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如果不是小平删掉这四个字,后果不敢想象
▲1977年高考现场
又是一年的高考季。
40多年前的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最终27.3万人走进高等学府,成为“文革”后第一批通过高考被录取的幸运儿,其中就有克强总.理。高考前,他还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li克强 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
那一刻,不仅改写了他们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也从此扭转。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平的一锤定音开始。
小平拍板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但会议的细节却是历史的激荡。
1977年8月,年仅31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正在上海家中过暑假,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
中央办公厅给你一个电话,邀请你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希望你明天赶到北京,参加这个座谈会。
这个重要会议由刚刚“复出”的deng小平亲自主持,参会者有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教授、清华大学何东昌教授、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教授、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教授、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等大咖。
温元凯是唯一一位40岁以下的代表。
8月4日上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deng小平开场就说,他向中央请命分管科技教育,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想了解大家对科教发展的想法,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看法,尽管发言。
座谈会一开始就冷场了,最后不得不以“点名”发言的方式打破沉默。首先发言的是年纪最大、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教授。
温元凯说:
没想到杨石先教授一开口就开始自我检讨,他说今后一定要进一步下农村、下工厂,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改造。我注意到邓.小平皱了好几次眉头,他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先生的发言,因为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二位发言的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他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助手——18位副教授和讲师都被下放到农村、工厂,自己成了“光杆司令”。邓.小平当即表态,把苏步青的助手全都调回来。
座谈会开到第三天,清华大学副校长何东昌谈到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痛心疾首,“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汉大学副教授査全性突然开炮,直指当时的高校招生的十六字方针——“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温元凯说:
我就举手插话,我说小平同志,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我提16个字叫:‘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没想到邓小平听完我的发言立刻就对我讲,‘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
大家当然都楞了,什么叫四分之三?
他说,第二句话‘领导批准’可以拿掉。
被deng小平删减后的高校招生方针变成了: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这是1977年时任教育部长的刘西尧给邓小平的来信,以及邓的回复。
座谈会召开时,当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经下发全国,仍然延续此前的政策。
温元凯回忆:
deng小平很厉害,马上就说能不能收回,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否则我们又耽误一代人。
我当时记得deng小平讲完这句话,表完这个态,我们人民大会堂所有参加这个会议的代表,连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年轻女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了整整五分钟,我们这些人清楚地知道了中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45年漫漫高考路忠实记录了家国面貌、时代变迁,你我都曾是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
这条路,浸透了几代人的泪水、欢笑,写满青春,写就命运。这一切都始于那一年:1977年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
那一年之后,通过一次次高考,选拔出千百万优秀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骨干。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起飞,穷源溯流,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从那一年开始,一定全新的时代拉开帷幕。回首望去,显而易见,邓小平是开启那个时代的第一功臣。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那整个时代和后来的80年代就是一个国家的春天,那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代。
▲1979年,几位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登黄山时偶遇邓小平
为此,先知书店鼎力推荐傅高义作品:《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不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时代立传。
本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邓小平个人,更把重心放在对一个时代的考察和研究上,是在为这个对中国人影响最最深远的时代立传。正如本书的出版者所说,《邓小平时代》“能够告诉读者中国发展道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邓小平时代》堪称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由于种种限制,中文世界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同等分量的著作,而作者傅高义几乎是目前英文世界最有资格写邓小平的学者。
傅高义亲身见证了中美从敌对到友好,从隔绝到接触的不同阶段。中美关系过去四十年走过的风风雨雨,都在某种程度上和傅高义的研究紧紧结合在一起。他曾半开玩笑的说假如邓小平还在世,他也会向邓小平承认,不管他的书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本书中文版由国内公认的翻译家冯克利先生亲自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与三联书店编辑部联手译校。内容硬核、真实、“实事求是”。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读懂那个时代,看清未来中国。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自刘胜军微财经,为传播而发,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公众号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有些无法确定文章内容、作者、出处的真实性,平台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转载的文章仅在本号内部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权或不实,请务必先联系我们(小编微信号aicaiaicai5299)处理相关事宜。
诗人大卫微信号
长按关注看更多
如已是好友,请勿重复添加
诗人大卫微信号
长按关注看更多
如已是好友,请勿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