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不会懂,“少数人”的热闹到底意味着什么
据非正式的统计,在成都有十余家以性少数群体为主的社群机构。社群种类从公益培训、社群心理沙龙,到亚文化派对,Ballroom文化,种类多样且具有一定影响力。随着性教育、性别等议题的发酵,加上粉红经济(以性少数群体为主要消费力的经济体)的增长,不少群体内的人们也开始尝试“向外探索”,如何能够站在阳光下成为了TA们思考的重点之一。
各式各样的社群活动,社交平台上受人追捧的人设,陆续出现的商业植入,发声,相聚,泡沫,这是当下时代属于性少数群体的“热闹”与交叉口。
另一方面,社群机构们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不少机构依然停留在为爱发电的状态,找不到可持续的道路,迷茫,甚至停止运营。
一时之间,发展、断层与商业化等诸多问题摆在了面前,并没有人知道如何抉择才是“正确”的。我们找到了三家成都在地性少数社群组织,TA有着鲜明的个性标签:年轻、创新、在2021年做出了大的改变。分别与其负责人对话,尝试看见这份“热闹”背后的真实样貌。
停止运营,商业植入,回归初心
第一家组织叫「成都彩虹」,在上一任负责人退出后,克林与几位核心伙伴用业余时间共同承担起了机构的运营工作。因为常年进行志愿者培训计划,这里汇集了150+的志愿者伙伴。这样一群来自成都各行各业(以年轻人、大学生为主)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会分享彼此的生活、网络热点事件,也会在社群活动时自发地出一份力。
2020年的秋天,成都彩虹租下了一个小户型阁楼。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线下实体空间宣告“暂停运营”。
🟡 成都彩虹线下空间所举行的社群活动现场,空间的地板上铺上了泡沫板,来到空间的人们会脱鞋席地而坐(甚至趴下)然后参与工作坊。目前机构已经完全搬离此处
克林提到,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问题。凭靠志愿者维持的团队无法将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而社群活动也多以免费开放为主,并不能够成为“盈利”的方式。
第二家组织是Voguing文化推广厂牌 ——「DRAMABABY」。Ballroom文化的到来,似乎为性少数群体和女性提供了一份自由表达自我的氛围。在习惯了身材、行为被规训的环境里。在不同的项目中,用台步、舞蹈、甚至是夸张的POSE,去展示自己的态度。
2021年的DRAMABABY迎来了许多对外的机会,策划出了大众也可以参与的低门槛活动,时尚拍摄、艺术活动的邀约,以及部分在地商业品牌的友情支持,有在持续开花的顺利现状。而在负责人VictoriaMizrahi的讲述中有提到,如今全国以北京上海为主的Voguing与Ballroom文化氛围十分浓烈。
🟡 DRAMABABY往期活动现场,张扬华丽的服饰、极具挑逗性的舞蹈、还有高贵的神情与自信的POSE都是Ballroom活动的标志。
这一年里,涌现了许多被大众知晓的Voguing文化人物和厂牌,TA们通过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始展示文化的内容。在其中我们不乏看到融入了中国文化语境的元素,加入中式审美主题的设计,对于性别议题的反思,此外,也有不可避免的矛盾观点出现。
第三位是以酷儿派对文化为出发点的「池糖 Chilldo」,在成都落地了多场独具风格的活动。尽管也曾想过全职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下去,如今池糖三位主理人还是选择了回到最初的状态:回到工作岗位,减少活动频次,保证好的内容产出。
池糖主理人之一的REN分享到,当把这份爱好作为全职时,活动的创意、产出的频率成为了团队日常的压力,而失去了最初的干劲。另一方面,线下活动遇到了更多的不可控性:如去年年底停止了圣诞节的活动,从精力、人力、财力上都带来了损失。
🟡 在池糖的派对中,会选择带有酷儿文化色彩的音乐作为氛围。
其实相比于前几年,2021年的成都性少数社群并没有那么热闹。互联网的便利和可控的线下活动成本,曾让许多社群内部的人选择首先站出来做一些向善的事情,从而便涌现了大量的活动与机构。但直至今日呢?
