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保罗华许:简化的福音

保罗华许 护教卫道 2019-04-16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得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兢。(雅2:19)

有时,两件事分开来看似乎完全类似,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对照,情况则非如此。先前看上去只是外表的差别和细微的不同,放在一起会变得反差很刺眼。在几乎每个学科中,作一些对比和区分都是有益的,圣经的研读和系统神学的发展也是一样。通过把自己所信所行的与经文的至高标准相比较,教会和每个信徒都会获益颇多。此外,虽然无法与圣经相比,但教会历史也给教会和信徒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标准。现如今,如果按照这些标准走下去,不管过程多么艰辛,不管会暴露些什么,福音共同体都不至于走偏。如果还有挽救的时间,即便面临最可怕的病症,也不算是最令人惧怕的消息。

如果简单地梳理下基督教思潮从改教人士到现今的历史变化,我们发现,当代基督教的福音与我们前辈们所传的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那些自由派信仰团体中,他们否认传统教义里最基本的信条;也出现在一些最为保守的福音教会里。勾肩搭背在一起,我们已经把“可称颂之神交托的荣耀福音”(提前1:11)简化成一套浅显的信条体系。任何人,只要他/她口称这一信条,便被宣告得到重生,成为十足的基督徒。

 

错误的提问

使徒雅各似乎有一个很大的负担,并为此担忧,即在神面前有“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雅1:27)。因此,他在整卷书信中传达的信息特别直接,言辞也往往很犀利。他的写作风格以点带面,不拘束于繁文缛节。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丝毫不为我们宣告的信仰和自称的敬虔所动。他需要的是更多的证据,要看到我们那因着行为所显明的信心。

在我们所思考的这节经文中,雅各直接针对他的犹太同胞们,因为他们只是口头宣称有信心,落入了空泛信仰教条的致命陷坑中。他们只是精神上认同基督教信仰的一些伟大信条,但却从未真正地归信。为挽救局势,雅各引述以色列祷告册中最重要的教义宣告,“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6:4)。[1]随后,他以讽刺的口吻争辩,如果没有因信而来的相应行为,认同和宣称这最大的信仰信条都是毫无用处的。人相信只有独一的真神是没错的,然而,如果他的相信带来的只有口头宣告,那么他比鬼魔还要糟糕,因为这些作恶且遭刑罚的鬼魔不仅相信同样的真理,它们的举止还战兢,比起那些口称信却毫不为之所动的人更多地敬畏神。

从雅各的文字中,我们了解到,在人面前宣告基督信仰,口头承认最基本的教义条文不是我们得救的全部确据。鬼魔相信所有关于神的事实,经文甚至记述了它们对基督完全无误的公开宣告,“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可3:11)。然而,这些鬼魔却不能得救。虽然它们相信伟大的真理,表现出对伟大教义的认知,公开承认过伟大的事实,但它们仍旧是恶灵,作恶多端,反对公义,与神为敌。同样,虽然人会相信有关神的很多正确的事,并对此公开承认,但与鬼魔相比,他也好不了多少。

今天,雅各在两千年前所攻击的依旧活跃在当代的基督教中。犹太人把旧时以色列的信仰简化成对一神论的公开信仰,我们也已经把基督信仰简化成一种对几个简单问题的积极回应。当今的福音宣讲一般以下列问题开始:你知道你是罪人吗?如果有人回答是肯定的,会被问到第二个问题:你想进天堂吗?如果此人给出了第二个积极的回答,便得到鼓励被号召前来祷告,祈求耶稣进入他的内心。如果他祷告了,且确定自己的诚意,便可确信已经得救,被欢迎加入神的家庭。

在本章,我们会仔细推敲当下流行的传福音手段。我们会发现,它们不仅不完全,还有着极大的危险。如今坐在教会长椅上的有几百万没有归信的人,却确信自己已经得救,仅凭着他们曾一度正确地回答了一些错误的问题。

 

你是个罪人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是一个堕落的族类。按圣经的说法,神在人身上的形象已经被严重歪曲了,道德败坏污秽了他的全部:身体[2]、理智[3]、情感[4]和意志[5]。因此,没有神的道和圣灵的工作,一个人在被问到自己是否是罪人时,他怎能明白最确切的含义呢?如果他的回答是一个简单的“是”,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对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的文化“喝罪孽如水”(伯15:16)。罪被品味、尊重、提升和扩散。我们不仅犯罪,还自夸罪恶,欠缺廉耻。所以,当一个人仅同意自己是罪人时,这说明不了什么。魔鬼也会告诉我们,它是罪魁,但它的承认并不能将它带向神,也不能证明神在它心里的工作。我们也可以这么描述人类的情形。

