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都要比第一名更努力!”看追梦男孩在华师的蜕变之路!


连续两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

大学期间收获各项荣誉近五十次

个人作品连续两年创新杯全国设计大赛一等奖

2020年获CADA国际概念艺术奖优秀奖

从“后进生”逐渐变成“追梦人”

他就是美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方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追梦之路



杨方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大学三年,连续两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2018-2019学年度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双第一,斩获“校三好学生”两次,校创新创业积极分子,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团员,校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学生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参与多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学校设计专业研究生保送预录取资格。


从“后进生”到“追梦人”



“一步一步摸爬滚打,最终来到华师”,杨方超这样描述自己的高考经历。第一次艺考失利,看着画室的几位同学拿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让他感到十分羡慕。也是在那时,杨方超做下了复读的决定,将收拾好准备带到大学的行李箱拖回了高中。“在复读的时候是很脆弱的,”杨方超回忆进到画室的那一天,看到有的应届生同学画得比自己还要好,甚至凌晨一点还在画画。这无不让复读的杨方超感到焦虑。他在笔记本里写到:“永远都要比第一名更努力。”有人在画室画到一点,杨方超就画到两点,老师做范画的时候,杨方超总是挤在前面。


“平时一步一步地积累,结果就会慢慢显现出来。”杨方超回忆。经过一轮蜕变,杨方超的艺考成绩从全省第6800名进步到了第150名,成为了画室综合排名第二名


高中同学给他贴上了“很努力”的标签,杨方超自己认为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定复读那一年,杨方超养成了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习惯,一本笔记本满满的都是自己的心路历程、阶段目标;在他看来,这是和自我对话,也是探寻自我的过程。



复读一年的他完成逆袭,凭全省第150名的成绩收到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凝聚了高中四年的酸楚和努力”,他也因此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被美术学专业录取后的一年里,杨方超逐渐感到设计专业的兴趣。“慢慢地觉得我还是更想成为一个设计师,到大城市去打拼一下。”于是,他决定转专业开始学习环境设计。


明确目标 不断充实



初入大学的迷茫和不适应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学习模式的改变、重视的课程没有取得理想成绩都曾让他感到苦恼。杨方超积极向学姐学长请教学习经验,并在课后总结和思考,逐渐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这一个学期的计划和目标,并且一个一个将它们实现。“我享受这样的过程,它们让我变的更好更自信”。


他在大三给自己设下了“拿国奖”的目标,相继而来的是“专业排名、社会实践、科研成果”的一系列计划。在学院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和鼓励下,他迎来了第二次蜕变,取得了学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连续两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本科前三年,杨方超获表彰将近50次,获得校三好学生,校创新创业积极分子,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团员,校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学生工作积极分子等多个荣誉称号,也达成了“国家奖学金”的目标


拓展眼界 勇于尝试



杨方超认为,设计专业需要不断开拓眼界。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递交了申请,通过笔试面试后成为了一名赴台交流生。在赴台交换的一年里,杨方超几乎把台湾走遍了,“各地的建筑风格都有些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学期的交换学习,杨方超开始更加重视设计项目中的人文关怀。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他和同学为一群在台湾工作生活的坤甸人设计与改造公共场所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场地。团队在当地调研时,里长介绍到当地人平时有喝咖啡的习惯。于是在设计方案中,团队设计了一片“咖啡交流区”。除此之外,不仅是坤甸居民,当地的台湾居民也可以在团队首创的“文化展示区”了解坤甸的咖啡文化,购买到具有坤甸特色的咖啡。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基地时,场所特别破旧,”木工、砌砖等工作都需要团队独立操作:木板上画好线,两名同学一人拿着一边,在木工机床上进行切割。施工的过程中,坤甸居民给团队送了红茶和咖啡。看着作品通过自己的双手被建造出来,并且能够带给使用者幸福感,他感到十分自豪


杨方超认为,这也是设计的意义——通过设计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杨方超的努力被教授看到,他主动为杨方超写下推荐信,希望他能够进入研究所学习,进一步深造,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积极创新 潜心竞赛