我们仍无法逃离疫情的不可控,对于社群来说,线上的内容并没有线下的相聚更让人愿意“买单”。当视角回归到机构时,其负责人们是否要继续维持一个“为爱发电”的持续动作也是隐形的风险,大多数的社群依然是由非全职加志愿者团队构成的现状,尽管看上去人力充沛,但策划、统筹角色的缺失并不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
热闹的背后,其实逐渐开始走下坡路,那社群的出路会是...
社会责任,热点营销,文创热:被期待“不一样”的年轻人
不少的商业品牌曾表达过对少数群体的支持。在池糖过往的商业合作中,REN会在与品牌的沟通中感受到友好的尊重。
REN:“许多商业伙伴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创作和发挥,不会有过于功利的要求。彼此之间还是相互支持和尊重的。”
而DRAMABABY的Victoria则认为当下是成都在地Ballroom文化尝试商业合作的准备期。在往期的活动中,机构收到了许多品牌的友情支持:联合推广宣传、场地合作,产品赞助。但目前线下活动不稳定,而且社群依然需要准备自己的内容,等内容丰富和完善后再迈出下一步。
🟡 DRAMABABY成员们的第一次棚拍与现场工作人员们的集体合照
有参加过上述两位机构活动的观众分享说,观赏者的热闹是被音乐和现场氛围所感染的,但对于如Ballroom中特定的规则、突然的尖叫与鼓掌环节是活动后上网搜索才知晓。所以多数内容依然属于社群内部的交流,社群外的参与更多是以观众“看热闹和稀奇”的目的出现。
如此一来,当下的内容是否适合商业资源的介入呢?
在与部分曾表达过对性少数群体友好的品牌沟通中,呈现出两种看法。第一是社会责任,在成都这样包容的环境中,自己或多或少有着性少数身份的朋友,也曾听闻关于身份受到歧视、不良对待的事件。出于社会责任的支持是自己(以个人身份)想做的事情,但对于自己负责的品牌来说,需要结合品牌自身的商业需求去评定。
另一方面,青年文化议题下的消费主义逐渐明白制造焦虑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在新消费中,逐渐开始关注“做自己”、“有态度”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派对、舞会的加持下,少数群体的文化有了新的可能,不再是对于弱势群体、少数派的关照,而是对年轻化的一种解读。但反观这种解读和偏爱,对于没有那么特别与不一样的年轻人们,是不是又失去了某种意义和可能?
🟡 2019年,成都彩虹选择“你会成为更勇敢的人”作为晚会的主题,在晚会的节目中包含了歌曲舞蹈、话剧、分享等多类型的节目。
在成都彩虹的社群中,大家会经常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彩虹单品」(品牌以性少数群体标志的彩虹元素为设计,制作出的产品)。克林提到这个群体的挑剔与容易满意的矛盾心理。
尽管审美有自己的主观性,但是往往带上了彩虹元素的产品就容易被社群内部进行讨论、以及购买。偶然在一家线下餐饮门店里,发现一面小彩虹旗也会让TA们想要拍照、分享到社群。看上去,这个群体太容易被满足了,但也并非彩虹设计就是一招鲜。
克林:“性少数,尤其是同性恋的钱就是很好赚呀。但实际来说,如果是像星巴克这样长期表达友好的品牌,那我们是认可的。但一个从来没有谈及此的品牌突然出了一款/系列彩虹设计产品,我们只会去看个新鲜,然后评估TA是否真心”
少数群体的购买力让粉红经济成为了商业增长里可以尝试的一个热点,但这个群体之间的共性与敏感度在哪里暂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出现。
另一个商业化的可能道路是文创。
多数文化组织最先想到的变现产品,成都彩虹团队自己曾开发过多次以彩虹为主题的文创周边产品,前期的尝试获得了好评,却不曾想在之后出现问题。也许是设计风格的原因,也可能是选品(如手机壳、渔夫帽等)上的错误,导致了货物的囤积,不得不在搬家时进行大甩卖处理。
对于大众,甚至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自己来说,我们都下意识地认为:年轻人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期待年轻化的活力、创新、突破。那商业资源看到少数群体的什么呢: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购买和影响力的潜力,还是仅仅因为TA们“不一样”而已?
