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公社

其他

走出门,找寻成都青年的线下交游所在地

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社群情怀与人生任务相关,社群情怀不仅有利于个体解决人生问题,也会使个体更好地扩展自我意识。他曾说:“生命中的问题之所以无法解决,是因为关怀社会太少,停留在自己太多,失去社群连结。”类推到心理学的实践中,阿德勒依靠社群作为工作方式,以建立社会群体为方式来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提供支持。如果说一个成功而良好的社群应该满足阿德勒对社群于个人作用的期待,迎合个体内心对同温层构建和共情的需求以及“一起幸福快乐”的意识,对于在都市生活中匆忙行走的年轻人来说,与自己共同生长的社群便成为了在都市生活的庇护所在。这是海浪年终总结的第二个企划,我们来聊聊年轻人的线下社群。“年轻”二字,似乎本身就带着一些漂泊感。处在不可见未来与重重人生选择的中央,谈归属与安稳显得有一些奢侈。这篇文章,我们想聊聊年轻人的线下交游,聊聊我们是否还能在手机app和键盘输入之外找到适合自己的同温社群,也聊聊成都这座城市如何构建出适宜青年生长的社群。空间之上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社群?找到成都青年的线下同温层成都是包容的,作为一座尚在蓬勃发展期的城市,她急不可耐地收容着所有没来得及扎根的年轻的梦。而玉林,无论是在老成都人的心里,还是在流行文化的唱词中,都被赋予了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这里诞生过为无数成都音乐人孵化梦想的小酒馆,有过吸引来来往往文人墨客而逐渐成为文化地标的白夜酒吧,这里到现在,仍然小心珍藏着一批年轻人的事业与梦想。2020年10月,「野生童话·天台」在玉林一座居民楼顶陆陆续续迎来三四百个前来庆祝开业的朋友。2020年9月,「撑展」连同一群伙伴在彩虹街举办了“你好,彩虹街”摄影展及系列活动。2020年7月,「明堂士多」在芳草东街的街角亮起“chill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或许我们不会懂,“少数人”的热闹到底意味着什么

据非正式的统计,在成都有十余家以性少数群体为主的社群机构。社群种类从公益培训、社群心理沙龙,到亚文化派对,Ballroom文化,种类多样且具有一定影响力。随着性教育、性别等议题的发酵,加上粉红经济(以性少数群体为主要消费力的经济体)的增长,不少群体内的人们也开始尝试“向外探索”,如何能够站在阳光下成为了TA们思考的重点之一。各式各样的社群活动,社交平台上受人追捧的人设,陆续出现的商业植入,发声,相聚,泡沫,这是当下时代属于性少数群体的“热闹”与交叉口。另一方面,社群机构们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不少机构依然停留在为爱发电的状态,找不到可持续的道路,迷茫,甚至停止运营。一时之间,发展、断层与商业化等诸多问题摆在了面前,并没有人知道如何抉择才是“正确”的。我们找到了三家成都在地性少数社群组织,TA有着鲜明的个性标签:年轻、创新、在2021年做出了大的改变。分别与其负责人对话,尝试看见这份“热闹”背后的真实样貌。成都性少数社群的2021停止运营,商业植入,回归初心第一家组织叫「成都彩虹」,在上一任负责人退出后,克林与几位核心伙伴用业余时间共同承担起了机构的运营工作。因为常年进行志愿者培训计划,这里汇集了150+的志愿者伙伴。这样一群来自成都各行各业(以年轻人、大学生为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会分享彼此的生活、网络热点事件,也会在社群活动时自发地出一份力。2020年的秋天,成都彩虹租下了一个小户型阁楼。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线下实体空间宣告“暂停运营”。🟡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停下后继续|对话一种“新常态”

