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日记②丨“走出去,去一线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一批批华师人不顾安危、不计得失,奋战在抗疫一线。


他们中,有逆行而上的校医院医护人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突击队队员,有日夜待命的后勤保障人员,有迎风而立的校园卫士,有温暖人心的宿管阿姨……


这些普普通通的华师人,用责任与信念,构筑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华师之墙”,守护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抗疫过程中,他们留下了或心酸、或温暖、或平凡、或热血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日常。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战“疫”华师人,听一听他们的真实故事,感受温暖人心的战“疫”力量。






等你,在桂子山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 洪峰





1月24日,大年三十,却没有年味。我主动代替不在汉的同事在学校总值班室暨疫情防控值班室值班。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还有刚挤进来的单人床。第一次在工作中度过除夕,很有意义。除去驻外工作期间外,第一次没能陪同父母过春节,有些遗憾!

2月4日,前两天,海外校友和各界华人朋友捐赠的12000只医用口罩和5000件防护服运抵学校,真是雪中送炭啊!这批物资能顺利抵达,大家克服了购买、运输、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很多困难,很不容易!严冬里有这样的亲情和爱心,让我们足以继续饱满的活着!
2月13日,疫情发生后,20位外籍教师和博士后工作人员留在桂子山。联系所有外国专家,逐一上报情况;及时告知疫情最新消息;帮助部分外国专家撤离回国;为留下来的专家提供生活服务……外事无小事,每个环节都必须细致到位。特别感谢这些留下来的外教,他们的这份厚爱与坚守,这样的“命运共同体”,给了我莫大的感动和鼓舞
2月18日,1993年来武汉求学至今,近30年的光阴留在桂子山。尽管家有两位八旬老人,身体欠佳,还有焦躁的高三党正在备考,我还是参加了学校党员突击队。重重的物资“扛”在肩头沉甸甸的,也压在了我心头。当年,在家务农的父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是这样沉沉地扛过一年又一年,将我们艰辛养大。现在的我,努力着像父辈一样做好一名“搬砖工”,与战友们一起“扛过”时艰。
2月28日,今天是女儿高考百日誓师点日子,这一届高三孩子,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此刻的闭关自学、备战高考,更是史无前例,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师生都将载入史册。愿身处斗室的天下学子,珍惜眼前安静的书桌,心怀天下芸芸众生,期待你们破茧成蝶!


远亲不如近邻


图书馆 梅雪




2月10日,小区业主群里一位年轻人建了一个买菜群,看到他太辛苦,有些力不从心,我提出了组建志愿者团队的想法。就这样,我俩和几个热心邻居组成了10多个人的志愿者服务群,我负责登记、收款。我们的团队里,只要是党员,大家一进来就亮明身份,表明有苦活累活自己会冲在前头,不怕危险,这个时候,“党员”这两个字眼在我眼前分外鲜活生动了起来


2月19日我们结合小区居民的需要,做了一个大团购,订单加起来一共477份,超过1000份的物资发放,重约5吨。由于货物量大,取货居民众多,1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几乎全员出动,卓刀泉派出所、社区民警和治安队也都安排人手过来帮忙维持秩序,整整一天才发完。我们中年龄较大的徐姐说:“国家有难,我们能出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累!”朴实的话语令我动容。

 

2月20日,这段时间为了响应学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举措,图书馆加强了电子资源保障服务,我所负责的新媒体这边也加大了电子资源使用的推广力度。2月3日起,我们以每天一条微信的频率,从VPN的使用、帮助老师建网课、免费学术资源汇总到疫情研究科普类文献,将可网上获取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供给师生。加上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能停下来,连续的工作使我感到十分疲劳,晚上睡觉的时候两只脚都抽筋,可是工作还在源源不断的过来,我提醒自己:要咬牙坚持。同事们送来的关怀让我感到暖心,大家都在奋战。


2月29日,志愿者辉哥在工作群里说,前几天他的母亲高烧,全家人都在怪他,他赶紧将母亲送去医院,医生诊断后说只是普通的病菌感染,他这才放下心来。不过,他又说:“如果志愿者工作还有需要,我还会再上!”这时,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已扩大到20余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平凡人披上铠甲,做寒冬里的“守夜人”,我们才能早日见到春暖花开!