期待新的创意,期待社群教育,期待从0到1
外部的环境产生了变化,而对于组织者们来说,内在的改变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整个大的社群已经从寻求归属感,逐步转化为2.0版本的渴望参与感,这也是为什么三个社群机构在受众端依然是热闹,受欢迎的。
社群内的人们希望在自己生活之余,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可以做的、有利于这个群体的事情。组织者们也不例外,站在内容输出和统筹的角色上,TA们似乎有着更大的压力。
目前REN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她的描述里,工作中有时会听到一些同事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语与十分父权的思想,感到不舒服的同时她也意识到,这样的状况才是“大多数的情况”,才是“真实的社会与职场写真”。在这样的状况下,她自己对派对、对安全空间与归属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 池糖的派对中,不乏有大量性格鲜明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派对的时间会从晚上7、8点持续到凌晨
所以恢复了最初非全职状态的池糖在新的一年依然会继续落地属于池糖特色的派对,只是频率减少。但作为组织者,REN还是会感到疲惫,这种感受来源于对创新事物的追求。派对可以在娱乐之上有更多的表达、对群体的支持和关心,但是如何做、谁来做呢?
在一次派对中,REN的前同事,私下也是好朋友主动报名说要参与,在现场完成了一次行为艺术。派对过程中用可食用纸张收集大家感受到伤害、歧视的言语,然后12点的那一刻,跳到桌上,为大家带来一段发言,并将这些伤人的话语吃了下去。这类既有议题思考,又吸引人的内容是池糖所期待的。
Victoria希望DRAMABABY可以有更多形式的跨界合作,并且不断反哺社群。Voguing与Ballroom文化自带的美丽、性感与张扬,使得TA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时尚艺术与新消费的合作,在这个领域里也有不少商业化成功的案例出现:舞蹈工作室、网络博主达人、商业合作。可作为组织者的Victoria认为,社群内的观点不一、地下文化与公共的冲突是当下更着急的问题。
为了让观众更投入,DRAMABABY尝试开设了“I don’t know Vogue But”的环节,提供给想要走到台上参与表演,展示态度却又不知道如何做动作的外行人。但在Ballroom活动现场,其实有着一些项目是带有私密色彩的。作为主办方和组织者,很难去保证每一个到来观众者的接受程度与素养标准。曾有观众对这样的文化产生排斥。也有抱着“猎奇”目的还素质不高的家伙到来,尽管会有主持人和Judge提醒,依然有私自拍摄、传播的行为干扰活动进行。
在Victoria的社群中,每天都会有关于文化、群体的讨论。在这个文化中,性少数更像是相关的标签,但更多是围绕性别、阶层和种族权益抗争后,那份追求选择权的底色。直到对话当天,Victoria还在准备阅读更多与女性有关的书籍,顺性别异性恋的身份让她要求自己有更多的共情,这样才能被大家信任。
相比于其他两位组织,Voguing与Ballroom有着更高的入门门槛与限制,对于组织者来说,需要硬技能的学习才够格,而肩负文化推广的使命,那文化所关的各类议题也是需要学习的部分。反而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显得并没那么着急了。
Victoria:“因为我这个人也比较纠结,我自己的抖音到现在都还没有单一垂直路线,以后可能会垂一些。现在会分享一些国外的视频,有的时候想录一个臭美的视频,然后录一个手势舞,或者今天走在路上,突然想录生活小品。”
对于Victoria个人来说,无论是享受文化舞蹈本身,还是去组织推广它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很值得。
克林:“我们曾在空间里放电影,玩桌游,做工作坊... 可慢慢地,我找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在哪里。小活动会有他的社群感,但是大型项目仿佛更让我们有凝聚力、仪式感。”
