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十如领袖”习近平
【导读】自上任以来,习近平厉行新政,锐意进取,开共和国中兴气象。他重视吏治,落实反腐,避免反腐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周永康一案揭盅,天下震动,公众拍手称快。拨乱反正,扭转乾坤,习近平民望直升,迅速赢得了一个“十如”领袖的美名。
一、【人如其名】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 鲁周公世家》。
习近平,他名字的三个字足以概括他整个性格特征,以及做事风格。“习”就是按照规矩、习惯、法则来办事;“近”是很容易接近,不会摆架子,比较平易近人;“平”就是讲话语气平和,做事风格比较平,不会那么张扬,大张旗鼓。”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更是将名字中的三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二、【爱友如己】
十八大后,举国期待。身居高位的习近平为人怎么样?习近平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是怎样对待穷朋友老朋友的?相信这一连串的问号,正是广大民众迫切想要了解的。我们通过习近平高不忘本、贵不弃友、忙不辞旧、奉心如昔的大爱真情,看到了一个真正爱友如己的近平本色。
河北作协副主席李春雷的《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一文广为传播。习近平1982年初,29岁岁,到正定去当县委副书记,拜访的第一个人,是贾大山。俩人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1982、83、84、85,那四年,是中国的激情时代,也是习近平和贾大山一起贡献和享受青春的时代。两人相交,有几个特点:
1,君子之交淡如水。 “(贾大山)邀请过几次,他(习近平)总是笑笑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每次都喝茶水,已经够奢侈了,何必要喝酒呢。”
2,举贤不避亲友。“非党人士贾大山,从文化局下属的文化馆副馆长,连升三级,直接上任文化局局长。正定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谁举荐的?正是习近平。
3,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近平在南方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了,但他没有忘记正定,没有忘记大山。每遇故人,都要捎来问候。每年春节,都要寄来贺卡。”
4,朋友之交贵相知。“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临别时……我劝他留步,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边走边说,竟一直把我送到机关门口。”
5,朋友之交贵平等。贾大山年长近平11岁,近平级别比大山高,但二人犹如兄弟,深夜里,时常踩着对方肩膀翻墙头。“这时,近平蹲下身去,示意大山上去。大山不知所措,却又别无选择,只得手把栏杆,小心翼翼地踩上肩膀。近平缓缓地站起来,像是一台坚实的起重机,托起了大山。大山练过功夫,身手矫健,双手一撑,噌地一下,便翻越而过……”
6,肝胆相照,辉映你我。作者文末点题,“哦,朋友,朋友,两心如月,冰清玉洁,肝胆相照,辉映你我。”
习贾的交往,对当下我们交朋友,尤其党员干部交朋友,很有启发。真正冰清玉洁,肝胆相照,互相尊重,方才能成长久朋友。因为利益、权势而交朋友,不会长远。多少官员都是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习近平鼓励干部广交朋友,尤其是到基层交朋友,但他曾提醒广大干部“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这样与黎民百姓心贴心的国家领导人,必定亲民,必定能够将我们带领进入美好的境界。
三、【爱民如子】
先前一组表现“习近平亲民”的漫画成为舆论焦点,“Q版习大大”的卡通形象一经发布,在微博上被大量转载。微博上,众多网友转发并评论习大大亲民漫画“很萌很有趣”,纷纷为“习式执政”点赞。
有网友评论“这一组简单朴实却广受好评的的漫画告诉了所有领导干部一个道理——用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开展工作,将工作和生活真正‘平民化’才能被群众点赞。”
“为习大大点赞”通过对“习大大”上任以来一系列务实形象、习式妙语与治国理念的梳理,展现大国元首的亲民情怀、“习式外交”的睿智亲和,搭建网民向“习大大”吐露心声,为全面深化改革“点赞”的网络互动平台。
习近平十个亲民镜头
从不清场不封路,到与百姓拉家常揭锅盖,两年多来,习近平留下了一个个温馨动人的镜头。在一声声“习大大”中,他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
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他在深圳行程150多公里,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轻车简从,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当天,莲花山公园游人如织。习近平下车后,与市民一起步行,边走边与沿途的群众握手、交流。一些市民用手机拍摄现场照片并发布到互联网,引来无数的赞扬和期待。
2013年2月4日
习近平来到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了解有关情况,还端起一个盛满饭菜的餐盘,走到72岁的老人杨林太面前,轻轻送上,请他用餐。
2013年5月21日至23日
习近平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走进一个个帐篷,看床铺,察饮食,问健康,详细了解安置居民生活。在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一帐篷内,习近平亲抚了一名灾区小孩。
2013年7月21日
习近平来到湖北考察,一下飞机就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雨下得很大,积水没过了脚面。他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谈了10多分钟,雨水打湿了他的衬衫。
2013年12月18日
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习近平来到北京月坛北街路口西北角的庆丰包子铺内吃包子。点餐时,他坚持排队,亲自拿钱在点餐台和其他人一样点餐取餐。排队时,他还跟其他顾客亲切地说着话,聊着家常。“那种感觉好像是在街头遇见了老朋友一样。”现场一位顾客回忆。习近平花了21元点的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也被网友称为“习大大套餐”。
2014年2月25日
当日上午11时15分许,习近平到达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还走进两个四合院,询问了住户的居住情况。习近平先前往街道办,后探访了两户人家,与居民握手并询问生活情况。临别前,习近平还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合影。
2014年3月17日
习近平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当天,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看望85岁老人张景枝,并为老人送了电视和粮食。
2014年9月9日
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在他和全国教师代表座谈时,来自遵义的教师刘轶说:“总书记,我叫您‘习大大’可以吗?”“YES。”听到总书记的回答,全场都笑了起来。
2014年10月31日
习近平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解放军政治工作会议。85年前,毛泽东在福建古田镇主持召 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中午,习近平与官兵吃“红军饭”,为官兵夹菜。
2014年12月14日
习近平视察江苏农村,在镇江市永茂圩自然村,习近平走进村民洪家勇家的厨房,掀开锅盖,里面炖着土豆烧肉,他说:“真香!”。接着,又打开冰箱看了看冷藏着的菱角等食物,高兴地说,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看到院里种着萝卜、白菜、菠菜,习近平幽默地说,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
四、【爱国如家】
