《 2020 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中国就业市场指数(CIER)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依次递增。换言之,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相较之下,二线和三线等城市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在一线城市抓住更好的资源,向上更进一步,无不指向一个有且仅有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城市里求职的年轻人,并不只限于本地出生、成长的就业者,还有许多是来自周边城市和外地的“外来人士”。对TA们而言,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中,面临的不仅是就业的激烈竞争,还有生活中更多的考验。除了显而易见的职场饱和状态,但生活在这里,TA们也面临更高额的各类支出。
固然,一线城市的工作会让就职者有更高的收入,但每月除了基本生活支出以外,还要负担租房费用。当公司处于城市黄金地段时,住在公司附近并每月能有一部分满意的存额,就成了一件奢望,并且两者只能取一。
而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代去外地打工的青年人的缩影:每月奔波在车水马龙之间,加班加点工作,负担着城市里高额的支出,看着每月工资卡余额发愁。这些每月高额支出、就业机会渐少等困难,慢慢筑起了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甚至翻过一座之后,一山更比一山高。
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一线城市,一些青年人仍然争相前往,在困境中迷茫,却也期待着熬过这段时期,摆脱困境,扎根大城市。但,也有一部分人与这些困难和一线城市的种种诱惑,背道而驰,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城市里发展不错的刘航飞,在回到家乡之前,年收入已经达到三五十万了。这一收入,也是许多当代青年人梦寐以求的。小时候的刘航飞,生活很苦。在他记忆中,家乡都督乡通客车很晚,于是在那之前,去周边的乡县,主要靠步行前往。
初中时,他在武平上学,每个星期要回家拿五块钱的生活费,他还记得单程回都督就要走五个小时。所以,当时的他就下定决心要去城里读书,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地方,走出都督,去更好的地方生活、发展。长大之后,刘航飞也真的也达成了小时候的心愿,离开了都督乡,那时的他,还从未想过要再回到这个自己成长的地方。
但生活充满了惊喜和人生的转折点。正当他认为在外工作是给别人打工,不想将自己一辈子限于员工这个位置时,他偶遇了副乡长。在副乡长的建议下,他开始关注民宿,向他人学习办民宿的经验,就这样走上了返乡之路。
而像刘航飞一样回乡创业,为自己打拼的人不在少数。对TA们来说,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已经到了瓶颈和倦怠期,一直留在城市里,也只能是庸庸碌碌。回乡反而象征着更好的发展。不仅于此,对这些青年人来说,返乡创业,一定程度上满足TA们建立个人事业的心愿,也让TA们看到了职业上更多的发展前景。
职业前景考量固然是我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但许多人也思量着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因此,一些人因为离家太远,想要和家人有更多时间陪伴彼此,才成为了返乡青年一族,离开城市。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3名离开家乡工作和生活的青年进行调查,发现家乡发展迅速、与城市差距缩小和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是受访青年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而有高达76.8%的受访青年认为返乡就业方便赡养老人(中国青年报)。
李治君,就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父亲在家乡独自生活,身体也不是很好,他选择放弃成都的发展,回乡接手父亲的红心柚产业,以此为基础,发展红心柚相关种植技术,修建智慧果园。除了陪伴家人,李治君返乡所带来的影响远不仅限于此。
在几年的种植探索过程中,他意识到过往种植模式下,农业灌溉、施肥、用药过度等浪费了一些能源资源。因此,在学习智慧农业技术、滴灌技术等之后,李治君的红心柚基地让更多的果农能够了解和学习新时代下的种植技术,也为家乡的人带来更多的生计机会和希望。
除了陪伴家人,也有一些人和李治君一样回乡创业,结合在一线、二线城市里更为现代化的新技术、新科技,重新规划,寻求发展。 与此同时,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可能正因为城市的高速且国际化发展,愈加对于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感到陌生,但一些来到外地学习、工作的外乡人却时常因为感受到了城市之间的差距,由心萌发了想要建设家乡的想法以及在外漂泊之后,对家乡的思念。
重庆丰都县
自从毕业后,周江就离开丰都闯荡。用他的话来说:他励志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从重庆学习到广州发展,又从广州打拼到福建,这一路上周江收获了很多技能和知识,也看遍珠三角和山城的经济发展。但在回乡之后,周江感受到了强烈的经济等建设差距。他突然发现,历经学习和磨练的自己,也是时候回乡,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帮助家乡和当地的乡亲们。对家乡环境和经济的触动可能就在一瞬间,而离开现有的生活决心返回家乡建设,听起来也是件很冲动的事。但对于周江来说,这样的冲动恰好激发了他的热血,让他在这条家乡建设的路上,添加自己的一砖一瓦。
返乡的原因常常因人而异,除了自身环境原因以外,政府也推出了诸多政策来吸引各行各业的人士返乡。现如今,社会发展将重心转移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不少在城市发展的青年人,因此而回到家乡。
除此之外,城市环境污染也让一部分人,为了健康,回到乡间生活。一些青年人可能也会盲目跟从返乡创业的潮流而回乡,但殊不知创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过程也困难重重,也并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功。
返乡这个决定可能是一朝一夕的思考之中产生的,也可能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而定。面对城乡的差距,走上回乡之旅,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选择其实并不容易,甚至会影响一生。
但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青年人都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没有任何一个标准来规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看到不断有青年选择返乡,我们也不禁去思考,这个决定背后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会让更多青年人想要选择返乡?
作者|阿玄采访|添虹
编辑|阿祝排版|阿玄、10
参考资料: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智联招聘|《2020 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中国青年报|《87.9%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908/01/web251174.html
关于「海浪公社」
海浪公社是活跃在成都的青年组织。在线上,通过对谈采访的形式生产内容,完成对青年群体的洞察与链接。在线下,策划不同形式的活动,制定有趣的内容主题。同时,海浪选择与多文化品牌/公益组织/社群机构共创的方式,打破青年与品牌、社会之间的壁垒,做到「破界」与「再链接」。
若有更多关注青年活动、社会议题的伙伴们愿意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欢迎关注公众号,并添加小客服微信(azhuwav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