过去总觉得,「日常」是一个乏善可陈的状态。可当经历过反反复复的不安后,日常所代表着的安稳就如同成都这座城市所钟爱的“阳光天”一般,是种最美好的期许。在过去的一年里,疫情依然没有脱离我们的生活,相对应的是我们逐渐构建起了一种生活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里,我们习惯了口罩,习惯了去旁观互联网里的割裂与戾气,习惯了断断续续的线下见面与社交,习惯了因为不可控而停下脚步,也习惯了在稳定后快速整理自己的状态,继续前行。海浪年度策划内容「成都,停下后继续」,与不同的年轻人/青年文化品牌对话,多个纬度了解成都年轻人在新常态下的生活面貌。通过系列内容,海浪希望能记录当下的时刻,也希望能探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聊聊志趣与抱负,谈谈理想和反思。本次策划分别通过:青年文化、线下空间与青年社群、社区营造与青年参与、少数群体,四个议题展开。每个议题我们选择了成都在地的组织机构/个人进行对话,形成内容。本篇为开篇介绍:《对话一种“新常态”》通过对话,了解当下的年轻人们。——青年文化“摸鱼”的青年组织们不可控的疫情反复,对依靠“建立场域”、“线下活动”的青年组织们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原定的计划只能延迟、甚至取消。我们打趣地认为2021年的青年组织们不得已地进入了“摸鱼”的状态。而这一情况在未来也有重现的可能,青年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们似乎并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时下流行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主题也发生了变化,每一次呈现的背后其实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转折。我们很关心青年组织/青年文化品牌的诞生,可以给年轻人们带来什么。也很在意当青年文化发展,却又可能不断被动“摸鱼”的当下,组织者们能够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观察,踩趋势,创造热点...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给到问题的答案

Hello,我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的祝贺。这是海浪的第三个年头,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招聘计划。我也想借由这个时机,与现在正关注着我们、未来期待会一起做点什么的伙伴们,一起聊聊今天的这个标题:「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给到问题的答案」:青年组织的我们,看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叫做年轻人的方式,以及这个答案是什么?/01我们给到的答案是:每一次的「破界与再链接」2018年开始,海浪公社以青年组织的身份,围绕“年轻人”这个主题和人们打交道。我们做青年群体的对话与洞察,倡导青年共创,培育青年行动者与青年创作者;同时,也孵化文化创新项目,通过影响力事件、
2021年6月2日
其他

青年、城市、乡村:壁垒仍待打破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再次提及乡村,你能想到什么?乡村振兴、扶贫、留守儿童、还是老龄人口,好像翻来覆去都是这些概念性名词,但当我们想要透过名词看到乡村现状时,这些名词仿佛仍然像一面薄雾笼罩着乡村,让里面的人很少被真实地看见,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无法穿透这层薄雾看到城乡差距。在上篇对海惠的采访《乡村振兴热潮下,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吗?》中,乡村在我们的印象中有了一个崭新的样貌:它不再是落后的、不再是需要被带动的,而更多的呈现出一种自发的活力。被采访嘉宾张勇和添虹都一致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人选择返乡。但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呢?我们真的有看见乡村的改变吗?我们真的了解乡村的现状吗?城市的青年,面对乡村议题,开始行动了吗?面对这些疑问,这一期,海浪公社负责人祝贺与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主任陈太勇在青年个体、社会组织和青年组织、和乡村的关系上展开了讨论,探索城市青年与乡村的联系。嘉宾介绍▪️陈太勇|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主任,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祝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乡村振兴热潮下,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吗?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在之前的三篇返乡趋势中,丰都青年创业项目的三十位青年身上,映射着当下返乡青年所面对的困境和返乡所带来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乡村现状和难处;与此同时,返乡青年也为当地人群带来了更多就业发展的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打破了大众对乡村的现有刻板印象的认知。在了解和洞察青年返乡趋势之后,我们不禁去思考在青年返乡和乡村振兴上,在丰都青年创业项目上,这些返乡青年为当地注入了怎样的活力,而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青年人返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勇博士和丰都青年创业项目执行人添虹,从TA们的角度来了解乡村振兴,也看到乡村更多的生命力。▪️张勇|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副主任,生态学博士▫️添虹|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专业理学硕士城市和乡村,似乎一直呈对立状出现在我们眼中。城市被当作发展的标准,面对城乡差距,就好像看到当下社会中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分割。高速发展的城市像是能快速适应生活的青年人,富有朝气和阳光;而乡村,却像是将要迟暮的老人,即使有着空气环境佳之类的优点,但俨然已经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每当我们感叹城市的优质生活时,这样的对立面像一面镜子,反射着乡村所存在现状和问题。近几年,对许多人来说,乡村和扶贫紧紧相连,提起乡村就会想到扶贫项目,反之亦然。“扶贫”让大众了解到乡村所存在的经济发展困难,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加剧了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比如乡村是落后的、是需要被带动的。而许多专家在乡村振兴一事上指出,要打通城乡人口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但实际上,实现人口流动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了解是什么能够让人们留在乡村,又是什么原因让离开家乡发展的青年人想要回到家乡;而对于已经返乡的人来说,又有着什么困难影响着TA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看“乡村”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些什么?了解乡村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乡村”。就像说起乡村和扶贫的联系一样,乡村在我们眼中似乎一直是一个饱含“问题”的地方:有着落后的教育资源;路途遥远、坎坷波折;封建迷信的聚集地;来自乡村的人也不太有礼貌。但真的是这样吗?因丰都青年返乡创业项目而去到乡村的添虹,没有在乡村生活过,对乡村的信息都仅仅是来源于网络,她也曾担心过会在工作时,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到了乡村,她逐渐认识到真实的乡村,她说:“乡村和我想象中特别不一样,它呈现出了一个特别有发展潜力、特别有生机的景象。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留在城市,或回到家乡:青年人要走向何方?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在《重返乡镇,与城市背道而驰的青年人》中,无论青年人是选择留在城市,还是回到乡镇,青年人都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并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他人。我们也开启「家乡的一千种模样」共创计划,希望和大家一起聊聊当下青年人对“家乡”的理解,一起寻找家乡背后的意义。本篇,我们继续聚焦于青年返乡趋势,以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的重庆丰都青年创业项目为切入点,将三十位选择返回丰都青年人作为缩影,看到青年返乡趋势下,青年带给乡村的影响和仍然面临的困境。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不禁重新去思考城市和乡镇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壁垒,而在关注这些地区和地区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看到的是在其中生活的人。在农村和当地的小孩聊天时,很多人都会问TA们,“想不想去外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多年前,“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这样励志的标语。但现在,“进山”,也成为了一个潮流。“进山”一种回归自我的方式城市里土生土长的张晓茜,在和丈夫一起创业时,每日忙到昏天黑地,在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时,彼此的矛盾和距离越来越大。就着丈夫因病需要静养的原因,张晓茜孤注一掷,下定决定和丈夫进山。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没有做错。在开始适应山间生活之后,她开始打造自己心中的原木之家。
2021年5月6日
其他

