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马田:拦阻人不能清楚认识信仰的四大障碍[灵性低潮3-4]
前文:
拦阻人看不清楚的障碍
人的悔改经验就和主耶稣医治瞎子一样,有些人是立刻就看清一切,有些人却必须经过好几个阶段才能慢慢逐步廓清。在这个神迹中,瞎子为什么看是看见,却看不清?为什么有些人的表现让人可以说他们是基督徒,也可以说他们不是基督徒,身份如此暧昧不明?无疑地,某些布道者要负起全部的责任,因为他们只关心这些人初步的信主工作,只注重布道会中信主人数的报告,却忽略后续的跟进栽培,信主之后就让这些人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结果他们就遇到了这问题――"看是看见,却看不清"。
但话又说回来,错误不一定都出在布道者身上,往往这一类人自己也难辞其疚。
第一、这些人常常喜欢迷迷糊糊地信,不愿看得那么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无法探究。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如此,乃是因怕看清楚之后,他们就必须做某些事,负某些责任。更何况一般愈是高深莫测、叫人摸不着头绪的宗教,就愈是能吸引人。因为信了这样的宗教,你大可迷糊一世,只要按着规矩参加宗教的仪式就行了,那多舒服呀!我看天主教能够吸引一部份人,原因即在此。可是基督教就不同了,圣经中的道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看了就不能再迷迷糊糊下去。他必须做决断,必须有所选择。这些人不喜欢这样的宗教,他们说:"你别太认真,别那么死板吧!我就不喜欢这方式。我相信基督教,但是我觉得你的观念太偏狭,太严格了",我猜这样的人你一定见过不少。可是要小心:"一棋走错,全盘皆输。"如果一开始就对基督教抱持一种迷迷糊糊、不求甚解的态度,不久他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光景正像那位只得到一半医治的瞎子,看见"人好象树木,并且行走"。他不想要清楚,当然一定看不清楚。
第二、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完全接受圣经的教训,也没有完全接受圣经的权威。
依我看来,这就是造成这种光景的最根本原因。他们对圣经没有全面绝对的顺服。如果我们能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圣经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虚心接受神的一切话语,就绝对不会有这些问题发生。但这些人却不肯如此。他们把自己的观念和属灵真理混在一起。他们说,"基本上"他们是根据圣经的。就是这句"基本上"害了他们,因为他们以这"基本"为出发点,然后照着他们自己的私意随意增删发挥。他们只接受了一部分的真理,同时也把过去旧生活里的某些观念和人生观带进来了。对于属血气的事和属灵的事,他们泾渭不分。他们一方面说他们喜欢登山宝训和哥林多前书十三章,也宣告相信耶稣是救主,但一方面却说,我们对这些道理不可太死板固守,也不可太认真执着。他们认为信仰只要"适可而止"。他们说:"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所以他们不愿意完完全全接受圣经的权威。为了让他们的信仰合乎"中庸"之道,他们就随意解释增删圣经,扬弃淘汰那些他们所认为不合时代潮流的东西,好使它符合他们心目中廿世纪的新观念。事实上,圣经是神的话,不受任何时间空间限制,而且既然是神的话,我们就应该完全顺服。我们也应该相信,神总是有他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让圣经应用在每一个世代的人身上。
第三、因为他们对基本教义没有兴趣。
有时这些人很傻,傻到竟然把研经书籍和基本教义相提并论。他们对基本教义不感兴趣,却只喜欢圣经注释之类的读物。他们说,圣经里面的教训他们愿意接受,可是前人所制订的教义之类的东西,他们却不予理会。真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竟然把研经读物和基本教义分开,当作两种截然对立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表达基本要义,圣经有什么用?如果不能引导人认识真理,研经书籍又有何价值?这些人不喜欢教义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教义会直接迫使他们作一抉择,让他们不能再做一个袖手旁观的清闲者。教义会令他们坐立不安,而读那些属灵书籍,他们则可以躺在安乐椅上,像欣赏文学作品般当作消遣。教义会鉴察我们、剖开我们,也会迫使我们省察自己。它会直接对我们说话,在它面前我们无所遁形,所以他们不喜欢。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喜欢基本教义,反对它,当然我们就不可能看得清楚。
教会制订信经,把教义和教条融在信仰里面,目的就是要让基督徒能看清楚,有清晰的思想。在早期教会,福音是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后来有些人所讲的话跟事实开始有了出入。例如有人说,基督并没有真正成了人的形体,他在这世界上只不过是一个幻象而已。此外还有其它各种异端邪说蜂出,不一而足。许多人被迷惑,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因此教会才着手制订教义,于是有了"使徒信经"之类的信经。由此可见,早期的教父们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着自己高兴制定了这些信经,而是迫于实际的需要不得不然。因为若不把真理整理出一套系统,划定一个界限,加以维护,恐怕许多人都会被异端邪说引诱了。扬弃前人为我们修好的道路不走,偏偏执意反对它,我们自然无法看得清楚,生活自然也跟着阴霾遍布,难见晴光了。充分了解并领会圣经教义,才可以叫我们属灵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第四、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正确的先后顺序接受圣经要义。
在这一方面,我是过来人。在接受认罪赎罪的教义之前,不能接受重生的教义;在清楚了解你在神面前的地位之前,不能追求重生得新生命。同样地,先称义后才可能有成圣。如果本末倒置,不按部就班,往往便会造成这种"看是看见,却看不清楚"的光景。就像买东西一样,还没有钱,就不要想买什么东西;东西还没有买到,就不要想怎么享用。不然只有徒增渴望和焦虑,令人看不清现实。这种本末倒置最后也会让人变成没有受教之心,使他们的灵性昏暗不明。变化可以说看得见,也可以说看不见,这就是变化之后所呈现两种不同的状况。
本文来源:《灵性低潮》,标题为小编另加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