《湖北经视》采访报道↑↑↑





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出版社  杨扬




图左为杨扬
2月13日,甘肃的好心人给我们捐了65吨苹果。明天,我和洪山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要把这些苹果运到各社区街道和隔离点。隔离点的志愿者们他们冒着更大的风险,更辛苦。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也一样,我去了两次洪山街街道办和防疫指挥中心,他们每个人都在忙前忙后。其实我们这些志愿者都是些小事,但我相信,每个普通人发一点光,这座城市就会有太阳。
2月20日,下午接到通知,要去汉口团市委拖500床被子到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方舱。起初只有5辆车过去,不一会儿,小伙伴们陆续得到消息,很快去了十几辆。这是我自封城以来第一次去汉口重灾区,过二桥卡点的时候,交警冲我挥了挥手,那种不需言传的力量很快就溢满了心间。谁说这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呢?
2月21日,今天下雨降温,早上9点半就赶到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方舱。今天的任务是把军大衣拖到方舱里面,分发到1047个床位上摆好。一包里面有8件军大衣,又重又大,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水也不敢喝一口,直到下午五点多才把整个方舱的军大衣布置完。下楼的时候,看到墙边堆成山的成人纸尿裤,眼睛不禁有些模糊了。
2月24日,晚上接到求助,送一位年轻妈妈回家。在车上她问我:作为一位妈妈,冒着感染的风险在外做志愿者,传染了孩子怎么办?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尽管我们的任务几乎都不会直接接触医患,尽管每次回家,我都从头到脚消毒,可是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感染的风险,我这何尝不是赌博呢?可是,在路边等待的间隙,看着空旷的街道和阑珊的灯火,有一种悲伤涌上来。其实每一个人就像城市的一个细胞,渺小得肉眼看不到,却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觉得我应该走出去,去一线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2月28日,又是一个有雨天,今天要去武东收费站拖消毒水。其实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武东收费站,现在变成了货车、警车、军车和防疫车辆的集中和转运地。雨越下越大,大家都没有带雨衣,但干活的劲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我刚加入团队的时候,团队里有20位小伙伴,现在翻了一倍。没错,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雨更不可以。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化学学院教师 吴安心





吴安心连夜制作鞋底消毒池
1月18日,开始在小区内进行巡查、劝导,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还坚持写《抗疫日记》来记录自己在直面疫情过程中的想法以及一些好的做法,并分享给自己的研究生,希望能够借此感染、引导学生,能让他们在大灾大难中体验生活世情。
2月16日,自从1月18号得知疫情消息以来,我每天都去小区巡查,妻子紧张担心地哭了好几次,劝阻我不要管闲事!可是我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尽管是义务职位,但这份责任都要扛!社区干部更是硬着头皮往上顶!换位思考是办好事情的前提,一味起哄,围殴官员是不对的,至少我们社区领导一直都坚守在一线,几十天都在办公室度过,害怕回家感染亲人!
2月17日,接到浙大吴金龙教授对我们金桥社区捐赠的口罩、手套、喷壶及其他用品的快递单,很高兴他一家人的爱心,社区收到信息也十分感激!的确社区员工不能裸奔的工作,防护资源有限!同时也接到天奇师弟的捐赠,我感谢,我感动!
2月19日,在东湖名居业主群,我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各位业主们,社区组织了一批志愿者服务我们广大业主,由于政府部门资源有限,我期望各位业主自愿捐款为志愿者提供一些基本生活物资,如牛奶、酸奶、矿泉水、方便面等,便于他们更好工作!我个人已经购买了七百元的东西送去了!如果还有爱心人士愿意帮助捐资,请在微信群里捐献,金额不限!”

2月22日,灾难时刻验英雄!真正富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的民族铁血战士,此时会不计个人安危,逆向而行,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他们勇敢、他们行动、他们实干、他们坚定、他们有定力有担当!



