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对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分析

SINOSURE 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 2022-09-21

【摘要】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反复,保护主义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但是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入发展,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加强合规经营,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稳中有升。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衰退,海外工程市场规模下滑,海外工程承包面临巨大挑战。展望后市,世界范围内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经济将触底反弹,海外工程市场将回暖。“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沿线工程承包市场前景广阔。建议企业提前做好谋划,主动抓住机遇,同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2019年以来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运行回顾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保护主义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但是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入发展,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加强合规经营,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增速回升。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采取停止所有非必要的生产活动、限制入境等措施,当地工程项目开复工困难。作为全球工程承包服务第一大提供国,疫情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的打击首当其冲。


(一)疫情影响施工,业务规模增速由正转负

1.政策持续利好,2019年业务规模加快增长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但我国政府持续促进健全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开创开放共赢新局面。我国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事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稳步向投资强国迈进。受此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承包工程稳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2019年1-12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回升2.0个百分点。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506个,同比增长8.4%。既为项目所在国及第三国创造了近80万个就业岗位,又带动我国设备材料出口超140亿美元。2019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979.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6.7%,同比增长9.7%。201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8.7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1.1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7.6万人。2019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4万人。


2.疫情影响海外工程施工,2020年业务规模下滑

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采取停止所有非必要的生产活动、限制入境等措施,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工程承包热门市场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土耳其等多国也停止或减少了往返我国的航班,当地工程项目开复工困难。作为全球工程承包服务第一大提供国,疫情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12.7亿美元,同比下滑10.61%,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4.31个百分点。


进入四季度以来,国外疫情反弹,希腊、秘鲁等国家再次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或将造成对外承包工程施工困难。预计2020年全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在1613.2亿美元左右,同比下滑约6.7%。

图表1 2018-2020年9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商务部


(二)“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新签合同额实现较快增长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反复,保护主义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但是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入发展,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加强合规经营等。受此影响,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增速回升。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02.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增速较2018年回升16.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2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944份,新签合同额1548.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9.5%,同比增长23.1%,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陆续出台和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高质量发展;互利共赢,做大做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同时,我国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注重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诸多利好因素推动下,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保持增长。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7.53个百分点。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8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3.5万人。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较多。1-9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18个,合计1248.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3.1%。其中上亿美元项目301个,较上年增加10个。


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1-9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同期总额的16.5%,较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37.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5.7%。


四季度,在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政策利好持续显现、“一带一路”韧性强劲等利好下,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承揽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20年全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将达到2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2%。

图表 2 2018-2020年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商务部


(三)我国企业海外工程市场份额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美国当地时间8月20日,2020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发布。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组织参评的中国内地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中,共有74家企业入围2020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数量较上年减少1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实施了合并重组,由母公司统一参评。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继续蝉联各国榜首,土耳其以44家上榜企业居第二位,美国位列第三位(35家),日本位列第四位(13家),韩国位列第五位(12家)。


从各国别上榜企业国际营业总额来看,中国企业在2019年实现国际营业额1200.05亿美元,同比增长0.9%,占250家上榜企业国际营业总额的25.4%,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西班牙企业以706.75亿美元位居次席,占比14.9%;法国企业以469.1亿美元列第三位,占比9.9%;美国企业以246.48亿美元排第四位,占比5.2%;韩国企业则以245.95亿美元列第五位,占比5.19%。


2020年度上榜74家中国企业的平均国际营业额为16.22亿美元,平均国际业务占比(国际营业额/全球营业额)为11.9%。上榜的前10家中国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为87.23亿美元,平均国际业务占比为12.3%;榜单前10家外国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为174.92亿美元,平均国际业务占比为67.8%。


在地区市场业务前10强榜单中,我国企业除未能进入欧洲、美国、加拿大市场的前10强外,在其他市场榜单中均占有席位。在非洲市场,我国企业依旧表现突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国机集团等6家企业入围前10强;在亚洲市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等4家企业入围前10强;在中东市场,我国企业表现良好,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国能建等3家企业上榜;此外,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市场,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3家企业上榜。各国承包商在各区域市场各有所长,其中中国企业在非洲与亚洲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份额分别达到61.9%与43.4%,在中东市场份额为24.7%,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市场份额为23.7%。


