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㊲】他们,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学好党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高检新媒体开设“跟着总书记学党史”专栏,号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延伸阅读
“两弹一星”精神:撑起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中国人怎么不行?”
1955年,时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与刚刚回国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之间,曾有这样一段铿锵有力的对话。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战略决策,并在金银滩草原建设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此后,无数顶尖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脚踏荒原,在青海开启了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传奇之路。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用智慧、青春和热血,创造了“两弹一星”功勋伟业。我国不少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和领导者以身许国,为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它所蕴涵着的伟大民族精神永远名鉴史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我国的科学史上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
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毅然决定回国。接受原子弹研制任务时,妻子许鹿希问他:“去哪?”“做什么?”“去多久?”因保密要求,他连续回答了三个“不能说”。此后,邓稼先隐姓埋名,在试验场度过了8年时间。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他率领研究人员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因核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临终时留下一句“死而无憾”。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再次启动,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受命参与卫星相关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失事。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被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资料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学习回顾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㊱】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党员?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㉟】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㉞】开国将军坚持回农村当农民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㉝】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㉜】延安整风: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㉚】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㉙】学习郭明义、杨善洲等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㉘】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㉖】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㉕】少年英雄的故事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㉔】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㉓】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㉒】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⑳】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⑲】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⑱】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
来源:《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新华社
央视新闻 央视军事
人民日报 科技日报
文案整理:胡玉菡 刘茜
制图:王翊乔
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