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帆:用25年时间弄明白“我是谁”,这很值得

CC讲坛 2020-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芭莎艺术

李帆《无题》,木板,45.7×31.5cm,2015年


李帆个展 “性相近,习相远”于2018年1月19日在阿拉里奥(上海)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创作于2015-2017年的水墨以及版画创作。这位极少亮相的艺术家,一直与周围的环境保持着截然相反的缓慢步调。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他内心的堡垒为何固若金汤?



望向人性的深处


“性相近,习相远”是艺术家李帆最新个展的主题,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熟悉的句子。当儿时的我们摇头晃脑地反复诵读时,或许并不真正明白它背后的深意。李帆《深渊》,丙烯、中国墨、麻纸,200×109cm,2017年


性,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习,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前者令人们之间互相接近,后者则令人们之间差异逐渐变大。李帆选择这句经典自有他的原因,关于人性最初的模样以及种种微妙的变化,正是他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深入洞察与探究的话题。

李帆,196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李帆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留校任教至今。在教育中,他弄明白了很多关于人性的事,他的“思维转换课”也早已是中央美院的明星课程。他时常形容自己无论在谁面前都是个好人,好老师、好父亲、好丈夫、好朋友……但他内心的原罪与邪恶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所以,李帆把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释放在了他的作品中。李帆《掀起运动》,丙烯、中国墨、麻纸,109×200cm,2017年

李帆《掀起运动》(局部)


“我不能释放给任何人,无论给谁都会是问题,所以只能藏着。”李帆真诚地说道。实际上,这是大部分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上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像艺术大师弗洛伊德或毕加索那样,痛快地把自己活成一个人。他们是那样的表里如一,并且毫无“羞耻感”地活着,当然这也造就了属于他们的艺术。李帆《笑面人》,丙烯、中国墨、麻纸,200×109cm,2016年


然而,能够将内心的自我肆意释放的人无疑是极少数,更多人在本质上更易表现出一种分裂型人格,这也是由于环境不断告知我们要时刻具备的责任感与羞耻心。李帆并不避讳他的自我分裂,并深刻体会出“了解自我”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什么性格,只要了解它并能在作品中真实呈现,就都是好的。李帆《先人卖萌》,丙烯、中国墨、麻纸,200×109cm,2017年


为了找到与自己内心相对应的表达,李帆习惯于在海量的大众传媒中找寻与自己相关的图像。经过他的思考,这些图像被转译并再造,最终得到作品中一个个属于李帆内心的面孔。

李帆工作室一隅


“那里面什么都有,它能包含我脑中所有的信息。我选择某个图像的原因是它能否承载我内心的某一部分。”从多如牛毛的大众媒体图像中,李帆找寻到人性的线索与回归内心的途径。看似一个人在大海捞针,但他深知自己要找的方向。在那些堆积如山的废纸堆中,正是他试图窥探人性深处的窗口。李帆工作室一隅



要知道“我是谁”

芭莎: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大众媒体中的图像,最终的作品如何与你相关?


李帆我选择的某个图像能够承载我内心的一小部分,它好比是从我全部的认知系统中拿出来的其中一团。最终每件作品分别与我的内心对接,它们之间没有上下文关系。我经常说,看我的画别看一张,都看完就了解我了。每幅作品对应我内心的一部分,所有的作品放在一起才是我这个人。


芭莎:为什么不断在创作中探究自我?


李帆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如何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西方诸多艺术现象中找出我需要的那个东西。这么多年我抛开了形式语言的研究,不断往回找寻自己,不论在教学还是个体中,我一直都强调自我的发现。只要知道“我是谁”,就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对我有帮助,什么一点用都没有。


芭莎:你认为自我的探究如何释放在创作中?


李帆任何时代都会有属于它的大师,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有性格、有情感的,并且在绘画中表达得最为突出。把情感注入到某个传统的手段中,才能让绘画向前进步一些。不论你在东方或是西方中找寻载体,自我情感的注入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家要在创作中追求自己。



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47》,木板,45.7×31.5cm,2016年



与世相违的慢节奏


身为艺术家,李帆的每一阶段都步调缓慢,需要经历极为漫长的蜕变过程。五年甚至更久才会做一次个展,常年投入于教学,还曾经用了六年时间专心带孩子。他的这种从容在今天热闹非凡的艺术环境中显得过于另类了。在慢节奏中,李帆究竟在享受着什么?李帆《享受》,丙烯、中国墨、麻纸,138×70cm,2016年


当谈到“慢”时,李帆说自己的慢是因为笨。所谓“笨鸟先飞”,他深知此处“先飞”的意思是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储备。认定自己并不聪明的人,往往更懂得要慢慢来,把自己弄明白之后方才往前走,实际上想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慢慢来。“弄不明白就往前走那不是瞎走吗?”李帆反问道。李帆《深渊》(局部)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12》,木板,20×22cm,2015年


而且,李帆还曾用了六年时间照看孩子。在这六年中,几乎完全放下了创作,但他心里竟然不慌。除了孩子降临带来的欣喜以外,他实际上是意在通过这个过程,再一次获得探究“人格如何形成”等问题的机会。李帆《爱的躯壳》,丙烯、中国墨、麻纸,70×138cm,2016年李帆《嘴里有刀》,丙烯、中国墨、麻纸,109×200cm,2017年