知晓此点后,我们还要认识到,正确的问题不是问一个人是否是罪人,而是要问,在他听福音的讲道中,神是否在他心里作工,正在改变他对罪的看法和态度。他是否开始像神一样看待罪,像圣经一样谈论罪?他现在认为自己完全败坏,完全配得神的审判吗?厌恶和羞愧是否取代了他先前对自我和罪的欲求?他渴慕被宽恕、释放和洁净吗?

让一个人说他是罪人是一回事,但让他讨厌他的罪且为之羞耻则是另一回事。圣经讲到,不是公开认罪的行为,而是内心对罪的态度的改变,才能证明神已经在他心里作成了救赎的工作。

班杨的《天路历程》里有一个精彩的例子,为我们区别仅是口头认罪的人和内心已得回转而厌恶罪恶的人提供了线索。我们在下面将看到发生在真信徒“忠信”和假信徒“多话”之间的对话:

“多话说:我看出我们要谈的是关于力量的问题。啊,这是很好的问题,我愿意回答你;我的回答简单的说来就是这样:第一,心里有了上帝的恩典,它就会使人大声反对罪恶……

忠信说:且慢,停住;让我们一次考虑一件事。我认为你应该说,它表现在它使灵魂痛恨罪恶。

多话说:怎么,大声反对罪恶和痛恨罪恶有什么不同?

忠信说:哦!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人可能为了耍弄策略而大声反对罪恶;可是,除非出于真正的厌恶,他是不会痛恨它的。”[6]

可怜又自欺的多话知道口头该说的一切事,但心里却一点也装不下它们。他清楚应该承认自己生命中的罪,甚至在口头上反对它,但内心没有真的憎恶罪,也不因自己犯罪而羞耻。

从多话和忠信之间的简短对话中,我们知道,在传讲福音或辅导慕道友时必须注意,我们不能肤浅地对待罪的问题。我们不能根据他们对罪的自我定义,或对他们自身的看法来问他们是否承认自己是罪人。我们必须翻遍圣经中每个有关罪的经文去辅导他们,直到他们能真正地认识圣经如何看待罪,深感自己的罪性,并有证据表明他们开始有认罪悔改的性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关于罪的探讨,带领他们进入福音其他方面的学习。

 

你想进天堂吗?

按照当代传福音的作法,如果有人正确地回答了第一个有关自己罪的问题,他接着会被问到第二个问题:你想进天堂吗?此时,我们必须再次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管他的回答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他的回答能表明他内心的真实状况吗?如果他确实选择地狱而非天堂,这只能意味着,他不明白地狱的恐怖情景,或者是个十足的傻子。然而,如果他表达了对天堂的偏好,这能证明神在作工,他在悔改,或他有了得救的信心吗?因着数不尽的原因(多数是自私的),人们可以、也确实渴慕天堂。

第一,人们为了天堂而渴慕天堂。世俗的人文主义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告诉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个乌托邦的国度,一个理想的和十全十美的地方。除了疯子或罪犯之外,谁愿意看到混乱而不是乐土呢?所有人都梦想一个完美的世界,那儿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恐惧,没有死亡,一切的美梦都能实现。然而,这样的渴望能表明个人内心的回转吗?“为了天堂的缘故”而渴慕天堂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如果只能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作出选择,人们可能因为不想进地狱而选择天堂。在秘鲁北部的原始丛林,农民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放火焚烧秸秆。火焰很是剧烈,整个世界都似乎笼罩在烟雾和灰烬中。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毒蛇和毒虫在拼命地逃离烈火。为天性所趋,它们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尽快地连滚带爬逃离火场,但来到安全地段之后,它们却依旧是毒蛇和毒虫。它们不是新造之物,欲求也没有改变。它们仍渴望回到已经离开的黑暗潮湿之地,一点也不渴望逃到的高地。它们逃离一处来到另一处的唯一欲望是自我保全。

