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华师三名学子荣获2018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
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克服了种种人生磨难,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大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当代大学生应以大学生自强之星为榜样,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认真开展了寻访、推荐“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活动,经过校级、省级推荐及专家委员会推选等环节,向继友、黄伟鑫、孙静竹三位同学凭借自身优良品质及优秀事迹荣获2018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
向继友,2018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自立创业,先后创建宁波继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合肥厚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VR+AI技术,为企业开展党建服务工作。
黄伟鑫,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担任学院团委学生会权益调研部部长一职。他自强不息,顽强不屈,虽因少年患病,视力受到严重损害,但他凭借自身超乎常人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小学及中学学业,并在高考中取得佳绩。2017年,黄伟鑫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荣誉称号。
孙静竹,2015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现于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勤学向善,创新有为,先后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全国金奖。
下面和小诗一起走进他们的自强青春。
向继友,男,现为2018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2018年自主创建宁波继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主营。2019年与同学一起创办合肥厚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VR+AI技术,为企业开展党建服务工作。入选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立创业、身残志坚类)
抉择
向继友出生在安徽淮南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品学兼优的他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但因家庭压力只能放弃入学资格进入一家韩企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便毅然辞职,逃离了自己所排斥的循规蹈矩的生活。可作为长子的他也必须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钱,改善家人的生活状况。自己放弃了长辈眼中的‘稳定差事’,但其实也是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坚守
初入社会的向继友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无数的挖苦讽刺与怀疑常使他夜不能眠,仿佛所有东西都可以打倒他,因为他几乎一无所有。可人类最大的武器便是豁出去的决心,没有任何困难能够让他退缩,每走一步他都全力以赴,“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他赤子无畏的执着。当初对初心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对梦想的无悔。
前进
8年后向继友重新启程,再次踏上了研究生这条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与远方。”随着物质条件的日愈充足,精神上提升的需要又激励着他朝着更大的平台发展。学习改变命运是他的人生信条。短短两年,他便拿到了硕士学位,于2018年正式入学华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择马克思主义专业方向的他早已意识到,只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向继友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愈来愈胸有成竹。而这些年的辉煌成就,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人生的点点足迹。“莫欺少年穷,莫嫌少年志不休。给我一个支点,我也可以撬起地球。”他想带着这份斗志走向未来。从苦难磨砺中走出来的他心中有爱,爱生活,爱世界。他也希望能一直走下去,将自己的爱,传递给更多人。
见贤思齐焉,自强青年将成为时代之脊梁。秉持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以弘扬自强不息精神为纲领,校团委也将组织获奖同学展开宣讲活动,坚持以德行淬炼人才,校方,学生形成合力,继续挖掘身边的典型力量,以学生个体的小德带动全校师生德行修养的提高,汇聚成社会德行的汪洋大海。
黄伟鑫,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2018级本科生,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奖人。“身残志坚”是他风雨兼程的标志,“自强不息”是他踽踽独行的写照。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道路,即使生如逆旅,也用眼中点点光辉在模糊的光影里挽住火焰。在黑暗中勇敢,追寻人生闪光,不放弃责任、希望与滚烫。
1
来路惹风尘,众生皆有苦
看着普通平凡的少年,却难想他的背后是多么曲折坎坷而又让人动容的人生经历。少年时由于脑部肿瘤长期压迫视神经,致使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眼仅有0.1的视力,右眼仅剩光感,高中时几近失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黄伟鑫凭借自身超常的毅力,用放大镜和台灯艰难钻研,用认真聆听去理解感悟,用课后精思去消化掌握。这是一条注定着充满血泪的艰辛的苦读之路,一方书桌,一盏台灯,一个孤独坚守的身影,筑成了现在光辉少年的精彩人生。
身体上的残疾从来不曾阻碍黄伟鑫恣意生长的道路。黄伟鑫在学习上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苦功,也收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成就。在高中时,黄伟鑫就获得了许多省级以上竞赛类奖项,并且荣获了2017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的称号。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期间,黄伟鑫担任数统学院团委学生会权益调研部部长,用自己的力量为同学们服务。黄伟鑫更是2019年华中四校辩论交流赛“最佳辩手”称号的获得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成为了校辩论队的一员,在辩论场上散发耀眼的光彩。