“我到底要看看我小时候是怎么一回事。”通过看孩子,李帆重新活了一遍。这六年虽然没画画,但他再一次为之后的创作做好了足够的储备。在他有条不紊地积累的同时,李帆很少露面,除此之外,他还始终与外部环境保持着某种安全的距离。

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49》,木板,45.7×31.5cm,2016年


关于艺术链条中的诸多角色,比如一个好艺术家、画廊、策展人、收藏机构等等,李帆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标准。他深知对此判断的准则并不取决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一场好的艺术展览一定具有它的文化指向性,甚至能够推动一种新的现象,而非热闹作秀这么简单。李帆《心魔》,丙烯、中国墨、麻纸,200×109cm,2016年


在浮躁环境背后,现象看似推陈出新,但其实不然,规则的建立同样也是人们心知肚明的大难题。“既然这样,作为个体,我可以选择暂时不参与、不介入。”李帆这样表态。李帆《浴望》,丙烯、中国墨、麻纸,109×200cm,2016年李帆《伊甸园》,丙烯、中国墨、麻纸,138×279cm,2016年


他选择先拿些“破砖头”为自己垒一座堡垒,先确保活着,不断坚固堡垒的过程中让内心逐渐强大,从而有能力自由地走出去,为周遭作出一点改变。这让人联想起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那位漂流到孤岛上的鲁滨逊。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62》,木板,45.7×31.5cm,2017年



看上去很慢,但很靠谱。

芭莎:绘画本身不占太多时间的情况下,你的时间都耗在什么地方了?


李帆这真是个好问题,因为储备这件事情非常关键。在创作之前,题材上微调、技术上微调,所有与今天发生关系的都在微调。我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尝试哪个笔好用,哪张纸好使。画一幅画很快,但能画成这个样子需要时间。我特别清楚前十年都是为了今天准备的,我们必须要做有方向的事。


芭莎:什么让你始终与外部环境保持着距离? 


李帆今天外部的环境我不太喜欢。第一没有底线,第二没有规矩,操作起来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说国内的画廊像小卖部,一个好的画廊应该可以推动现象,还可以影响世界。同样,关于什么是好艺术家也有其标准。此外,如今的艺术批评也已经变成了一种表扬。真正好的批评也许看上去仅仅是一言之词,但可以说服并迎合未来的文化指向性。所以,随着对于各个职能的了解就会发现,现在环境中的现象大部分还与你无关。


芭莎:人生过去了50余载,你怎么看自己过往的缓慢步调,又如何计划未来?


李帆虽然看上去很慢,但我觉得靠谱。26岁之前我解决了怎么画画;26岁之后逐渐搞懂了“我是谁”,并了解艺术和好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假如活到70多岁的话还会有20多年,储备已经足够并且知道要做什么,所以未来的路就变得简单而自由。希望我能对后人有所帮助,哪怕只是往前走了一两步。



李帆《地板步》,丙烯、中国墨、麻纸,109×200cm,2016年


实际上,每位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都有思考,都存在没能解决的问题和尚未完善的内容。但在浮躁的环境中,许多人就变得不再在乎了。国内当代艺术大跨步地快速前进着,市场和名誉的成功不能代表一切,艺术上的烦恼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37》,木板,45.7×31.5cm,2016年李帆《我想,所以我是 41》,木板,45.7×31.5cm,2016年


假若艺术家更少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发现问题并始终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那么艺术的历史也一定能够稳步地向前迈出真实的一步。不同于大多数,李帆在自己搭建的堡垒里不断地捯饬自己艺术中的问题,显得有些异类。他希望在这样缓慢的节奏里踏实认真地储备充足,再奔着他要的方向前行。

“性相近,习相远 | 李帆个展”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篇的卷首语中,李帆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的作品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一直遵照自己的心迹逐步前行,与社会平行但与艺术环境无关。”虽然,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还未能改变,但花了25年时间弄明白“我是谁”的李帆,将逐渐走出他固若金汤的堡垒。


正在展出▲▲



展览:性相近,习相远 | 李帆个展

时间:2018年1月19日-3月11日

地址:阿拉里奥画廊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1层A2


注:本文转载于“芭莎艺术”,微信号:bazaarartchina


两年前,李帆老师作为CC讲坛演讲嘉宾,做了题为《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的演讲。讲述把“研究生班”开进幼儿园的故事以及自己研发的“明星课程”——《视觉思维转换》。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李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4084ixfu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蓝字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回顾


好的乡村教育不是把城市学校的东西照搬过来,如何做好基于乡村特点的创新教育?

攻克不孕“不治之症”,再生医学使卵巢早衰女性诞下健康宝宝

人在哪 | CC讲坛新年第一讲思想回顾

阿富汗,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较量的无国界医生

小就小了,弯就弯了 | 一群智障孩子的“最美情书”

推动立法和医保,中国1亿乙肝携带者都要感谢的“雷疯”

在沙漠无人区科考10年,他说荒漠就应该是荒漠,要欣赏它而不是改造它

塑料降解从500年降到24小时,答案就在家里能吃塑料的虫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网易公开课CC讲坛演讲专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