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华师学子的多彩生活!
你是否也有过曾经坚持的热爱?
热爱一种奉献
热爱一项技能
甚至热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当这份热爱被拾起
当这份热爱被赋予坚持
它将焕发万丈光芒
一念既出 万山无阻
一起看看华师学子
如何用热爱与坚持
演绎精彩人生
张锦松
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和“小红人”们一起打包刚刚收集的旧衣物。衣服铺满整个屋子,“小红人”们繁忙地穿梭其中,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批衣物将被送往湖北慈善总会,在进行清洗与消毒后再次转寄到远方的山区,那里有一群孩子急切地盼望着他们的“新衣服”。
他是来自2018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张锦松,也是圣兵爱心社的社长,旁边的同学是社员,也是他的伙伴。大三的他已获得过两次省级公益环保类奖项,同时,他也是2019年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之一。像这样的公益活动,在大学期间他已经连续参加数十次了。
高中的时候张锦松就加入了雷锋社,会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进入大学之初,他也坚持在这个领域服务,选择加入了圣兵爱心社这个爱心公益类社团。“是共情而不是同情,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张锦松一直记得一位老人曾对他说的这句话。“我认为,帮助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收获的过程。我们与孩子之间更多的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是一种互相的状态:你能帮助他们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也能帮助你了解更多。”
2019年暑期,张锦松作为爱心之旅的副队长去了郧阳县的谭山中学。他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最终选择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为资助对象。除此之外,他们在当地还开展了素质课和支教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完善了,政府的精准扶贫实实在在落到了贫困家庭之中。”张锦松对这次的经历印象深刻,他认为他们能做的,就是带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让那些孩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一日圣兵人,终身圣兵人”,张锦松深深地被圣兵爱心社的社团文化所感染,他坚定地表示以后也会坚持在公益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结合自己的专业,他也希望自己以后的工作能更多地下到基层,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希望在志愿公益的路上,大家都能秉持初心,不管你是处于什么阶段,都能有时间停下来,回望自己,然后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进步。”
马晓曦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
这是梅葆玖先生在京剧《大唐贵妃》里的主题曲《梨花颂》中的一段,也是东乡族少年马晓曦最喜欢的一段。来自2019级历史文化学院的他,在初中时期就爱上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我们处于极其贫困的山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我初中的时候听别人提到过京剧,听完录音带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从此以后便对京剧一往情深。”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曲《梨花颂》却让他深深迷了这么多年。
马晓曦来自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那是一个西部的贫困山区。谈及最初学习京剧的经历,他至今感到遗憾。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他们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马晓曦平常便只能通过听一些段落、看一些视频自学模仿,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在操场、在宿舍练一下嗓子。他感叹道:“我们那没有了解京剧的人,也没有可以去请教的人。唉,太悲哀了!”
“我喜欢旦角的贵妃醉酒《梨花颂》,老生的《空城计》《定军山》,花脸的《铡美案》。类似的上乘作品我都很喜欢,因为里面透露出一种其他文化所没有蕴含的意味。在唱腔与念白之间,流露着京剧艺术独有的高雅与深沉。”在马晓曦看来,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的国粹,它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虽然京剧曲高和寡,逐渐式微,但依然有诸多的京剧演员坚持着,亦有诸多的“票友”热爱着。京剧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华夏文明蓬勃的文化自信。
提及对未来的憧憬,他也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训练。但他认为,将京剧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爱好,作为一种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寄托,能够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去进步,也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情了。“我不以此为生,也不以此去赚噱头。在保持一股源源不断的热情的情况下,坚持热爱京剧本身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在采访中,马晓曦一直提到“我们”,但他却说这只是理想状态下,他想象中的众多与他一样热爱京剧的年轻人。“人总要有点儿期待嘛!”马晓曦就是这样一个孤独而浪漫、充满热爱且忠诚的曲艺人。
马予欣
“一二三哒四,五六七哒八。”练舞室里,2018级新闻传播学院的马予欣正带着队友们紧张地准备着湖北省健美操比赛。整齐的步调伴着有序的口令声,踢腿抬手间都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无限的活力。“手斜上45度,打直。”她不时温馨地提醒到。像这样的练习她每个星期要进行十多个小时,加之最近在准备五个比赛,训练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她与舞蹈缘起还要追溯到三岁时的兴趣班,后来由于热爱,舞蹈成为了她坚持了十七年的爱好。从最开始的中国舞到啦啦操,再到现代舞,马予欣不断地学习新的舞种。“我真正爱上舞蹈是在高中啦啦队里的时候。”那时队里的女生都是因为兴趣而相聚在一起,大家氛围非常融洽,后来到了大学,马予欣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新闻传播学院啦啦队。随着自己能力的拓展,她能够去“扒”一些自己喜欢的舞,并指导队员,一同成长。
校内关于体育和舞蹈的比赛,马予欣基本上都会参加。她觉得一方面能展现自己所学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为学院争光。2019年的校园舞蹈大赛,她所在的舞蹈队凭借一支《碇步桥水清悠悠》拿到了全校一等奖。一群非专业的“过桥少女”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临时组队,她们用汗水和努力惊艳了所有人。“不管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努力付出了,都会有回报的,结果都是看得见的。”马予欣回忆起那段充实而幸福的时光说到。