2
春光无限好,前程万里长
这一次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黄伟鑫其实并不非常看重。对他而言,一个奖项所代表的荣誉也好、职称也罢,其作用不在于看这个人之前拿了多少奖,有多少职称多少荣誉,更多的是为了表彰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的人,他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努力,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对于那些过去的荣誉和奖项,黄伟鑫也始终秉持着淡然冷静的态度。“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对过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督促。它提醒着我自己,要想在未来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就应该持之以恒地奋斗与拼搏。”
作为全国自强之星、中国高校青年代表,黄伟鑫认为当代青年最应该具有的就是逼自己一下的精神。我们都处在一个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当中,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很多人都会选择放自己一马,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选择是正确的。青年人更应该懂得奋斗和争取的价值,拥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在勇于尝试的过程中去探索未来的机会与可能。
黄伟鑫的未来是在自强中书写的奇迹,是一程一程的跋涉,一山一山的攀登过后看到的风景。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暗里有光。遥遥无期,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即使生来艰辛,也有更加值得的人生在前方等你开拓。
见贤思齐焉,自强青年将成为时代之脊梁,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校团委以培养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和选树大学生自强之星、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学生典型,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造良好的第二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孙静竹,2015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现于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大学期间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双杯”最高奖项。入选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技创新类),其缓解“管贩矛盾”,规范“管贩关系”,构建“新型管贩关系”的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我们常说要“向阳而生”,而孙静竹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太阳,不懈奋斗以积蓄力量,在管贩问题的解决中释放温暖与光亮。创新求变,无畏失败,奉献社会,青年自强。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大学期间,孙静竹的三年成绩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五十余项。同许多刚入校的同学一样,大一时她也感到迷茫无措。
在参加博雅计划的面试后,孙静竹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开始奋起直追,在后来的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们还笑称她为“年级黑马”,赞誉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认真。为了完成课后研讨作业翻阅几十篇文献,为了保证听课质量提前阅读老师的推荐书目,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各方搜集资料学习。孙静竹的努力给了她创新求变的能量和底气,让她找到了可以发光发热的平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孙静竹的际遇在一次社会调研中,她看到了生存的无力与艰难。一位居于危房的水果商贩在城管令其搬离危房时抱起自己患软骨病的孩子说道:“一定要拆迁我就把孩子扔这,反正我们也活不下去了。”城管基于职责和安全令其搬离,可摊贩的生计也无从依附。
类似的管贩矛盾在调研过程中深深地触动着孙静竹,她思索着,“我的所学能否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组建了解决“管贩问题”的团队。她们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采访数百名流动摊贩,多次与城管交流,遭受过质疑与误解,经历过失败与挫折,背后的艰难也非言语能表,但诚挚坚定的信念让她们坚持下去。
最终,她们探索出了以“全民自治”为核心、把政府协同下的新型治理模式引入城市治理中的方案,最终项目作品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特等奖。随后她们又推出了“大城风贩”APP为政府管理流动摊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她们为“管贩问题治理”所做的努力像束束暖阳,驱散阴霾,温暖人心。
无惧失败,美景在沿途
“我认为事情的价值是我在这次经历中收获了什么,而不是成败的结局。”大一博雅生面试的失利让她意识到学习是在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科研项目初期评委的否定让她反思团队的技术知识盲区,实地调研中受访者的抗拒让她亲触到管贩问题的现实状况。无论结局如何,我已收获沿途的宝藏,自信乐观向上成为了孙静竹最亮眼的标签。
一路走来,孙静竹像个散发满满正能量的小太阳。沉淀自我,潜心向学;心系社会,用所学为社会发声,无惧失败,乐观前行。自强之品格塑造有志之青春,吾辈青年当自强。
见贤思齐焉,自强青年将成为时代之脊梁,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校团委以培养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和选树大学生自强之星、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学生典型,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造良好的第二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奥
来源:校团委供稿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