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级期刊、高被引论文……来看华师这位博士的科研之路!


初试克难 钻尖仰高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科研路上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第一作者

Chem.Soc.Rev.,Angew.Chem.,Int.Ed.

等重要期刊上

发表十余篇研究论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化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焦雷

用热爱浇筑成功的科研故事



硕士毕业后三年的科研助理工作让焦雷对科研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尽管面临着各种压力,他毅然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家人的支持让他更加坚定信念,也明白只有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负家人和自己的期望,2019年焦雷成功地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不同于硕博连读的同学,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之前,焦雷从事的研究方向一直是疾病标记物的灵敏性检测,属于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来到华师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课题,之前的成就重新归零。



在他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后,他的导师朱成周教授给了一个非常前沿的研究课题:单位点催化剂的类酶活性调控及生物传感应用。面对新的课题,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的掌握材料的合成方法、理解材料的特性、到发掘最新的表征手段,科研的每一步都不轻松,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始的几个月,每天都在重复的合成材料,验证性能,从最开始的“学徒工”成为了“熟练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加上表征困难,他的一个研究课题陆续被国内几个课题组抢先发表,这对他打击很大。


在导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继续深挖研究内容,详细地验证了催化机理,并首次将该策略成功应用到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灵敏性检测。该工作最终发表在分析化学的顶级期刊Anal. Chem.(影响因子:6.785)。目前该篇文章的被引次数已经超过40次,多次被同行引用和评论。这段时期的实验训练与对课题的深入理解,让他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素养日渐成熟,逐渐显露出敏锐的科学洞察力。


在科学研究中,开放的合作交流和学科的交叉是至关重要的。在后续的实验中,他们主动寻求同华中科技大学的黄亮教授和吴佳宾博士合作,开发了一种高负载量的单位点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该材料在生物传感分析中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这次合作过程中,焦雷从黄亮教授和吴佳宾博士身上学到了很多材料合成和表征的经验方法,大大的推动了课题的发展。该项研究最终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Catal.(影响因子:12.35)上发表,引起了材料、传感和生物治疗领域等专家的广泛关注。通过这次合作交流他明白科研不是闭门造车,勇于走出实验室,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交流会让科研之路更加畅通。



疫情期间给了焦雷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课题,并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因为没有办法在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归纳总结就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在这期间,他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思路,综述了单位点催化剂在类酶催化和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 Soc. Rev.(影响因子:42.85)和 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2.95)。


目前,他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题为“When nanozymes meet single-atom catalysis”的文章被引次数已经超过70次,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高被引论文(ESI高被引论文),推动了单位点催化剂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发展。综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仔细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提高了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时,对课题的最新进展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由于年龄大,加上有三年的工作经验,焦雷很自然成为课题组的老大哥,参与了课题组的管理,并协助导师指导师弟师妹。帮助师弟师妹快速融入课题组,教他们仪器操作和实验方法。在共同的努力下,他和师妹师弟们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Biosens. Bioelectron.; Anal. Chem.;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脚踏实地,谦虚谨慎

在热爱的土地撒下科研的种子

用点滴的辛劳呵护其茁壮成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这颗属于焦雷的科研之种

将持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全体华师学子!返校通知请查收!

华师人的寒假密码!你是不是这样?

春回桂子山,“梅”景等你来!

人勤春来早 !华师人奏响春天的故事!

年味!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宁佳

信息来源:化学学院

审校:刘志强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一起为华师学子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