毛泽东在民族危难、抗日救亡之际,曾气吞山河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先生还在《学界三魂》中坚定地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了,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这是怎样的一国人民?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民族立于世界万邦之林,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为什么能够持续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新的活力?
当我们徜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当我们跋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当我们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山野川泽追寻答案……蓦然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在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从灾难中奋起,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
北京猿人钻木取火的智慧,神农氏遍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的雍容大度,戊戌变法的图强之志,驱逐列强的浩然正气,抗击日寇的同仇敌忾,创建新中国的浴血奋战,改革开放的勇气与胆魄……历史长河中的一首首浩歌,无不光耀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爱国感情是人类共有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佑之如子”。两千多年前,中华先贤就产生了爱国观念,形成了爱国思想。自周秦以降,爱国精神哺育下的一代代中华儿女,涌现出一批批爱国英豪,他们的爱国行动和思想,传颂千古。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孙中山“振兴中华”到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历经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之源。进入近代,中华民族虽饱受欺凌,却从来没有放弃抗争。正是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经艰难曲折实现了国家自主、民族独立的梦想,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走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圆梦之路,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树立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鲁迅先生说得好:“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高扬,使中华民族得以洗刷它所蒙受的难堪的屈辱,而顽强地崛起,光荣地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左传》中即申述过“临患不忘国”和“苟利社禝,死生以之”的思想。《汉纪•惠帝纪》中还提出了“爱国如家”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屈原虽遭放逐,仍眷恋楚国,心系故土,以祖国兴亡、人民疾苦为念,书写爱国诗篇。陆游盼望统一,临终抱恨“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飞精忠报国,驰骋沙场。文天祥领兵抗元,战败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慷慨赴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在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他们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背负民族大义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五、【爱才如渴】
求贤若渴、爱才如渴是习近平同志多年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地方工作期间乃至担任总书记以后,他一直重视探索人才规律、创新用人机制,在不同时期对人才问题都做出过精彩论述。这些论述与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讲话一以贯之。
在正定,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才兴,国家兴,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搞好人才的挖掘、引进、培训和使用。在他领导下,正定县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提出开发人才要有群体观、长远观、智力效益观、自我开发观,积极采取“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借光”等多种形式,打开了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对于人才,习近平同志一向倾心相交,宽容以对。在正定,他多次强调要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左”视眼病,坚持半年召开一次知识分子“诉苦会”。习近平同志认为,精神产品,创造发明,一切人的智慧结晶,只有在高度自觉、高度兴奋的时候才能奏效,要人们戴着帽子、背着包袱去施展才干是不可能的。他说:“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他还提出,人各有志,士各有爱。要使人才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决不能让学园艺的开机器,学化工的收废品,必须择其长而用之。他指出:“最佳年龄,是构成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条件。”在实践中他敢于破格提拔人才,给他们加大负荷,努力缩短成才时间。对于人才身上的缺点,习近平同志采取极为宽容的态度,说:“圣子的门徒仅仅12个,还出了犹太这个叛徒,可见做圣徒之难。人非圣贤,孰能无短,不可求全责备。有些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有他们的特点和习惯。我们应该用其所长,不抓其短,谅解宽容他们的缺点,多想想他们的艰苦劳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在浙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为浙江服务。他提出,人才引进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还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
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人才成长规律包括厚德育人、量才施用、竞争成才、最佳成才期、实践成才等。他大力呼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他指出:“我们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也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讲话精神,努力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真正成为时代的风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是站在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实现党的新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发出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求贤令”,体现了他爱才、惜才、敬才的“人才观”。期盼“群贤”早日聚集,推动实现“中国梦”。
六、【号令如山】
十八大以来,聚光灯一直就没有离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做出的每项重大决策,都会在第一时间成为海内外热议的话题。
◆铁腕反腐,“拍蝇打虎”深得民心
