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功德观使好行为丧失价值
身为基督徒,我们当然要有好行为。
但要很小心很小心一种诱惑,就是——-功德观。
一旦被功德观污染,我们的好行为马上会丧失价值,甚至引来上帝的愤怒。
什么是功德观?
简单来说,就是‘交换’——-
1.用好行为来换取祝福
2.用好行为来抵销罪行
好行为,在功德观里面,是可‘量化’的——-
做的好事比较多,存在功德库里的功德就比较多,
可换取的祝福、可抵销的罪行,就比较多。
‘赎罪券’——以钱的多寡来换取功德的多寡—–是功德观的必然产物。
功德观并非佛教徒所特有,
事实上,人的本性,本来就很容易产生功德观。
假使我们对圣经真理不够熟悉,我们也会以为圣经里也有大量功德观。
但是,正确的真理告诉我们,基督徒是不能有功德观的。
表面上,虽然圣经好像有功德观,但却和一般人所想的差十万八千里。
以奉献的金额高低为例,
一般人会认为奉献的‘金额高’,功德就多;
但圣经却不是这样,上帝是看内心,所以寡妇的两个小钱,
比财主的大量金钱拥有更高的价值。
以行善的多寡为例,
一般人会认为行善越多,功德越多,
但圣经却不是这样,因为:
1.没有任何一件好事,能抵销人的任何一件罪行
2.不管再多的好事,都没有办法使人上天堂
基督徒做好事,确实会在天上累积奖赏。
但是,奖赏的大小计算、奖赏的实质内容,却非我们所能知道,也无法量化。
做好事对于‘称义’,毫无价值;
做好事对于‘成圣’虽有价值,但却不能掺杂功德观在里面。
基督徒行善,确实会蒙上帝悦纳并祝福,
但是,却不是趋吉避凶的万灵丹。
基督徒假使想透过奉献更多金钱以换取更多今世的祝福,
假使想透过做任何一件好事以换取上帝更多今世的祝福,
由于内心的不纯正,马上使这笔奉献、这件好事,丧失了上帝的悦纳。
这种道理,其实不难。
报章杂志里,我们常看见一种报导——–
子女努力去孝顺父母,但目的是要夺取财产,
一旦财产上手,马上对年迈父母弃之不顾。
请问,身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儿女对我们的孝顺,
是发自内心,还是企图得财产得好处的那种?
那种发自内心的孝顺,才是真孝顺,才会使父母喜悦;
那种企图要获取父母利益的孝顺,是假孝顺,而且是邪恶,一点都不是善行。
当然,即使是出于功德观而去行善,也不表示这些人内心和假孝子一样邪恶。
但是,那种不蒙悦纳、丧失价值的情形,却非常类似。
没有人能透过做好事,来换取上帝在‘今生’的祝福。
基督徒努力行善,纯粹是因为那是应尽的本分、因为上帝在我们心中所发动的爱心。
我们所累积的,是‘天上’的财宝,不是‘今生’的财宝。
这不是说上帝不会在今生给我们财宝,请不要误解。
我说的是上帝没有一定会在今生给我们财宝,但保证天上一定有。
并且,我们无法知道财宝多寡、无法知道祝福内容、也无法换取。
因为,我们的动机与内心、每次的行善,都会被上帝检验;
上帝奖赏的内容,完全是祂的主权。
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当然会很高兴,而且会给予恩典。
但是,恩典的内容,不该是儿女的期待内容;
恩典的赚取,不该是而女孝顺的目的。
真正孝顺的儿女,就算父母都没给任何遗产,也一样会真心孝顺。
太多基督徒企图用善行去换取上帝今生的祝福了。
问题是,这种功德观的善行,
在上帝眼中,毫无价值。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自己多次出家、建大量寺庙、供养大量僧侣、大力支持佛教发展、、。
达摩祖师曾与梁武帝面谈,当时梁武帝认为自己这样的努力,应该有极大、极多的功德。
没想到,达摩祖师却当场回答:“毫无功德!”
佛教达摩所讲的,就是圣经对善行的观念。
假使连佛教有智慧的僧侣,都可以看出这种‘为功德而行善’的善行毫无功德,
那么,基督徒却比异教的达摩还不如,我们是否该羞愧掩面?
很不幸的,基督徒做一大堆好事,但自己却是采用不合圣经的功德观在做,
还以为自己是努力累积上帝的悦纳。
殊不知,这种功德观的存在,使每一件善行,都丧失了价值,成为垃圾。
并且,这种善行,每做一次,就是犯罪一次,
因为,这是出于‘私欲’,而不是出于上帝。
这种行善,不过像那种假孝顺的儿女罢了,
表面上是孝顺父母,其实内心是充满鬼胎,为了牟取利益而孝顺。
这种邪恶动机,不可能有父母喜悦。
愿上帝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走在祂的正路里。
小小羊
本文来源:小小羊园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延伸阅读 ------------
——护教卫道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