专业业务领域方面,250家上榜企业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的营业额合计1465.82亿美元,占营业总额的31%;其次是房屋建筑、石油化工、电力工程领域,四个领域营业额合计占比82.4%。在本年度各业务领域排名前10强的企业榜单中,除通信工程领域外,均有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电力工程领域、工业建造领域、水利工程领域,中国企业均占据3个及以上席位。


在ENR同期发布的“最大250家全球承包商”榜单中(以国内与国际营业额合计排序),共7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强,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包揽前5名,中冶科工排名第8位,上海建工排名第9位,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基建行业的领军地位。


(四)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入开展

2019年,我国企业与来自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取长补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国际惯例”的原则,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开展务实合作,合作项目均稳妥有序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将中国的中端制造能力同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先进理念结合起来,为第三国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一合作模式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理念,有助于中国企业和各国企业,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企业和跨国企业优势互补,在国际上获得了积极响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已先后与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4个地区、15个国家的50余家企业开展了基础设施领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相关项目涉及32个第三国。总体来看,第三方市场合作对吸引和带动发达国家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作用显著。


从合作领域看,我国企业参与的第三方市场合作覆盖电力工程、交通运输、一般建筑、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快速推广。其中,电力工程领域开展的合作数量最多,占比达到59%;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占比达到22%。


从合作方式看,与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外方企业包括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筑、金融服务机构等类型,其中设计咨询类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4.5%;设备制造类企业占比达25.4%,居于次位。


二、管制措施内容概述

(一)全球经济衰退,海外工程市场规模或将下滑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采取停止所有非必要的生产活动、限制入境等措施,同时传统的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未见减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急剧收缩。10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4.4%。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三个急剧下滑:经济增速急剧下滑,国际贸易急剧下滑,产业链供应链急剧下滑;二是三个急剧增高:失业率急剧增高,政府预算赤字急剧增高,各国债务急剧增高;三是三个急剧停顿:工厂企业急剧停顿,服务行业急剧停顿,旅游业、航空业和交通业急剧停顿。各国经济增长快速下滑,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对于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方面的支持力度会有所下降。根据惠誉国际预测,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建筑业增长率将降至0%,成为20多年来增长最慢的一年;2020年马来西亚建筑业将下降5.2%。根据“领先数据分析公司”预测,中东和北非地区2020年将进一步削减建筑部门支出,建筑业产出将下降2.4%。整体而言,预计2020年海外工程市场规模将下滑。


(二)疫情冲击,海外工程承包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以来,各国为防控疫情,实施了封城等措施,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政策变动,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新冠疫情带来地缘政治的巨大变化,个别国家政客借疫情污名化中国,以转移公众视线,掩盖自身工作不力,美国也借此机会加速对中国发展的全面遏制,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


其次,一季度,疫情暴发,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限制中国公民的政策及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导致中国商务人员无法及时抵达东道国从事商务谈判和开展市场活动,严重影响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二季度,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各国为防止疫情扩散而采取封锁措施,直接或间接导致项目停摆,各执行中的项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度滞后,项目履约受到严重制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三季度,疫情传播放缓,各经济体放松疫情封锁限制措施,海外工程承包平稳推进。


此外,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投资政策,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门槛,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企业经营和商业利益。如3月25日,欧盟委员会针对疫情下有可能发生的外国投资者对欧盟战略性资产的收购,向各成员国发布了《欧盟外商直接投资指南》,以确保欧盟关键资产和技术免遭不合其利益的投资。11月4日,沙特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部发布私营领域外籍雇员改革计划,废除保人制度。保人制度改革后,人力市场流动性加强,劳工议价能力提高,用工成本会和管理难度略有上升。11月11日,英国发布了《国家安全投资法》,授权英国政府对威胁国家安全的收购及企业交易进行干预阻断。类似的保护性政策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开发带来新的挑战。