科普战“疫”是我的使命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王欣





我们都在守望武汉,期盼武汉早日康复,重新绽放美丽!
1月20日,今天很多微信群都在谈论新冠肺炎的事,似乎很严重。原本答应了双方父母过年团聚,但是为了彼此的安全还是决定改期。实验室的研究生们正在陆续回家,我找出十几盒一次性口罩交给他们。春运在即,希望不要引起大范围传播。
1月23日,情况急转直下,武汉已经“封城”。不知道疫情到底会有多严重?我又能做什么?我给本科生们留言并尽力劝说朋友们加强防范,我掌握的医学和生理学知识对疫情防控有用。今天新建了《战胜疫情》的文件夹,写下《以平和的心态度过危机》文稿,但愿可以帮助人们正确防护、增加信心。
2月4日,学院1月底成立了专门的抗疫科普创作团队。我创作的《一位疑似患者的告白与提醒》《科学理性地对待返程》《用人类的智慧战胜病毒》《武汉:致敬逆行者》等稿件通过校内外多家媒体向外推送。疫情期间谣言满天飞,科普创作要格外慎重,不能出现知识性、政策性错误,文字要反复斟酌。武汉教育电视台、长江少儿出版社等单位都联系我做抗疫科普和宣传,我必须加快创作的速度。
2月14日,这段时间写了《防疫期间的亲子阅读》《高校师生共同抗疫》《认识我们的肺》等稿件。今晚我还给小读者们寄出了一样特别的礼物——《菁菁和她的魔法森林》在喜马拉雅的全部音频上传。年前音频已经做好,一直没有时间上传。生态教育要从少儿做起,保护地球要从根源做起,希望孩子们从小热爱自然、善待生命。
2月28日,国内疫情渐渐平稳,我一边网络授课、指导本科生、研究生,一边把科普创作的重点逐渐从抗疫转移到生态教育。我给华师附小做了网络演讲,同时也在联系科普界、教育界的朋友一起进行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疫情结束之后,防疫教育、生态教育要常抓不懈,这样人们才不会麻痹大意、重蹈覆辙。祈盼国外的疫情早日缓解!愿全世界人民经此劫难,同舟共济,守护好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



疫情之下,教学、科研两不误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汤学兵





1月26日,今天原本计划返回武汉看望岳父母,带着爱人和孩子驾着满载特产的车子到了高速路口,发现路口站满了查岗的工作人员,“高速封了,禁止通行”我们只好扫兴而归。我知道,短期内回到武汉已是奢望,必须把自己和孩子烦躁不安的心给稳定下来,否则长期封村封路的日子将令人崩溃。
2月7日 ,今天孩子已经开始上网课了,学校对老师们的线上教学提出了要求,我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这个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了。时强时弱的手机信号,未安置网络设备的老房子,唯一的电脑还要保障孩子正常上课,这着实给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好在住在附近的堂哥家安装了WiFi,在协商之下,我找到离wifi信号最近的车库,找来一张桌子,摆上一台电脑,于是这里就成了我陪孩子以及给学生上课的“临时教室”。我想条件之简陋,可以跟抗日战争时期华师在大理办学的教室有得一拼了!
2月18日 ,今天上了一天的网课,真是成“网红”了。为了8:00到9:40的《财政学》课程,上周我就将萨缪尔森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发给了学生并提出让他们讲解的要求,学生们对该文献准备非常充分,讲解非常清晰,这堂课不出意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让我明白鼓励学生研读经典文献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在下午的通识课《中国区域发展与布局》以及晚上给硕士研究生带来的《区域经济学》课程中,我结合疫情抛出了几个问题给同学们讨论,大家都积极发言,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看来我对线上教学质量不好的担忧是多虑了。我想疫情肆虐的态势可能对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人因为疫情失去了生命,那么活着的人就应该倍加珍惜或学习的机会而不懈地努力!
 2月24日 ,望着老房子前大片的稻田,我不禁想到了家乡的脱贫攻坚之路。往年今日,养殖大户们早就开始到城里买饲料喂养龙虾了,但是今年疫情封村封路,龙虾养殖的生产资料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如果销售市场又受到影响极大的萎缩,那么今年农户们收入将锐减。于是我积极与村支书取得联系,并在他的要求下前往村委会了解情况戴着口罩,坐在相隔两米远的位置,我开始询问农户们的养殖情况,开始了别样的社会调查。
2月27日 ,作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2018级法经班的班主任,在团支书的邀请下参加今晚的“居家谈疫情”线上主题团日活动。想到同学们在家受疫情影响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我收集整理了代表疫情日渐好转的数据为他们进行疏导。我通过QQ语音询问同学们所处的地区和疫情情况,并将疫情数据分享,帮助大家调整心态,并建议大家发挥专业特长尝试撰写疫情相关论文。


感谢文中各位老师的日记支持!






【战“疫”日记征集】

欢迎广大师生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亦或是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感人温暖的事情,来稿请以“姓名+战疫日记”的形式命名邮件,发送到邮箱地址:huadaguanwei@163.com,期待您的来稿。



推荐阅读

  ▷华师学子!到!

有一种守护,叫伴你“疫”路毕业!

请收藏!宅家学习这份图书馆服务指南超实用!

全网爆红!华师校友英文抗疫演讲听得让人热泪盈眶!

《爱在华师,同心抗疫》 微视频致敬最美华师人!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华小诗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