反腐无疑是十八大以后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毫不遮掩地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话虽说的平实,但力量却有千钧。这是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对腐败的首次“宣战”,更是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2013年初,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一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新理念,反腐新序幕从此揭开,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横扫全国。
“打虎拍蝇”,剜除毒瘤。从李春城、刘志军,到薄熙来、徐才厚,再到周永康,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查处级别越来越高,落马速度越来越快;从“科长”到“村长”,从“迟到早退”到“服务态度”,一只只群众身边的苍蝇被拍扁,“蝇蚁之事”不再是漏网之鱼,只要违犯党纪国法,一样严惩不贷。
涤荡“四风”,清扫痼疾。制度牢笼加速收紧,“四风”问题不再是小问题。刹住腐败,从管好钱袋子开始。各类新规相继出台,从节日禁令到衣食住行,再到公车改革,财政部与审计署在“管钱”方面形成合力;根治腐败,还要管住作风。从大的纪律原则,到小的工作细节,中纪委接连打出“组合拳”,全党作风加速转变,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孟子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无疑,国内外的观察者、评论者都不得不承认,铁腕反腐是习近平上任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
◆力推改革,幅度和力度都超预期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闭幕,习近平首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面对中外媒体。在不长的讲话中,他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
随后,履新不到一个月的习近平,将首次离京考察的目的地,选在了改革前沿——广东。他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用一种再清晰不过的方式,向世人宣誓了他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
习近平说到做到。过去的一年半,中国改革的幅度和推进的力度都让国内外大吃一惊:
2013年4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15个领域60项改革任务,为中国未来改革规划了雄心勃勃的蓝图。
今年1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以组长身份首次亮相。随后,习近平又相继担任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组长以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与改革相关的重要职务。他不避险阻亲自“冲锋”的潜台词只有一个:谁都别想在改革问题上拖延、扯皮。
号令统一,改革大步向前。单独二孩、废除劳教、新型城镇化、收入分配、户籍、纪检等领域的改革,或已经实施或揭开面纱。政府简政放权取得实效,去年以来,发改委取消和下放了44项行政审批事项,需报中央管理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60%。就连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军队改革也提上日程。今年八一前夕,习近平到福建慰问部队官兵,提出要扎实推进部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
这些攸关全局的关键性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也赢得了老百姓对于改革的坚定支持。
◆外交布局,软硬两手凸显“大国范”
国际舞台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大动作频频。
在处理与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的领土、领海争端时,习近平一改往日韬光养晦、被动应对的传统方式,采取了包括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海空常态化巡视钓鱼岛、对菲坐滩废舰实施隔离限制、981钻井平台南海钻探油气资源、进行南海岛礁工程建设等前所未有的强硬举措,维护疆域主权。
从国际大格局看,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习近平不慌不忙,用“习式太极”绝招——“世界再平衡”应对之:
强化、改善与俄罗斯、印度两大邻居的合作关系,发展、平衡与中亚、韩国、东盟国家间关系;推进、巩固与欧盟及欧洲重要国家间的经贸关系;继续扩展、深化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和实体合作;不失时机地全面进入拉美这个美国传统“后院”。
去年3月始,习近平的足迹已遍及亚、欧、非、美四大洲许多国家,用中国独特的方式,广结、深结世界朋友。从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宏大构想,到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拉共体论坛以及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一记记看似平和的“软拳”,让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面临破产窘境。中美关系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不断的合作与博弈中稳步向前推进,保持了斗而不破。
一年半,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只是短暂一瞬,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虽然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
七、【纳谏如流】
“鉴得失、知兴替”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原文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乃镜子,意思是说,以铜作镜子,可以使人的衣冠整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以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习近平引用“鉴得失、知兴替”,鼓励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曾发表过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谈“一把手”的领导艺术: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
一把手”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党委班子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
班子的“一把手”,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指挥,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从而使领导集体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人民利益。
八、【目光如炬】
习近平撰文谈官德:领导干部要警惕“感情投资”
人民网10月4日电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写题为《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文章指出,共产党人的官德,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