各国经济下行,融资风险加大。首先,来自所在国政府的风险。疫情影响和大宗物资价格持续低迷双重叠加,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公共债务和赤字大幅升高。7月18日,埃塞俄比亚经济学家预计,在疫情影响一般的情况下,埃塞政府税收收入将降低3.3%;在疫情影响严重情况下,埃塞政府税收收入将下降10.4%,财政赤字率将从目前的2.5%提高至7.3%。8月,巴基斯坦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财年联邦税收委员会共完成税收3.998万亿卢比,比预算设定的5.55万亿卢比目标相差约1.552万亿卢比。9月10日,尼日利亚财政、预算和国家计划部表示,截至2020年6月底,尼日利亚债务达到31万亿奈拉(折合816亿美元),即三个月内增加了2.38万亿奈拉债务(折合63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12月31日,尼日利亚的公共债务总额将升至32.5万亿奈拉,到2021年12月31日将升至38.6万亿奈拉。10月13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巴基斯坦本财年经济增长将放缓,通胀率将上升。其中,经济增长率为1%,平均通货膨胀率为8.8%,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2.5%,与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率2.1%,通货膨胀率6.5%,经常账户赤字1.5%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尽管G20提出了延缓债务偿还倡议,我国政府也积极响应考虑减缓部分国家主权债务,但缓债倡议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债务国家的财政状况,主权债务项下的融资和商业融资均有可能会出现困难。

其次,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风险。疫情以来,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压力倍增,可能传导至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融资业务,影响海外项目的融资空间和融资成本。如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国和国际间的疫情防控资金投入,变相削减了项目流动性的资金投入。


再次,来自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疫情以来,国内银行落实国家政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债务延期和免除相关费用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银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未来,银行可能将盈利压力传导至海外融资项目,从而增加海外工程项目的融资成本。同时,随着国内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部分资金将被引入新基建的投资和开发中,一定程度压缩企业海外投资和市场开发的融资空间,并增加海外工程项目的融资成本。


项目实施额外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受疫情影响,海外工程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首先,劳务人员入境困难,影响施工进度。由于疫情影响,安哥拉、巴西、俄罗斯、菲律宾、卡塔尔、阿根廷等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办理入境签证、工作许可难度增大,导致春节期间回国的劳务人员和新派的劳务人员无法顺利入境;即使入境也将进行严格的医学检查等公共卫生措施,需要14天的隔离,导致项目关键岗位人员无法按期返岗。我国部分海外项目使用中国籍劳务人员比例较大,员工无法顺利到岗将对项目履约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增加承包商和施工单位的成本,影响施工进度。


其次,物资调动困难,增加项目成本。受疫情影响,我国境内设备厂家和原材料生产厂家延期开复工,造成设备和材料供货进度延误,预定采购计划不得不延期或变更。设备和原料货源不足可能导致采购成本上涨,部分供应商因疫情影响陷于经营困难,可能无法供货。同时项目东道国海关对我国出口的设备、材料采取更加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不仅清关的时间延长、费用增长而且可能无法顺利入关。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在各国的传播,各国暂停一切非必要经济生产活动,我国出口的设备、材料通关进一步受到影响。仓储费用及运输成本的提高,叠加人员停工等损失,将导致我国企业在项目中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可获得的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可能承担违约责任、项目中止(甚至终止)的风险。

此外,经济活动减少,制约新项目开发。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关注疫情控制和医疗卫生行业,新的基建项目在短期内有所减少。同时由于各国的入境管制,商业来往显著减少,对于业务开拓、调研、评估、洽商都造成一定的困难,中标等商业机会受到影响,将对我国海外工程承包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对多国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此前对我国的恐慌情绪逐渐减弱,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


疫情以来,各国陆续采取了封城、封国等各项防控措施,如:阿尔及利亚暂停一切航空和海洋运输;巴基斯坦暂停所有飞往巴基斯坦的国际客运、包机和私人航班的运营;沙特阿拉伯暂停国际客运航班和国内客运航班、大巴、出租车、铁路运营;尼日利亚暂停除紧急和必要航班外的所有国际航班入境,为期一个月;印度尼西亚暂停全国商业航班运输服务;安哥拉禁止中国旅客入境,随后停飞所有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俄罗斯禁止所有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入境等。持续加强的疫情防控举措和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当地中资工程企业造成了显著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成本显著增加,跨境材料设备供应难、人员动员和流动难成为了困扰企业的两大难题。受此影响,绝大多数项目进度放缓,部分项目建设停工,个别项目暴发聚集性疫情,人员健康、项目执行、安全、舆情等各类传统和非传统风险持续发酵。


