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与使命丨百年华师故事,讲出教育最美的样子!

华小诗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8-28



初心 爱心 教育心

师魂 校魂 中华魂

120分钟

8个故事

一场华师故事展映会

将华师人的百十年来的

深沉家国情、立德树人志、教育强国梦

通过身边人的讲述

生动地展现在师生面前



2019年9月9日、10日晚,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第四届华师故事展映会暨"庆祝新中国七⼗华诞 弘扬新时代尊师⻛尚"主题教育在音乐厅举行。



本届华师故事又有哪些动人的篇章?
让小诗带你走近现场——
开场大合唱:《保卫黄河》


开场大合唱 《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晚上19:00,展映会正式开始,主旋律沛然而起,灯光随之渐起,来自华大艺术团的合唱队员高低错落于舞台,用一曲校友光未然作词的《保卫黄河》唱响了在血脉里传承了八十载的家国情怀。台上红旗翻滚,台下思绪纷飞,大家很快被带到了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


01

《张光年:黄河大合唱》


讲述人:严辉



     

8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就读于我校前身中华大学。他积极投身爱国活动,组织排演话剧,给自己取名“光未然”,就是光将要燃烧的意思。他16岁入党,22岁写出传唱至今的成名作《五月的花海》。


抗战期间,光未然受伤,在前往延安治疗的路上,黄河的咆哮、船夫与黄河的英勇搏斗以及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苦难,让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不屈生命力,于是一气呵成创作了长诗《黄河》,并交给了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两位年轻艺术家的才华在那个特殊的时空相遇、碰撞,合作出了这首被称为文学与音乐“珠联璧合”的经典之作。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80周年。再次传唱这首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依然会被它宏伟澎湃的气势、深厚的民族风格所感染和震撼……



02

《刘介愚:不变的家国情怀》


讲述人:刘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因财政困难一度号召精简人员,爷爷带头将病休在家的奶奶列入裁减名单。自此他一人扛起了整个家庭,去世时家里除了一台电视和冰箱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讲起华师老校领导刘介愚先生的故事,孙女刘敏不禁红了眼眶。“1989年,爷爷将所有积蓄捐给了他无限热爱的桂子山,‘我已有80岁了,已非来日方长了,我口口声声说热爱师范教育,该有所行动了,现将1万块钱捐给华师,以表达对师范教育的热爱之忱。甚觉贡献微薄,请不要公布真实姓名……’”


永葆松柏之贞,不忘红旗之誓。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无私无我的革命奉献精神。刘介愚先生一生清贫,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份永不褪色的精神遗产。


03

《邢福义:寄父家书》


朗读者: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1956年(21岁)九月十六日

父亲:

孩子已被留下来在本院本系——华中师院中文系当“语法学(及修辞学)”助教了。这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啊!


1977年(42岁)

十月二十二日

父亲:

这些时,一天当做两天用,是在紧张中度过的。今后上大学,又实行考试制度了。我们正在要求米米复读功课,以便应考。湖北省的高考时间是在12月初,米米能否考取,我是比较担心的。


1985年(50岁)

八月二十四日

父亲: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华中师范学院”已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您以后来信,都请写: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9年(54岁)

五月四日

父亲:

今后几个月,大概是最忙的几个月。五月,开文化语言学会,在武汉;六月,开现代汉语编写工作会,在武汉;六月起,接待美国李英哲教授的来访;八月,赴杭州参加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九月,赴英山搞方言语法调查;十月去美国,回国后召开湖北省语言学会年会…事情可真多!


几十年的父子书信,从学习到工作、从工作到生活,字字初心、句句深情。由新闻传播学院学子朗诵的邢福义先生的《寄父家书》,道出了先生对祖国和教育事业的热爱。永葆家国情怀,求索教育强国之道,这就是华师人的“初心”。


04

《笔记:笔笔都是华师记忆》


讲述人:李长弓(校友)


30余本笔记,承载的是四年如一日的一丝不苟;几十年前的回忆,充斥着对母校和老师的爱与感恩。字迹工整,始终如一,从不虎头蛇尾;行列整齐,端端正正,绝不歪斜潦草。这是李长弓从他的老师张舜徽先生身上继承到的,字如此,人亦如此。



刚入学时,张舜徽先生抱出一捆旧毛笔,告诉李长弓,这是他用三年时间誊抄《说文解字约注》所用秃了的毛笔。270万字的手稿,工工整整,一笔不苟。张舜徽先生无论讲什么课,李长弓每讲必到。有一次先生却把他拦在门外,叫他不必再重复听自己课,让他到图书馆看书去。张舜徽先生用那沅江湖南腔甩给李长弓一句他至今仍觉振聋发聩的话:“李长弓,我告诉你,黑板上没学问,学问要靠自己伏案!”一言既出,醍醐灌顶,李长弓在职业生涯的几十年中,始终牢记先生的教诲,将自主钻研变为了一种贯彻终身的习惯。


05

《蓝墨水的上游是长江》


讲述人:王勤业



“华师就像一个家,充满爱与关怀,柔软而体贴。”这是来自台湾的教师王勤业对华师的评价。


来华师前,王勤业已被“忠诚博雅  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所深深吸引。他喜欢华师的桂花,喜欢它的淳朴淡雅;他喜欢华师的食堂,喜欢它的人情味;他喜欢在华师的工作,喜欢它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他甚至不忘在现场和学子们互动分享在武汉“吃辣”和“抗冻”的经验,给现场带来一阵欢声笑语。