同理,因为害怕地狱而渴求天堂,这并没有告诉我们神是否改变了他的内心。惧怕地狱,所以渴慕救恩,这种动机符合圣经,也没有错误,但它却从不是唯一的或首要的动机。施洗约翰告诫众人,要逃离那将来的忿怒。[7]耶稣告诉人,要惧怕既能毁坏身体又能在地狱中毁灭灵魂的那位。[8]在五旬节那天,使徒彼得大声呼吁听众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9]在《天路历程》中,基督徒逃向天国的原因是,他看到将临到他现居地的毁灭。然而,在真正的归信里,信徒对地狱的惧怕和自我保护会很快地被他对神的爱和对公义的渴慕所取代。在真正的归信里,人不仅是逃离他所惧怕的,而是跑向他所渴求的:一颗重价的珠子[10]、神的国和他的公义[11]。他害怕走失了,是因为他害怕找不着耶稣![12]然而,如果一个人去天堂的唯一真挚渴望仅在于保全体肤,这表明不了他内心的归信。

第三,人们可能渴望去的是一个没有神的天堂。如已经谈到的,多数人想进天堂,但他们不同意天堂原本的样子和管理模式。许多人认为,天堂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各取所需的地方。然而,如果天堂的居民有着种种冲突的想法和欲望,这样的地方怎么会存在呢?恐怕只有给每人一个私人天堂才可以,因为只有在那儿,每个人才能制定所有规则,具有完全治理的主权。圣经中提到的神会出现在这样的安排中吗?我们必须认识到,当绝大多数人有着对天堂确切的渴慕时,他们想到的不是一个所有思想、喜乐和敬拜都以神为中心的地方。天堂是神的国度,唯独他是万有的主宰,他的意志是唯一的规则。这种地方不仅是人们从未想到的,也是他们所憎恶的。

在《什么梦能成真呢?》这部电影中,一个不可知论的医生死了,去了天堂。当他站在那儿,惊叹着死后灵魂的真实性时,一个天使来到他跟前。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好医生争辩说,“如果有天堂,也会有神咯?”当天使肯定地回答他时,好医生继续问,“他在哪?”天使向上指了指说,“他在那儿。”

这一简单的对话说明了人类对神的敌意。在无法否认神的存在时,人们会用尽一切可实行的手段来压制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神的真理。[13]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致力于把神从尘世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文化、政府、教育、甚至宗教)中移除,把他简单地归到天上。在那儿,他不为人所见,也与世人无关。如今看来,在与神的斗争中,人们似乎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把他从天堂里移走,把他放到一个更高的地方。好比老师让一个捣蛋的学生毕业,好把他从自己课堂上赶走一样,人们把神放在更高的地方,只是为了进一步摆脱他。所有一切都表明一个强大且不可辩驳的事实:每个人都想去天堂,但多数人不想神在那里。

多数世人的欲望和抱负与天堂里的完全相反,这也进一步证实,多数人渴求的是一个没有神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在地上不敬拜神的人会想去那全然敬拜神的天堂呢?为什么爱罪的人会想去一个没有罪的地方呢?为什么一个对公义不理睬的人会想去一个全然充满公义的地方呢?为什么一个不在乎神旨意的人会想去一个满是神旨意的地方呢?

所有人都想去天堂,但他们想去的地方与圣经中描述的不一样。所以,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更好地重述一个人是否想进天堂的问题:在听道的过程中,神在你的心中动了大工,让你现在真的有无限渴求他的想法吗?你曾经不感兴趣和不渴慕的神现今成了你所有的心思意念吗?神的爱在你心里复苏了吗?你里面有新的变化引导你不可抗拒地归向他吗?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想进天堂,而在于他是否渴慕神。如耶稣大声所说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你想祷告吗?