(三)多国经济停摆,第三方市场合作受到一定冲击

新冠疫情的暴发属于典型的“黑天鹅事件”。与此前的区域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不同,新冠疫情病毒传染性强、缺少特效药和疫苗。疫情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条件,产生了严重的全球影响,对第三方市场合作也产生一定冲击。


一方面,大量重要的第三方市场国家宣布了各类紧急措施。这些措施短期内降低了疫情扩散,但也导致经济“停摆”,改变了各国政府施策重点和优先事项。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改变了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行模式。疫情冲击下,G20成员协同发力,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避免市场信心崩溃。但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经验证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包括第三方市场在内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成本继续下降,政府债务急剧上升,可能减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一些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弱的第三方市场国家,也可能受到外部市场扩张政策影响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意愿与轨迹受到干扰。


三、海外工程承包发展趋势

(一)后疫情时代,海外工程市场将回暖

展望2021年,世界范围内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经济将触底反弹。据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2%;新兴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0%。随着各国经济复苏,海外工程市场将逐渐恢复。分区域来看:


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但从2020年下半年起区域内国家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有序地启动项目投资,将为投资者、开发商、制造商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上下游油气项目方面,MENA地区有关国家石油公司正投资上游油气项目,推进下游投资计划,以生产更具价值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可再生能源类发电项目方面,MENA各国政府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和水务需求,各国拟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等清洁能源项目,提高能源安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水务项目方面,根据研究与市场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预测,中东和非洲(MEA)的输水和污水管道建设项目总额约达1332亿美元,其中2019年已投入190亿美元,2020年拟投入308亿美元。物流网络项目方面,MENA地区拟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地区在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枢纽地位。基建项目方面,2020年MENA地区基建和房地产项目主要为私人房地产、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等项目。


拉丁美洲地区。多年来,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后疫情时期,多国寻求突破。6月15日,秘鲁政府宣布“启动秘鲁”计划,将于2020年下半年投资约18.6亿美元建设公共项目,涉及运输、电信、住房等数十个相关基建项目。7月底,智利政府宣布一项经济复苏计划,将未来两年内基建领域的公共支出提高到340亿美元,同时简化130个私人投资项目的许可,扩大特许经营范围。8月中旬,巴西政府初步计划投入400亿至500亿雷亚尔,在2021年至2022年间投资137项基建项目,以此提振巴西经济。此外,墨西哥政府也在加快推进2019年底公布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额约440亿美元,涉及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

东盟地区。目前,东盟地区国家疫情防控总体有效,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宏观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和东亚区域经济回暖带动下,东盟经济有望逐步呈现“U”型复苏态势,并在2021年回归正常的增长轨道。除新加坡及吉隆坡、雅加达和马尼拉等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城市外,东盟一批规模相对较小的首都城市,正经历飞速增长,从传统制造业中心向更加先进的服务业及知识经济转型。一大批城市正经历城镇化进程,急需投资基础设施。据测算,东盟地区城市基建的投资缺口高达约2.8万亿美元,投资机遇较大。


欧盟地区。为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旨在提高存量建筑能源效率的建筑翻新计划。根据计划,未来10年欧盟将资助改造3500万栋建筑,将翻新率提高至少一倍。为此,欧盟每年需要为建筑翻新增加约2750亿欧元的投资,其中仅每年改造80万套住房就需增加570亿欧元。


整体而言,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复苏,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将恢复增长。预计2021年,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将企稳回升,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有望达到2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增速回升1.3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有望达到167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9%,增速由负转正。


(二)“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沿线工程承包市场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对于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及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抓手。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2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工程——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正式通车。3月,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5号隧道成功贯通。同时,疫情期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继续获得新的国际合作订单:沙特铁路组织货运线运能提升项目、乌兹别克斯坦A380公路87公里重建项目、墨西哥玛雅铁路第一标段项目等。“一带一路”建设在疫情期间逆势前行,凸显了该倡议的极强韧劲和巨大活力。在全球化备受质疑、各国恢复经济苦无良方之际,“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展望未来,我国将持续通过“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助力世界经济早日摆脱困境、加速复苏。此次新冠疫情之后,“一带一路”倡议有望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有望加速增长。此外,经过疫情的洗礼,人们对卫生、数字化的重视程度上升,以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为概念的电信、公共卫生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望迎来新的投资发展机遇。