有感于余光中先生十几年前来到华师写下的《桂子山问月》的诗句,如今的王勤业身在桂子山,用亲身实践书写自己的华师故事。



06

《绿魂》


讲述人:黄双全及生科院学子



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黄双全老师执着于出版了一本小书《四季芳华桂子山》,这本书收录了桂子山上520多种植物,一一进行了介绍。黄双全说,回望历史,学校从昙华林到桂子山,一代又一代的华师人筚路蓝缕、拓荒植绿。那时没有机械可用,大家全部都是手工作业,用铁镐、锄头挖坑培土栽种树苗,从山脚的水塘肩挑手提取水浇灌,让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变成今日满园春色、四季飘香的桂子花园。章开沅先生曾说:“大学之中不仅要有大师,也应该有大树。我们不仅要为大师立传,也应该为大树立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记录下桂子山的植物故事,何尝不是记录下华师学子的成长历程,以及一代又一代桂子山民对母校炙热又真诚的爱。


诗人海子曾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桂子山民的日常就是“面朝南湖,四季芬芳”。四位年轻学子和黄老师一起,解读了桂子山上的海棠、香樟、桂花、蜡梅四种植物的人文内涵。春之海棠朴实,夏之香樟忠诚,秋之桂花博雅,冬之蜡梅刚毅。四季植物正润物细无声地向莘莘学子们传递着华师精神。



07

《写给总理的一封信》


讲述人:王潇和公费师范生代表



王潇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下岗,一直在靠零工维持生计。在读高中的时候,爸爸为了给她买一条心仪裤子,还和售货员低声下气地讨价还价。这段心酸的回忆鞭策她一直刻苦学习。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但是高额的学费却是家中无法承受的。



2007年7月24日,王潇终于收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华中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首届公费师范生中的一员。当天晚上她就给时任总理家宝同志写了一封信,感谢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圆了她的华师梦、教育梦。



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王潇收到了总理的回信,温总理在信中鼓励她好好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而王潇也不负所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又毅然到偏远的崇阳支教,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光和热。如今,王潇成了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一名老师,她与母校的情缘和故事仍在继续……



马敏教授回忆了当时把总理的信送给王潇同学的情况,并对公费师范生提出寄语。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


今天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学校在华师故事展映会现场举行了礼敬教师的环节。

 






舞台上,新进教师们在歌声中手捧百合花束

献给荣退教师们

荣退教师们则为新进教师佩戴校徽

新进教师代表进行入职宣誓

勇担新时代教师职责!


08

《携手共筑“华师梦”》


讲述人:赵凌云校长



风雨百年,华师的发展凭借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华师人的涵养和气度。回望历史,大家宗师开拓先路,代代学者薪火相传。展望未来,再过四年,华师将迎来120年华诞,这意味着华师走过了两个“轮回”,走到了辉煌的“双甲子”时刻。对于2023年的华师,赵凌云校长有着自己的“双甲子梦”“桂子山学派”已经树立;教师教育领军地位已经确定;以教育学科为基础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已经形成;面向新时代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完备;以信息化为引领的教育现代化新进程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际化推动的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战略的开放化发展格局已经成型;以“林、山、湖”为文化底蕴的四校区布局‍‍已经实现;现代大学管理‍‍与保障体系已经完善;“学校+校友校董”发展共同体已经建成。



这十大愿景就是赵凌云校长的华师梦。在“双甲子”的时空坐标中,华师人要“登高”,站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战略高度展望华师的未来,更要“望远”,思索面向2023年以后,如何把华师推向新的台阶,带向第二个“双甲子”。




华师故事主题曲《桂花谣》响起帷幕落下


观看展映会的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孔祥恩,洪山区区长林文书等应邀出席华师故事展映会的领导和嘉宾,与演职人员合影。

演职人员合影



华师故事

我们明年再会!


百年华师孕育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回忆听完八个华师故事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感受吧



这堂极具亲和力与感召力的爱党、爱国、爱校的思政“故事会”,以德育引领教育,用致敬表达崇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在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全体华师人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育强国使命”的精神洗礼中汲取理想信念给养,认真检视与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差距,深入思考学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守初心、担使命的努力方向。


没能来到现场的山民们也不用遗憾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收看回播哦



今年的华师故事展映会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华师人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一代代、一辈辈未来的你也会拥有自己专属的华师故事
华师故事福利持续放送ing


在本条微信推送后留言


点赞数排名前10位的留言者获得华师故事主题购物布袋1个

点赞数第11-20位的留言者获得定制卡套1个

点赞数第21-30位的留言者获得华师定制手环1个

截止时间:9月11号晚8:00


推荐阅读青春在讲台上闪光,5位老师的故事让华师学子落泪…… 今夜,华师校园为教师点亮! 华师2019级研究生大数据火爆出炉!男女比例竟然是......
为教官画像!华师学子用画笔记录军训、礼赞祖国! 华大学者|赵蕴杰:在学术道路上敢想,敢做,敢坚持!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曹世生 文心莹 李沁园

文字:曹世生 文心莹 李沁园

图片:华大记者团•摄影组 陈希昌 张帆 富周轶 陈磊 敖丽娟

视频:华大电视台 闫亚洲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