为了提高科研能力,以及将来读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前三年里,杨方超始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竞赛。然而,“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科研路上的磕磕绊绊,“文章小白”杨方超选择了坚持。从定题到发表的过程中,换题、写作、改稿遇到的挫折成为了“生动的一课”。曾有段时间“甚至走在路上也会自言自语,竟然想文章想得有点神神叨叨。”文章被用稿的那一刻,杨方超心里的石头才算放下来。


2019年,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杨方超参加的项目《非遗传承与美术教学推广---以汉绣为例》成功通过了国家级课题立项。汉绣不仅仅是刺绣,它承载着荆楚地区的文化内涵,代表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远远超越了技巧的界限。民俗文化才是让它如此瑰丽珍贵的灵魂意义。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将基础教学与非遗传承结合服务,开发成有体系的传统汉绣基础针法课程校本,杨方超主要负责教本的排版、资料搜集和在微信公众号“楚韵汉绣”中更新推文。在台湾交换期间,他一边进行着课业任务、一边备考雅思,一边和项目组的成员一起收集资料、撰写推文。2020年,该课题获得国家级优秀结项。


此外,杨方超还参与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驿+:无人快递驿站智慧解决方案》;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金奖。 


发展兴趣 延展生活



“我其实是一个很爱玩的人,爱玩摄影,爱看艺术展。”在交换的时候,杨方超几乎拍遍了台湾的城市。“就好像画画一样,找到一个好看的视角,发现喜欢的色彩,用快门记录当时对风景的那份心动”。杨方超把自己拍的照片做成了摄影册,“每每翻开,那些记忆还会涌上来。”


从小他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在大一,杨方超加入了微光室内合唱团。团里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合唱爱好者,杨方超在他们的帮助下从零开始学习合唱相关的知识。保研的夏令营中,有导师问他在合唱的视角中,如何通过环境设计让音乐厅的合唱声音效果更突出?结合自己的合唱经验,杨方超给出了让导师满意的回答。


2018年8月,微光室内合唱团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合唱协会副会长朱步熹的推荐参加2018泰国曼谷国际合唱艺术节。用微光指挥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杨方超和团里的一半以上的团员一样没有乐理和声乐基础,而参赛曲目却都是由当代青年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品,难度不小。在一开始的磨合期里,每天5到6个小时:过谱子,练气息、音准,融合度的训练都成为了“必修课”。暑假期间,杨方超留在学校排练节目,从清晨到日暮,一遍一遍地练习参赛曲目。“当时一整个暑假,我们心里都只有一个信念,要把歌唱好。”



比赛前一晚到达曼谷,第二天清晨就在酒店房间里排练,一遍一遍练习难度较大的唱段。进入候场大厅,微光开声练习的时候,路过的参赛团闻声鼓起了掌。中午到达场地,轮到微光上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杨方超至今记得候场时的漫长等待:疲惫的团员窝在候场室的画面甚至有点“惨”,三五个团员靠在墙边,拿着铺子哼着比赛曲目来保持歌唱状态。后来的比赛中,微光室内合唱团获得国际最高奖。“这是团队的力量”,因为合唱,杨方超更加意识到团队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集体荣誉感的人。”


“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正如四年前我初入一样,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学业成果,如有能力将会考虑继续读博。”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杨方超信心十足。


“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和学习,也将继续成为一名合格的华师人,秉持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永远饱含热情地拥抱世界。”



学习认真 志向远大

不断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

秉持忠诚之心 永葆博雅情怀

让我们以之为榜样

拥抱更好的自己


▷在华师,好听的不止上课铃,还有这些声音!

▷三月华师,“樱”你而美!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华中师大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

▷STAR实验组在QCD相变临界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今天,华师C位属于她们!

▷揭晓!华师人最爱的女生,是她!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冰雨 刘绮菲

信息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审校:刘志强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一起为华师学子点亮“分享”+“点赞”+“在看”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