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万人毕业再创新高,有人只花10分钟找到了工作
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完全没有去读的必要,年轻人不如去找个靠谱公司学销售或者技术。
官方的消息是很准确的:
有位武汉的朋友最近问我:“我一同学的小孩,准毕业生,学机械的。接到某公司的offer,工厂的质检员。远在广东某市,家长不放心。你能不能抽空帮忙鉴别一下这个企业”。
这是大事,我当然就发群里问几位靠谱的朋友,尤其深圳、惠州的朋友。
结果大家都说这公司很靠谱,管理规范,收入也还可以,速去。
据朋友说:“只视频面试了十分钟,就说可以签约,明年7月就去报到。实习期半年×K(此处隐去具体数据,其实很不错),半年签正式合同×K左右”,你看,这孩子找工作是不费力的。
这个公司的业务在新兴战略产业的赛道上,不但赚钱,还在扩张,是国家支持的制造业。
所以,对这个孩子来说找工作不难,就当地的房价、生活水平来说,工资不低,而且靠近一线城市。
这当然是个案,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个准毕业生的成绩应该不差,HR看了简历才会约视频面试。
再就是专业基础还可以,所以,视频面试也过关了。
机械专业属于理工科,在制造业被支持的当下,赚钱的公司还是想招人,而且必须招人。
这样的毕业生招来之后,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做个质检员是绝对合格的,他比一般的外来工更具有专业优势和可塑性。
这样的毕业生直接就给公司创造了价值,他可以独当一面。
稍微宏观一点看当下,中国超级重视有科技含量的制造业,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在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垂直行业的头部企业甚至腰部企业的业绩是往上走的。
比如广州,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1.4倍,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
比如深圳,前三季度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6.0%、38.0%、26.6%。
所以,理工科的毕业生,和工厂的应用型需求结合比较紧密的,找工作会略好一些,有些会找到好工作。
如果是纯理论研究的理科,会比较难。
从上海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特别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做大做强,支持这些行业的并购,这也说明,这些领域未来是有机会的,尤其是集成电路方向,上海很有可能有超乎想象的突破的机会。
所以,家长、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要注意,理科生最好是选应用型较强的方向,如果找不到工作,考虑一下短期突击培训拿一个专业证书。
那么,如果是基础理科研究以及文科生有没有机会?
我还是讲一个企业的案例。刘总的公司大概有200人,是个电商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做得不错,也有相当一部分TO B的业务,需要优秀的靠谱的销售来跟进。
刘总的亲戚今年4月份找他,说孩子大学毕业了,没工作,希望到公司找个工作。
刘总就让HR面试了一下,这孩子是某211中文系毕业的,对新媒体不太懂,就会刷短视频,文字写作能力一般,因为是文科,技术研发是肯定搞不了的。
刘总就说不要去做行政,那个没有上升空间,于是让他去做销售。
没想到小伙子情商很高,5月份上班,6月份开始有单,11月接到了大单,提成不错,远超过同专业的同龄人。
刘总很高兴,直接给他加了底薪,明年准备提拔他做公司中层。
我们有次在抱朴财经私享会的群里聊天,有位国际物流行业的老板说自己就是靠做销售起来的,他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和学历的人,只要在一个有前途的领域死磕下去,把销售做好,就一定有一碗饭吃。
我非常认同他的说法。
一个公司什么最重要?第一是做产品的、做研发的,并列第一的是做销售的。
做产品的把东西做出来,做到行业前列不容易。
但是,在万物过剩的今天,把产品卖出去更不容易。
销售对于绝大部分中小公司来说,是现金流,是生命线,一个年轻人能把销售做好,老板都要叫你一声大哥。
做销售,除非是特别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一般的产品、消费品很容易搞懂,换言之,无论是历史系、哲学系还是数学系在做销售这条路上都是平等的。
董明珠、刘强东、马云都是做销售出身,马云当年去某部门兜售黄页还被赶了出来,腾讯创业初期,马化腾不但要做销售,还要假扮女生和网友聊天。
做好销售要有技巧,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必胜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懂人性。做销售不是死缠烂打,不是送礼。
所以,事已至此,比如已经读了文科或者不能直接去工厂上班的纯基础研究的理科生,应该如何找工作?
我的建议,去找一个风口上的行业,比如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找几个头部公司,勇敢应聘去做销售。
想想房地产在风口上的时候,那些销售有多赚钱。
找准行业,找准风口,这是前提,你要是去实体店卖家具,我认为这样的销售不做也罢。
当然,很多人吃不了销售这碗饭:因为本人有个性,本人有脾气,本人不求人,本人不想研究人性。
好的,那么,网约车行业、外卖行业的大门也是敞开的,确实不求人,平台派单。
1222万的高校毕业生明年毕业,这对于社会各界都是巨大的压力。
作为个案,毕业于某大学哲学系的于祥宇给了我一些思考灵感:他找不到工作,但是他靠脱口秀火了,他的脱口秀我基本看三遍以上,为什么?嘲讽力度强,而且知识含量高,和哲学有关,与天分有关。
▲于祥宇
他说某老师的PPT最后的修改日期是2003年,中的病毒居然是“熊猫烧香”,太老了,教美学的老师本身就没啥审美能力。
请允许我吐槽一下:
某些高校的某些老师教的东西真的太落伍,太老套了,他们既没有在本学科的前沿深度思考,也没有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他们每天都在焦虑于自己的项目申请、发票报销以及论文发表,他们日复一日在拉磨转圈,完全顾不上学生。
没错,高校不是技校,需要对一些方向进行深度思考,也无法变现。
可是,家长们、学生们没几个人关心是否能把学问做到地老天荒,他们只想拿个文凭去找饭吃,他们有错吗?没错。
我认为:某些高校某些专业除了把学生的年龄混大了,把家长交的学费放自己兜里了,对于学生的就业贡献几乎为负数。
我甚至认为: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完全没有去读的必要,年轻人不如去找个靠谱公司学销售或者技术。
这些高校这些专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给老师们提供了饭碗。
因此,高校的专业调整还要更快一些,对市场的响应要更清晰一些,不要整天忙于开会或者各种检查,而是要真正静下心来从家长、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诚然,就业端口的改善,要靠市场,要靠政策,但是高校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能说自己完全不动,调整太慢,跟不上社会节奏也是不行的。
快速打破壁垒,让更多教学行为和市场对接,形成公司与高校的互动,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一些只会高谈阔论的“人才”,这才是各方乐见的。
就如于祥宇在段子里所吐槽的那样:其实,没人想做一个干干净净的应届生,大家还是希望接受资本的“剥削”。
很多人在忽悠00后整顿职场,没想到,00后们希望老板拿走自己的“剩余价值”,甚至表态“我可以加班”。
这个时代早就变了,我们只能去接应变化。
关注“今纶财经”视频号
【赠书+活动优惠】付邮费(广东省8元,其他地区12元)即可获抱朴赠书一本,内有优秀财经类文章近20篇,全彩印刷,近二百页。持有此书可优惠参加抱朴财经私享会活动一次,仅限首次参加的新朋友。加入私享会交流群,可畅听全年12场论坛活动,首次入会送酒送金牌送书;送全年12场活动音频。
立刻长按下方二维码
进入抱朴财经私享会交流吧
课程咨询 | 培训业务 | 公关传播
请联系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