克林反馈这一年的工作,机构取消了很多计划。2021年新招募的志愿者缺少链接,原因是往年志愿者培训结束后会有如晚会、电影周等较大型活动的落地,在过程中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这是志愿者与社群建立更深度链接的机会。
🟡 背景音乐为蔡依林的《玫瑰少年》,该歌曲名称的典故源自因举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园霸凌致死的台湾男生叶永志。
这一份没有补贴、还需要自己劳动的志愿者工作,从脑力策划创意到执行打杂,工作的内容大小并不会妨碍TA们的积极性。当看到一场活动落地时,舞台上的“完美呈现”就足以成为自己无法忘记的时刻。
显然,目前成都彩虹团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与契机。克林将自己比作“不是一个从0到1的人”,自己可以完成后期的执行工作,但前期创意的产出是最头疼的问题。“我们能够做什么?”、“做什么才有意义、有趣”等问题,并没有答案。而心里并不允许自己照搬过去所做的内容,那是一种退步,并没有在前进。
克林:“我们也曾尝试通过大家脑暴碰撞,找到新的可能。但在一次工作坊后,发现大家更多还是停留在‘很空’的想法中,无法实现。”
并非全职状态的组织者们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境,但希望做一些更有意义和向善的事情是不变的初心。对于新一年的规划,三位机构的负责人也并未给到确切的回应。
除了性少数身份这个标签,TA们做的事情和青年文化的其他议题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一群年轻人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在坚持,希望主动创造一个自己理想的生活。而每一次在TA们的活动现场,我们也总能看见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更有生命力的社群。
TA们热闹,但热闹的背后,是每一个个体努力创造出来的意义。可意义是否可以不仅限于外表的热闹与社群内的感动,是否可以想办法让更多的一时兴起有可持续的可能?
尽管我们聊到商业化,但对于少数群体的社群和文化来说,商业化不应该也不会是唯一探索的道路。可更多的路在哪里,我们并不知道。就如文中多次的描述和发问,倘若我们知道所谓的“正确”,便不会那么迷茫和困惑。可也正因有人即使不知道也会尝试前行和坚持,给予苦难和等待了更多的意义。
2019年,海浪被邀请去到一场属于性少数群体的晚会。灯光,音乐,观众,还有台上热泪盈眶的人们,当时的场景到如今依然深刻。坐在台下的我们,看着一群并未有正式舞台经验的“外行”人们在台上卖力着:
三分毒舌七分调侃自我的脱口秀,穿着婚纱的两个女生手牵手,少年们在“玫瑰少年”的音乐下跳舞,跨性别的朋友唱歌、走音、当场哭出声,同性恋孩子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做了一场旗袍走秀... 几度欢声笑语,也几度泣不成声。
尽管我们旁观再久,看了再多,「或许台下的我们还是永远不会懂,属于台上“少数人”的热闹到底意味着什么」。
采访|祝贺 Nemo
编辑|祝贺
撰稿|祝贺
设计|芝麻
图片来源于被采访伙伴
部分照片摄影师|李屿屿、黑狗、Vancy
海浪年度策划内容「成都,停下后继续」,与不同的年轻人/青年文化品牌对话,多个纬度了解成都年轻人在新常态下的生活面貌。通过系列内容,海浪希望能记录当下的时刻,也希望能探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聊聊志趣与抱负,谈谈理想和反思。
本次策划分别通过:青年文化、线下空间与青年社群、社区营造与青年参与、少数群体,四个议题展开。每个议题我们选择了成都在地的组织机构/个人进行对话,形成内容。
通过对话,了解当下的年轻人们。
更多往期内容
《青年、城市、乡村:壁垒仍待打破》
WAVE·CHENGDU
海浪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