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遗孤|他们没有感染艾滋病,却可能一生受到社会的歧视

2017-12-01 李静 CC讲坛

1


星期五

2017年12月

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

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本身没有感染艾滋病,但是却承受着艾滋病带来的各种压力,受到社会的歧视,受到贫穷、疾病的影响,他们就是艾滋孤儿。这群孩子的父母因感染艾滋病而去世,留下他们成为艾滋遗孤。

杜聪,1998年创立智行基金会,主要工作是以教育为重点,全方位照顾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与青年。自2002年起,智行累积资助超过20000名艾滋遗孤,60%考上了大学。另外,他们还提供技能培训,把部分孩子培养成优秀的面包师傅去五星级酒店工作,或者自己创业。


他们希望这群孩子最终能够内心强大起来,真正地成长,不再害怕艾滋病的阴影,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让我们一起聆听杜聪老师讲述一个爱与善循环的故事。


“以爱养艾”改变生命的轨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410nx6e6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杜聪

智行基金会创始人


一个恶与善的循环

在90年代初,华中地区有很多贫穷的农民,因为贫穷无知,所以去卖血,因为不卫生的采血办法,他们大批的感染了艾滋病。多年后很多感染者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孩子却变成了因为艾滋病致孤的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本身是没有艾滋病的,但是受到了社会的歧视,也受到了贫穷、疾病等等的影响,这个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因为他们的贫穷,导致他们没有选择地去做一些高危险的事情,结果因为这些高危险的卖血的行为让他们感染了艾滋病,结果导致更加地贫穷。在过去的十几年,智行基金会在全国各地累计资助了两万个艾滋遗孤。这些孩子有很多考上了大学,这也是一个善的循环,因为我们如果看第一年开始资助的学生,其中超过了60%考上了大学。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教育不单单是考大学,教育本身包括了品德的培养,包括了感恩的心,包括了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了自我的心理发展,他们要内心强大起来,不再害怕艾滋病的阴影,才能真正地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个善的循环。


是贫穷要了他的命

十年前我们做艾滋遗孤的工作的过程中,我去过一些农村,发觉我们已经在资助的一些家庭有更多的悲剧还在发生。有一些家庭,家里发生了爆炸,后来我了解到很多家里领了火药回家做鞭炮,结果因为不小心,又发生了爆炸,有一些孩子的父母甚至其他的家人都在家里被炸死了。其中一个家庭,我们认识他的爸爸,就是当场被炸死的。

我在反思,这个孩子他的父亲并不是因为艾滋病而死亡的,也不是因为爆炸而死的,最根源的问题,是农村的贫穷问题。因为农村的贫穷问题,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要做高危险的事情,卖血让他感染了艾滋病,后来国家有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帮他们治疗,解决了他们医疗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他们经济的问题,他们继续的贫穷,继续要做其他高危险的事情来维持生活,所以领了火药回家做鞭炮。这个反思也让我觉得,这种恶性的循环,我们要用社会企业,要用更创新的形式去解决。


艾滋孤儿之间形成互助机制

在智行资助的两万个孩子里面,年纪大的很多考上了大学,累计有2510多名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在北大读书的,他们有一个任务,要照顾我们群体里面年纪比他们小的孩子。每年暑假有几百名我们资助的大学生,他们以艾滋孤儿的身份,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跟家乡的弟弟妹妹说:“你看我也是一个艾滋病家庭长大的,我是你的邻居,我比你大几岁,但是现在我已经读大学了,你也可以好像我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好好读书不要放弃自己。”

这番话由一个艾滋遗孤的大学生跟同村的弟弟妹妹说,比我们去说更有说服力,也因为这样的类似的心理发展的工作,不但让那些弟弟妹妹真的看见自己的希望了,并且直接地提高了我们的孩子的升学率。这个也是一个善的循环,因为这个社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助的机制。


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日常的生活去传染的,其实在过去有很多国家的人,对艾滋病都有同样的恐惧,包括在美国,以前也有家长,因为恐惧跟无知,得知学校里有一些艾滋病感染的孩子,就把他们赶出学校。在中国,过去很多例子,包括前两年在广西的孩子,有在四川的宽宽,现在有湖南的莎莎等等,这些孩子都是我们接触过的,也是很受到村民歧视的影响的。


