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华师教师,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向他们点赞!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物理学院俞云伟、化学学院陆良秋荣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俞云伟教授
俞云伟2000年9月进入我校物理学院读本科,2004年本科毕业后在我校物理学院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师从郑小平教授,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在香港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2011年6月成为我校物理学院的一名教师,2014年6月被聘为教授,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俞云伟主要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研究,他在伽玛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原创学术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为理解相关天文现象、推进相关研究前沿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有力地带动了我校天体物理学科的发展。
他迄今发表SCI论文40多篇(含1篇 PRL和18篇 ApJ系列)。据NASA ADS统计,这些论文共被引用650次,其中他引402次(另据 SCI 统计:总引517次,他引336次)。此前他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名称是“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和伽玛射线暴”(项目批准号11822302)。
陆良秋教授
陆良秋2001年进入我校化学学院读本科,2005年本科毕业后在我校化学学院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师从肖文精教授,2011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留校工作。期间在德国莱布尼茨催化所做了两年博士后。2015年7月被聘为教授。
陆良秋主要从事功能有机分子导向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在过渡金属催化的偶极环化反应领域取得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基于对“金属稳定的偶极中间体”结构和反应性的认识,通过合理设计手性配体和反应试剂以及巧妙利用弱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系列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环化反应并成功用于合成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氮杂环分子。
截至目前,陆良秋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30 余篇SCI论文,包括6篇 J.Am. Chem.Soc.,10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Nat. Commun.,1篇Acc. Chem. Res.和1篇Chem. Soc. Rev.。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认可,他引累计1000 余次,7篇论文入选为 2016年 ESI 高被引论文,8篇论文被 Chem-Station、Organic Chemistry Portal等学术网站作为亮点介绍,9篇论文被评述性期刊 Synfacts 正面评价。
曾获得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奖学金(2011)、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16)、Reaxys PhD Prize Finalist(2013)和2次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2013,分别为第二/三完成人)等学术奖励,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国内科研院校做学术报告二十余次。此前他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名称是“绿色合成与不对称催化反应”(项目批准号21822103)。
向俞云伟、陆良秋两位老师点赞!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寒潇
文字来源:华大在线 张明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青塔 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