(三)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我国海外工程承包能力将获提升

第三方市场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契合各国开放合作、联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企业在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长期耕耘国际基建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开发和施工管理经验,“质量好、价格优、效率高”的特点享誉国际业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基建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能力,充分整合双方在全球基建产业链中的独特优势,共同为第三国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实现1+1+1>3的效果。建议企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学习和借鉴吸收,加快利益的融合,诚信经营,有效防范风险。


四、企业对策建议

后疫情时代,海外工程承包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建议企业提前做好谋划,主动抓住机遇,同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一)加强风险研判,提高合规意识

风险把控是工程承包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前提。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国家政治经济、营商环境恶化,叠加疫情打击、国家债务高企,严重影响境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承包商开拓海外市场带来诸多外部不确定性。除积极应对已开发项目受疫情影响可能的违约风险和法律诉讼问题,企业还应在未来市场开发中熟悉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了解不同合同条款针对不可抗力的认定差异,一旦发生类似的全球公共突发卫生事件,要全面考虑项目所在国货币贬值、融资落地困难、项目无法得到业主补偿而存在的资金风险和成本骤增问题,做好风险前期研判和管理。


同时,企业还应强化后疫情时期的合规经营,统筹协调国内外人力资源、设备和防疫物资,与其他国内企业一起,相互沟通,加强协作,努力将疫情损失和违约风险降到最低,为后续与业主谈判争取更多主动权,也为谋求基础设施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继续加强企业自身的合规体系建设,针对合规进行广泛和深入宣贯,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合规培训,将合规经营理念及合规经营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合规经营文化。同当地主流媒体保持良好的往来关系,出现疑似合规问题时,及时做出澄清、消除疑虑,尽量避免公司遭受合规传闻的负面影响。


(二)创新海外市场开发模式

后疫情时代,各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可能面临全面洗牌,业务模式或将改变,建议企业继续探索国际基建项目业务模式创新及实践。后疫情时代,国际基建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建议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积极推动以投资拉动工程业务的模式,锁定项目机会,以一带多,实现市场开发滚动发展;以投资为筹码,主动向所在国争取更优的合作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降低合作风险;高瞻远瞩,长期持有境外资产,获得长期且稳定的境外收益,实现境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PPP、BOT等前沿业务模式,逐渐从工程施工、EPC等现阶段利润率较低的业务模式走向将施工管理能力与资金筹集、规划咨询、技术管控、资产管理、运营维护能力相结合的道路,在优势业务领域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三)加快属地化经营,强化品牌塑造

提高整合和管理当地资源的能力,加快属地化经营进程。在当地积极构建自己的合作伙伴网,选定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或联合参加投标,综合各方市场开发优势资源,优化营销架构,提高新项目成功率;重视属地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吸纳、培养一批善经营、精管理、高技术的属地化专业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及配套的激励和提升机制,优化人文环境。


继续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将品牌塑造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当地里程碑式、大型项目、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重要节点活动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在各国的声望和影响力。重视公关关系维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辅助品牌塑造工作。


(四)反映需求获得政策支持,合理利用保险手段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部委纷纷出台系列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2月28日,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开发性金融支持。通知明确指出,对于符合条件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国家开发银行将通过提供低成本融资、外汇专项流动资金贷款,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和提供多样化本外币融资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建议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密切关注国家支持政策,真实反映需求,从而得到最大限度地支持。


同时,后疫情时代,亚非拉地区各国可能会出现项目支付延期或政府违约的现象。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产品,缓解融资压力,有效规避因业主违约造成的商业损失。




信息来源:中国信保资信评估中心

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编号:500747622、500478489、500364478、500379020、500751699、500585826、500336227、501575500、500409245、501558271、501366540、501594517、500777924、500723345、500319612

本文转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福建信保“福建‘跨境电商+海外仓’业务模式”项目荣获福建省金融创新项目


福建信保为我省海外仓项目出具首张海外投资保险保单

中国信保诚邀您参与2020年客户满意度调查




【声明】:本微信不以商业营利为目的,部分内容或图片转载自网络,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的所有者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

凡注明“来源:XXX(非本订阅号)”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与我们联系。


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利用本平台作品。已经本公司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


更多信息请咨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分公司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振武路70号福晟钱隆广场25层


联系电话:0591--28486751;传真号:0591-87872238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