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理工,生日快乐!

新华网宝藏青年 新华网 2022-10-23


在北京有这样一所高校

这里的学生玩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

净整“没人的玩意”

别人的大学生活风花雪月

他们的大学生活造锤画图




你也许会说“这不就是个锤子嘛!”

但是这里的人会

车钳铣刨磨

只为一个合规的平面

手工雕琢、精益求精

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



在这里

不仅人手一把小锤子

理工人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更可以把火箭、天象仪“变形”成月饼盒子

送给每一个同学



这里不仅有

明理精工的“小哥哥”

也有

英姿飒爽的“宝藏女孩”

还有到太空“出差”的学长



就在前几天

学校专门“喊”在太空生活了90天的

北理工2018级博士生刘伯明同学

回家吃月饼



也许

你对这所学校感到神秘

不怪你

因为她确实很“低调内敛”



也许

你久闻其名,心向往之

那就对了

因为她的确“实力硬核”


她就是

北京理工大学 



今天

81岁

关于她的故事有很多

我们慢慢说

……



 理工人,浪漫起来都“上天了”


总有网传

理工科的学生不懂浪漫

但其实吧

他们浪漫起来

真的可以“上天了”

这样一群北理工“小哥哥”和“小姐姐”

创造了多个科技史上的“第一”


中国第一条通信测距一体化的星间链路“北斗星间”

中国第一项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业务

中国第一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项目

中国第一次实现对小天体的近距离探测

中国第一次航天器自动交汇对接

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

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探空火箭

……


他们是

新中国第一批“牧星人”

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40多个“第一”

他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填补技术空白

为强国建设铸就科技丰碑


他们一次次实现“零”的突破

成为新中国最早的“拓天者”

他们破苍穹,探寰宇

他们用月球轨道微波雷达相关成果

见证历次的“月宫之吻”




他们研制出

火星精确着陆

导航与制导控制综合仿真系统

助力“天问一号”

在5500万公里外着陆火星


他们用“独家秘笈”

打造“北斗短信”,覆盖全球

“嫦娥”“天问”

再到“中国空间站”

他们把国家的需求融入自己的梦想

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精彩 

将浪漫留在苍茫宇宙


“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是北理工学子冲破苍穹的魄力

而将电动汽车开进

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

则是北理工人对极致的追求


1994年北京理工大学团队

研发出我国第一台

纯电动客车“远望号”

2008年北理工的电动车技术

独步“奥运核心区”

向着2022北京冬奥

北理工继续加速、驰骋......



理工人的浪漫

还体现在

应用数字表演技术

构建三维仿真系统

采用高空特效技术

绽放缤纷绚烂的焰火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美得不可辜负


实力超群的北理工

颜值也是相当能打

她隐居在北京城里

除了,就是



这里有银杏翩翩

城中花园、四季花圃

这里有小桥流水

油菜花田、蔷薇花墙



初春的玉兰、金秋的银杏

盛夏的清风、寒冬的白雪

都已镌刻进北理工学子的青春记忆

也让北理工成为

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

动静相宜

还有“北湖三霸”

锦鲤、野鸭、大白鹅



当然这里还有几栋“湖景”宿舍

一览湖光,虽无山色

却也心旷神怡



有美景,怎么可以少了美食

高颜值的食堂里都是美食

经典的“北理工味道”

道道菜都是经典

时时宠溺你的味蕾



可谓是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师生的幸福感

来自于校园的每一个细节

美景与美食

让人怎能辜负



 本想“低调”,但实力却不允许



说北理工低调

是因为她肩负着强国使命

她低调内敛,“隐身江湖”

但她的实力真不容小觑



1940年,在抗战的烈烈烽火中

学校前身自然科学院

光荣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从延安到北京

她为抗战建国培养

“革命通人、业务专家”

为新中国培养科技人才

在民族复兴伟业中走出了

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


81载栉风沐雨

她坚持立德树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养出

“时代楷模”彭士禄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等栋梁之才


这所学校

矢志报国却低调内敛

2018年以来

连续三年斩获

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2020年的两次夺冠

让她成为全国唯一两次夺得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的高校



面向新时代一批批

胸怀壮志、明德精工

创新包容、时代担当领军人物

正在茁壮成长


他们“开”着无人车

驰骋赛场、决战群雄

用“飞驰”速度夺得“三冠王”


“飞鹰队”带着无人机“飞”出国门

两获“国际冠军”

让世界惊叹



而这些成就

都离不开传道授业的大咖

引领前行

这里有89岁高龄仍矗立讲台

北理工“大先生”

——两院院士王越教授

这里有22岁便设计出

“新中国第一个电视频道”

75岁还“下海”创立学科性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授

有用三十年时间

为民族发展支撑起绿色能源脊梁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教授

更有带领“中国电动车”

冲向世界前列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教授

……


一代代教师燃己为烛

照亮学子们

“明德精工”“矢志报国”的求索奋进之路

这里有三十余年磨一剑

只为突破材料技术打造中国“利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海福教授



这里有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最好”奉献给学生的“薛妈妈”

“全国模范教师”薛庆教授



这里有不畏严寒酷暑

奋战科研一线,矢志科技强国

带领学生夺得

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挑战赛

全球总冠军

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

北理工导航、制导与控制创新团队



一代代北理工人传承红色基因

将延安精神薪火相传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锐意进取、勇攀科技高峰


本想着低调

但实力的确“不允许”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

“超理想”的大学生活

那么

来北理工吧!

在北湖畔感受微风习习

赏天鹅成双,喂锦鲤成群

在丹枫楼下嗅蔷薇花香

在中心花园感四季变幻

……


如此理想的北理工
承载着一代代理工学子的梦想和浪漫

北理人

低调内敛

心怀报国之志

勇立潮头

力求明德精工


青春正好

奋斗正当时



未来,他们将继续矢志报国

在全面开启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

不断谱写新篇章



今天
是北京理工大学81岁的生日
我们由衷地说一声:
北理工,生日快乐!



出品人:刘健 徐姗娜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  

监审:牟彦秋 商亮 陈璟春 

执行策划:梁甜甜 

作者:谷朋 徐梦姗

图片综合整理自:北京理工大学图库平台

摄影:段炼、徐思军、郭强、郭洛宁、韩学礼、张帆、王镇、聂军锐、马宁、郭广泽、吴佳奕、王柯荣、姜星宇、北京理工大学记者团

校对:赵冰 刘怡然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

联合出品


留言说说你和北理工的故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