共创邀请|家乡的定义,对于年轻人来说变了吗?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本篇,我们以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的重庆丰都青年创业项目为切入点,将三十位选择返回丰都青年人作为缩影,思考青年人返乡后,为当地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也希望和你一起思考“家乡是什么”,了解你眼中「家乡的一千种模样」。(p.s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重返乡镇,与城市背道而驰的青年人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在当今社会下,一部分人从乡镇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这样的现象被称作为「青年回流」。本篇,我们联合专注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一起共同关注在返乡路上的青年人。我们以海惠正在进行的重庆丰都青年创业项目为切入点,以这三十位选择返回丰都青年人为缩影,思考和探讨青年人返乡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将以青年回流现象为契机,发起内容共创计划,邀请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眼中的乡村,去思考
2021年4月22日
其他

我们和“不存在”的职业选书人聊了聊艾滋病、信息时代、郭敬明

「成都青年图鉴」是青年组织海浪公社出品的内容栏目,希望以在地文化与城市发展为切入口,通过群像描写,看到社会下更多的青年人们。本期我们聚焦在“选书人”这个小众职业,与艾滋病展的一位同时作为职业选书人的参展人从展览谈到这个书籍意义更迭的时代,去聊聊青年人们正在关心的东西。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你好,彩虹街|系列活动

文化艺术空间,伍为青年,一苇书坊,榛果策划,海浪公社,即兴理想阿祝:青年组织、活动策划、独立书店、文化艺术空间也好,能够聚在一起是一件很难得以及有意思的事情。TA
2020年10月20日
其他

我们建造了这座1500+年轻人的夏日乌托邦 | 2020夏日派对回顾

夏日派对」活动数据参与共创品牌80+派对现场人流量:1,500+派对系列活动全网曝光量累计:500w+派对照片直播浏览量:19,000+活动行总浏览量:25,000+派对现场👇实验展览黄色漂流瓶
2020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