“在学习舞蹈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父母的不支持。”大一暑假,马予欣想报名参加中国舞教师资格证的集训。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每天要训练八个小时,超额的训练量和密集的训练时间耽误了她的专业学习。她父母希望她能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学业,而不是把整个暑假“浪费”在舞蹈上。最后倔强的马予欣用攒的家教费和省下的生活费背着父母偷偷参加了集训,并以综测第一的成绩成功考上了教师资格证。“爸妈相信我的能力,只要我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他们相信我肯定能做好,他们只是希望我有选择,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事。”
问起舞蹈是否耽误学习时间,马予欣说道:“肯定会有影响的”,但她是一个期待全面发展的人,不希望把自己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支撑你的东西越多,人的状态也越平稳,就像一个三脚架一样,不求在每个方面做到最好,但我可以在每个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马予欣来说,平衡时间的秘诀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她的朋友们都觉得她是一个很拼的人,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小马冲呀!小马快冲!”她就是这样陷于忙碌、享受忙碌,利用其所能够利用的时间,在学业上做好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热爱。
舞蹈对马予欣的意义大概就是重塑了她的性格。小的时候她是一个比较内向、自闭的女孩,不会和别人打交道,也没有什么朋友。因为在舞蹈上出色的表现,老师会将她放在第一位领舞,从那个时候起,她在别人的认可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和自信。“我开始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把它坚持到底。”谈起对未来的希望,马予欣信心满满,立志以后也会继续坚持跳舞,为成为一名兼职的舞蹈教师而努力奋斗。
舞蹈室里的灯,十点了还没熄,只剩马予欣一人还在练习着自己的舞蹈,这是带完队友后少有的个人训练时间。夜空里,这一盏微光轻轻地摇曳着,微莹而又生生不灭。
鄢思凡
“有些事情不是你喜欢才去做,而是你做了以后才喜欢上它。”2017级历史文化学院鄢思凡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深深地爱上笛子。
大一军训期间,他看到笛箫协会的招新宣传,为了让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他加入到了其中。本是一时兴起,渐渐地,他却发现,自己早已习惯在一天繁忙的课程结束后到露天电影场吹一首曲子,似乎少了这一环节,一天便少了些什么东西。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年的练笛时光,他从未有过一点放弃的想法。除了对笛子的喜爱,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也成为他坚持的动力。他说,每天晚上和笛协的小伙伴们聊天,逗趣,笛协这个大家庭让他感受到欢乐与温暖,带给他精神的慰藉,使他收获了友情。
从最初的“菜鸟”到如今学弟学妹口中的“大佬”,鄢思凡练笛的这三年时光带给他无限的成长。在他学习笛箫的过程中,笛子成为他的挚友。夜色中,露天电影场里,只要一曲悠扬的笛声,所有的烦恼便荡然无存,内心顿觉恬然安静。鄢思凡之前是一个内向的人,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三年,因繁重的学业养成的内向性格,在这几年也逐渐得到改善。”鄢思凡说到。在每一次参与和策划演出活动时,他都亲力亲为,主动和人交流,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因为笛箫,我收获了友情,邂逅了爱情。”他说。
三年以来,鄢思凡参加了数不胜数的演出活动,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上半年的国际文化交流节。笛箫协会与京剧社代表中国进行展示。鄢思凡说:“每当我们吹响《茉莉花》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留学生来到我们旁边一起唱歌跳舞。”激动与自豪如同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流动,同时他也深切地感受到民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喜爱。
在未来,鄢思凡准备将笛子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延续下去。“完成学业后后,我可能会从事一段时间的教育行业,然后开一家琴行,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乐的教学。”鄢思凡分享着未来的规划。
短短的一根竹笛,让少年为之魂牵梦萦。将热爱与坚持演绎到极致成为了鄢思凡的真实写照。
刘向东
有一个青年,在偶然路过光谷地铁站的献血屋时,在心底萌发了在大学期间总要为社会做些事情的想法,于是便开启了他的献血“生涯”。
鲜红的血液顺着管道流向收集瓶内,2017级新闻传播学院刘向东心里充满了愉悦舒畅。对他而言,这200毫升的血液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能够派上用场,间接地帮助他人,他便感到心满意足。
“我们去献血,为的不是得到献血后的什么补偿,或者别人的夸赞,只是想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他谈起自己献血的初衷。
的确,失去的这几百毫升鲜血可以再生,但生命就只有一次。从那时起,他便对自己许下了每年都要去献血的承诺。今年,他如期守约。可承诺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为此他也曾和家人有过摩擦。
刘向东开始献血的时候,家里人是反对的。家人觉得刘向东瘦瘦的体型不适合献血,“但是能否献血不仅仅是通过外形的胖瘦判断,而主要是身体素质是否良好、血液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刘向东说,他每天都会坚持跑步,也热衷于各种体育锻炼。尽管看上去有些瘦,但身体素质是合格的。合理地评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后,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问及将来是否还会继续献血时,“当然!”刘向东的回答很坚定。如今父母也被他的坚持所触动,慢慢地转变了态度。
“有人说我是个很‘正’的人。我想那意思大概是我有个献血这样很有正能量的习惯吧。”四年的献血经历,刘向东的耳边少不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面对他人的称赞,刘向东更加坚定了初衷,不断勉励并督促自己,将其作为自己坚持不懈的动力。
献血让刘向东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开始献血之前,他曾以为,作为一个学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似乎只有学习,但志愿献血让他发现除了学习,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当一个人奉献社会时,或许便理解了幸福的真谛。
在刘向东的影响下,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爱心如同一颗种子,随时播撒,随处生根,只要坚持,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 所以更加热爱
热爱的过程也许是孤独的
但梦想始终为伴
热爱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
但结局终有回响
愿热爱 可抵岁月漫长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杨琪 李宁佳
文字:刘佳怡 张瀚文 郝文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图片来源于往期推送
审校:刘志强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