文章提到,领导干部官德修养,一方面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善于“积善成德”,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另一方面要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防微杜渐,小节不保终累大德,最终必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文章指出,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有人情交往。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在社会交往中稍不注意,很容易迷失方向,就会权为他所用乃至丧失官德。文章说,身为领导干部,要警惕个别人的所谓“感情投资”和形形色色的“公关”,对那些别有用心的“朋友”不能“心太软”,应该当断则断,更不能把那些歃盟结义、哥们义气、愚昧迷信等社会陋习带到党内生活中来,带到实际工作中来。要切记不分良莠,不讲原则,失控失度。
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德才缺一不可。有才无德的人会乱用权、干坏事,有德无才的人不善于用权、干不成好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才能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其官德的修养。因此,德才必须兼修,在讲官德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行使职权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官德修养,提高履职能力,必须切实加强理论和法律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始终是首要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成熟的基本保证,而政治上的成熟是道德高尚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科学理论,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并主动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才能目光如炬,识别各种思潮,明辨各种是非;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在权力的运用中和交往活动中,始终坚定清醒,不为利诱所动,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九、【大笔如椽】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引用了大量的古典名句和颇接地气的民间俗语,生动传神地表达主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网整理讲话全文,梳理其引用的经典古语和民间俗语,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引用的古典名句
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出处: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
释义: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出处:语出王充《论衡》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策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这句话告诉人们,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基层倾听民声。
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语出《老子》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这句话告诉人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想要树木枝繁叶茂,一定要巩固树根;想要河水源远流长,一定要疏通源头。比喻做事要抓住事情的本质。
五、“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出处:语出王粲《仿连珠》
释义:经常用明镜照照自己,那么污垢就不会存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摆脱错误行为的牵累。
六、“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出处:语出《新唐书》
释义;生活奢侈糜烂的时候,就是危急败亡的征兆。
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出处:语出《尚书•旅獒》
释义: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遗憾。
八、“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出处:语出《韩非子•诡使》
释义:引导人们一心为私、以公为私,徇私舞弊,私欲横流,国家必乱;引导人们懂法守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必治。
引用的俗语
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二、“小九九”
三、“隐身衣”
四、捅破“窗户纸”
五、“紧箍咒”
六、“唱黑脸”
七、“当包公”
八、“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
九、“雨过地皮湿”
十、“牛栏关猫是不行的”
十一、不留“暗门”
十二、不开“天窗”
十三、“温水煮青蛙”
十四、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
十五、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
常年读浙江日报的读者对此书名一定不陌生。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多了一个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专栏,当期的专栏文章内容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凤凰网特派员了解到,“哲欣”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所用的笔名,取“浙江创新”之意。《之江新语》专栏一直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在再三征求习近平的意见后,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习近平所写的这些文章集结出版。
十、【嫉恶如仇】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之际,习近平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习近平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结语】历史创造英雄,英雄也创造历史。习近平上任后,以大改革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治理,以强有力的反腐治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他的一举一动传递出信心、勇气和力量。“十如天子”的这种爱戴,绝非过去那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个人崇拜。当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赞美习近平为“曼德拉式的人物”,这样的称赞是恰如其分还是言过其实,有待今后8年的验证。但目前外界已经不得不承认,习近平上台之初的施政宣言,“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并非政客登台表演的走过场,而是一个政治家对自己政治理想的铿然阐述。
法国最重要的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1818年曾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沉睡的狮子终究还是狮子,还是会令人望而生畏。近200年后的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面向法国权贵们石破天惊般宣称“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中国已经醒来,而习近平正肩负着全面唤醒这头狮子的历史使命。他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