在当代多数福音布道中,如果一个人积极地回答了有关自己罪的第一个问题和有关天堂的第二个问题,他会被问到第三个和最后一个问题:你想通过祷告邀请耶稣进入你的心里吗?如果这个人对自己独自祷告有些迟疑,他可能会被牧师说一句他重复一句地带着做决志祷告,而这一幕通常发生在福音布道活动中劝人信主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祷告结束之后,他便被告知说,如果他的祷告很真实,神就已经救了他,耶稣已经进入他的内心。

虽然这差不多成了当代基督教传福音的唯一方法,但我们必须问自己如下问题:此方法在圣经中有先例吗?在基督或他使徒的教导和示范中,有这个方法吗?虽然经文说,人必须接受基督作为救主,[14]但如果因为有人仅仅决定接受基督,或做了决志祷告,便认为他满足了这条经文所要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意识到基督和他的门徒们从来没有作出此类邀请的时候。事实上,他们让人得救的方式跟当今常用的有很大不同:

“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4-15)

“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要教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20-21)

值得注意的是,在圣经的所有经文中,我们都没看到基督、使徒或任何人号召人们重复决志祷告,或让他们打开心门,请耶稣进入。与此相反,我们不断地看到的是要求人悔改归正,真正地信靠耶稣基督。此时,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是否通过祷告来邀请耶稣进入他的内心,而在于,当他在听福音讲道时,神在他心中是否如此作工,让他悔改自己的罪,为灵魂得救而相信耶稣基督。

如果有人认信基督,为他欢喜是合宜的,但必须要给他进一步的训诫和警告,根据真理鼓励他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悔改相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便得救了。然而,还必须教导他,如果他的归信是真实的,还得有确据表明他在继续实践神的旨意。他必须清楚,得救不像接种疫苗以后就可一劳永逸了。如果有人真的悔改得救,他会继续悔改,在一生中逐渐并深刻地悔改;如果真的因信得救,他将继续相信,不断地依靠神。也就是说,神真实的、在一个归信之人身上作工的确据是,他会在他一生中持续地在他身上作工。如果在一段短暂的归信时间之后,这个人回到了对神的厌恶中,在敬虔里毫无长进,停止了聚会,便无经文的证据表明他的归信经历是真实的,或他是神的儿女。如果不如此警告那些刚刚归信的人,便是一个极危险的错误。

 

错误的问题和错位的信任

没人否认,如今走在街上或坐在教会里的很多人承认自己的罪,做了决志祷告,接受基督为救主,但却很少或没有结出真正归信的果子。虽然圣经教导说,会有虚假的信仰宣告,甚至此情况会出现在最好的福音讲道中,[15]但现今活在肉体情欲里的认信基督徒的数量多的着实令人惊讶!这一病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检视整个基督教传教工作、个人和大众福音传道中最流行的方法之后,我们不得已要作出以下结论:我们收割的仅是肤浅福音的庄稼,甚至只是粗浅地邀请罪人来到基督面前。结果是,多数举起手,经过走道,做出决定,做了决志祷告的人从未真正地归信。他们只是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得到的只是不称职的福音管家给出的虚假确据。他们的根基犹如泥沙,结局将是毁灭。我们必须告诉他们,人得救不仅是做出个人决定和做决志祷告,而是回转归向基督;我们必须警告他们,过往归信的证据是建立在持续至今的归信工作之上:拯救世人的神会使他成为圣洁。如果过去的决定没有持续地影响他们现今的生活,他们的盼望很有可能是虚假的。 

注解:

[1] “Shema”是旧时犹太人祷告册中的《示玛篇》,源自是希伯来语单词,意思与英文词“hear”(听)相似。

[2] 罗6:6、12,7:24,8:10、13。

[3] 罗1:21;林后3:14-15,4:4;弗4:17-19。

[4] 罗1:26-27;加5:24;提后3:2-4。

[5] 罗6:17,7:14-15。

[6] John Bunyan,The New Pilgrim’sProgress: John Bunyan’s Classic Revised for Today with Notesby Warren Wiersbe(Grand Rapids: Discovery House Publishers, 1989), 99.

[7] 太3:7。

[8] 太10:28。

[9] 徒2:40。

[10] 太13:45-46。

[11] 太6:33。

[12] 作者与查尔斯·雷特牧师交流的心得。

[13] 罗1:18。

[14] 约1:12。

[15] 太13:3-23。

图片源自网络

------------ 延伸阅读------------

保罗华许:末世,庸俗教会大行其道

【感人见证】上帝给一位丛林小牧师的爱-保罗华许(视频6分钟)

【震撼】为被欺骗的灵魂哭泣-保罗华许(视频4分30秒)

为什么有人千方百计地要把主耶稣包装成有钱人?驳恩典福音派—小护卫

读书随笔|你的教会在宣讲真福音还是兜售假福音?【健康教会九标志(4)】

——关注护教卫道  远离异端错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