其实教育部也发出了明确的声明,认为艾滋病的孩子,是完全不需要隔离,完全可以在社区里面,跟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他们有就读就学的权利。


培养顶级的面包师傅

当然我们也能体谅,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才华都一定要通过考大学来体现。有很多孩子很有天分、很聪明,但是他们的兴趣点可能不一定在考试、在读大学,我们也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一个技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也栽培了很多孩子去做不同的技能培训。


其中包括学法式面包的一个项目。我们在上海有一个法式面包的学校,在过去的八年,培养了很多的面包师傅,这些面包师傅,通过培养之后,去了很多五星级的酒店继续工作,也有出来创业的,有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了一个面包店,面包店的名字叫Village 127,来纪念我们第一个学期,在第一个农村,资助了127个学生。

这个面包店直接面向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一般的市民大众,他们一方面可以吃到很好的面包,同时也可以通过购买这些面包,给我们的孩子一个资助。未来公益事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个人通过慈善机构捐钱给有需要的人的慈善模式之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农村的环境有所改善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新的公益的模式。

通过社会企业,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受助人群,转化成为我们一起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如在我们获得了好吃的面包的同时,我们可以帮助一个人群,同他们一起共同的发展。


公益可以变得更生活化

除这个面包学校以外,我们有另外一个社会企业。我们在农村雇佣了一批艾滋病的感染妇女,给她们一份工作的机会去生产一些环保袋,然后把这些环保袋销售给中国累积超过一百家的酒店。酒店每天需要很多的洗衣服的袋子、装拖鞋的袋子、装报纸的袋子,这是每一个酒店的刚需。一个酒店赚到钱,在它盈利之后,再捐钱做慈善公益,是一种慈善的手法,但是未来公益可以变成很生活化,变成常规化。

很多企业本身有一些刚需的东西,可以通过公益化来体现。本来一个酒店就要买环保袋的和洗衣袋的,如果把这个生意给了一个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利润可以用来反馈资助更多的孤儿上学。生产成本的部分也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的生产成本可以资助更多的艾滋病感染妇女,让她们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更有尊严地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使用了环保袋,也可以减少使用塑胶袋,对环境也有帮助,这样同时达成了经济的效益,社会的效益,还有环保的效益。我们有一些社会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社会不同的群体一起达成的。

我们把农村的受助人群,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施舍同情的方法去对待,而是用一个平等的、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的态度去对待,和他们一起共同的发展,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与其是一小撮人专业地去做慈善,未来的社会可能是一个人人公益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每天捐20块钱给艾滋孤儿相对比较困难,但是要我们的人群每天买一杯咖啡、买一个面包,但是在这个过程又可以帮助了艾滋孤儿,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职业培训的机会、跟小孩子读书的机会,那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给他们一个发展的机会

我们的面包店里面所有的面包师傅都是以前在我们面包学校毕业的学生。去年我们在四年一次的法式面包世界杯赛中,我们的毕业生获得了中国法棍类别的第一名,然后代表中国去参加亚太地区的面包比赛,也获得了全亚太地区的第一名,然后中国队顺利去了巴黎参加四年一次的法式面包的世界杯,在巴黎的赛场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我们的分数打败了日本、美国、加拿大还有俄罗斯这些传统的面包大国。

同时也印证了我们的一个观点:无论我们的孩子起步点有多低,无论他们受到多少的歧视、受到多少贫穷疾病等的影响,只要社会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一个发展的机会,他们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爱心、鼓励、栽培,有很好的发展;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出状元,他们也可以成为,中国的第一,世界的第一!


点击蓝字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回顾


仅1公里地铁的造价 | 他首次向公众解读"天眼"FAST的三大技术创新

从现实到虚拟世界 | 以前哲学家才会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请别再对孩子“羞于启齿”!(内附技能干货)

5分钱的故事 | 报恩,要趁早!你的恩人不一定能等到你……

 找100个有趣的人,发现乡村更多有意思的节日! | “节间节”智囊团邀请函

正经的 | 招募2--6个月的宝宝参与大脑发育及语言发展研究

突破思想的边界|CC讲坛第22期演讲回顾

海南小伙儿以蚯蚓为伴,探索用蚯蚓粪改善中国5.2亿亩盐碱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