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打造育人新样本 线上线下共建思政金课
编者按:
2019年5月21日,《楚天都市报》A24版以《华中师大打造育人新样本 线上线下共建思政金课 混合式教学让抬头率大幅提高》为题,报道了我校发挥着头雁引领作用,打造华师特色“三全育人”新样本的事迹。同时湖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三全育人”在湖北③:华师混合式教学让思政课抬头率大幅提高》为题目转载了该文。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5月的华中师范大学,各类文化活动缤纷上演。“桂子山美育文化节”进行近半,扎染、布贴剪纸等艺术体验活动陆续开展,全校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展示各自的艺术特长;一年一度的校园国际文化节也即将拉开帷幕……
桂子山国际文化节海报
华中师范大学美育节开幕式
作为一所百年师范名校,华中师范大学一直肩负着育人育才、教师培养的核心使命。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这一年中,该校依旧发挥着头雁引领作用,多举措打造颇具华师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样本。
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茜,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与丁茜亲切握手
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到课率、抬头率、入脑入心、获得感……这些评价思政课的硬指标,在华中师大可不是说说而已。从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给本科新生上第一课,到校长赵凌云在形势与政策课为学生解析国内外时政热点,该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已有约200人次走进思政课堂。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为新生讲入学第一课
校长赵凌云“同上一堂形势与政策课”
利用信息化的发展优势,该校还积极探索将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结合,打造思政课智慧教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4门必修课搬上“云平台”。这样的思政课,面授和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各占一半课时,教师多用问题导向式、讨论参与式等方法,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社会课题分工合作进行线上线下调研并提交报告。“这样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让大家的学习自主性和效率都提高了。”许多学生说。
“桂子山上思政说” 茜茜老师环游哲学世界板块
去年8月,“桂子山上思政说”公众号也正式上线,茜茜老师环游哲学世界、萍萍老师有话要说、涛涛老师的课堂日记……手指轻点,思政课上讲授的内容在这里“另类”呈现。
陈春林是华中师大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从中学就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学。2017年,她考上华中师大,学校不仅免费给父女俩提供住处,还每月提供生活物资。“爱在华师,华师就是我的家。”今年春节,校长赵凌云上门看望父女俩时,陈春林说。她的经历也通过该校一年一度的“讲好华师好故事”活动,在校园传播开来。活动现场,还有校友捐款50万元,设立助学金专门帮助像陈春林这样的学生。
陈春林和父亲一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围绕“爱在华师”的校园文化建设,该校还打造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如国际志愿者日举办“志愿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每年组织支教活动等。同时开通“爱在华师”专题网站,打造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上个月,华中师大“洋雷锋”志愿服务队刚获评湖北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华中师范大学洋雷锋志愿队
学校树立了“大思政”工作理念,自2017年起实施“八大育人工程”,统筹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即使对学生宿舍管理,该校也通过“最强寝室”等活动,将华师特色文化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大四学生时秦都是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党支部成员。她介绍,这是一个涵盖学校本科生四个年级优秀党员代表的跨年级、多层次的新型学生党支部。平时,他们不仅有理论学习,如开展“学马列、读经典”等活动,还将理论和专业实践进行结合。成员们可以参与科研项目,也能根据兴趣选取实践应用、学术科研、教学教研等不同方向进行实践。去年12月,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马列、读原著”活动现场
用诗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用漫画解读马克思主义婚姻观……在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记者还看到《马列原著的音乐表达》《马列原著的美术表达》等多本作品集,收录的均是近两年该校学生创作的作品。
美术学院学生用碎布拼接的马克思像
华中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之一,该学院党建工作也很有特色:开展看电影谈党性、家史家训演绎大赛等活动;利用新媒体,让学生党员变成“网红”主播讲述“微故事”;构建“教授面对面”“教授开放办公时间”等五项育人制度,服务师生成长……桂子山上,这一个个红色组织引领着学生们知行并重,发挥育人育心的示范效应。
点击原文链接可阅读《楚天都市报》原内容
【推荐阅读】
520,华师人为“爱”刷屏,幕后故事动人心弦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雨欣 侯兆鑫
本文内容来自《楚天都市报》
图片均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往期推送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