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佳 作 欣 赏 ] 九月 ll 海子

2016-09-12 左秦 摄影与诗歌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 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 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 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 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文:左秦

 

 

说到海子,其实很多先锋诗人是不屑的,认为海子是倒退,我为沈浩波写了一个评,后来他转发时说“点评我这四首诗的作者,据说是海子的粉丝,我不太欣赏海子,从他的点评中,也能看出海子影响的残留……点评者很年轻,祝他早日走出海子,能欣赏先锋者,才是真正的行家”。

而我要说:海子,是我永远的崇拜者,假如我从海子的影响中出来了,那么就意味着,我不再写诗了。

不矫情地说,读海子的诗,尤其是他的《春天,十个海子》,我哭了很多次。

海子的诗,是不朽的经典,我这么说,一定是就作品而言。

 



海子的诗被人称为神性诗,神性,超于普遍的人性之上,是最纯粹、属于善的那部分人性。

海子的诗没批判,就像张二棍的诗《原谅》一样,用一颗慈悲的心原谅一切,世间的一切罪恶,都背负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担当、境界。

海子的诗,个性鲜明,后世学他的,没一个人能写出海子的水平,因为很多人学的只是海子的词语,(还没深入到语言里面)。

写诗,写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观念、修养、学识、思想:这是别人学不会的。

海子是天才诗人,天才就必须承担天才的悲剧,天才是疯狂的,海子的诗同样疯狂、抑郁,你读到的海子的阳光中,其实很有可能有着他温热的骨灰。海子的诗,爱、生、死互相纠缠,不可分割。

当我们说海子是纯粹的诗人时,得明白,这纯粹不是水之表面,这纯粹包含的矛盾、深邃、悲剧性,才是海子的本在。

我在细读海子的诗时,字斟句酌,因为他字句中都是深渊。海子的调子是浪漫的,海子的语言是超现实的,海子诗之整体氛围是象征的,海子诗之构架是古典的。

海子灿烂辉煌的句子,可能蒙蔽了他的深邃,因为很多人都只看到花朵,却不知道花朵是叫喊的嘴唇。


 


开始细读: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 野花一片”

“目击”表现的是诗人的在场,诗人就在众神死亡的草原上,虽然诗人在场,但他只是旁观者、目击者。众神的死亡,他并不能干涉,一切都是无能为力的。

“目击”还体现了海子诗歌的一个特点:抒情主体在场,诗人与诗融合。在场的小说,都是自传体小说,在场的诗,都是跟个人命运相关的诗。

海子的意象,纯粹、一尘不染,呈现自然之美、彼岸之美,意象明朗、高亢,又冰凉、忧伤。当然,意象只是表象,进入一首诗,必须有一个视角,海子的视角就在天上,他踩着的不是大地而是天梯(参照海子的《太阳.弥赛亚》)。

海子前往天国,希望与众神同在,但众神死亡,这是失落、绝望的。众神死亡了,海子也就只能在天梯上,不能上不能下;也就只能在“危险的平衡”中,随时准备着崩溃。

“草原”,是海子诗中出现了很多次的意象,草原代表的是天国、海子心之所向。

草原,如今是众神死亡的草原,众神死了,草原也就成了废墟的、悲凉的草原。

草原,已经不能容纳海子的寄托了。

“野花一片”……越是绚烂的,背后越是荒凉,而且这野花,是众神之墓前的野花。

这野花是海子放的,海子埋葬了众神。


“远在远方的风 比远方更远”

我常说,海子是象征主义的。因为海子的诗里充满了暗示、隐喻。

海子的意象重复出现,并且意象之间互相交缠而形成了“意象群”。

假如一个诗人的意象出现了多次,那么这个意象就得注意,因为这就是理解诗人的钥匙。……这意象其实是辨别象征主义的关键要素。

在海子的诗中,“远方”和“风”都是常用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海子《远方》),“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风上/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海子《两座村庄》)

海子的诗,你浅显地看,好像是抒情诗,但你读了几遍,会发现,抒情是最表面的,象征才是最深层次的。在这句诗里,“远方”其实就是草原,也就是海子的彼岸、天国。

“远在远方的风 比远方还远”,这风是极其神秘的,因为它比远方还要远。

海子的语言天赋,短时间里无人可以超越。

“比远方更远”,远方是天国、众神所在之地,但天国、众神之地是具象的,也就是说,它们还不是最本质的,本质的都是抽象的。本质的也都是根源,故而这比远方还远的风就是一种根源。那么海子的根源是什么呢,这就得从创世来说:

上帝为何创世, 创世的法则是什么,一言以辟之,真、善、美。寻求真寻求善寻求美,海子写诗就是寻求这个,海子的悲剧也来自于这个。

上帝是真善美的创造者,也是真善美的最高体现,众神是上帝的子女,众神是上帝跟人类之间的纽带,众神死了,人和上帝就断开了,那么真善美,就无法从上帝传承给人类了,所以人间,真善美就缺失了,这毫无疑问是海子悲剧的最大原因。

海子写诗,其实就是想写出众神、一个理想的世界,这是触摸上帝的写作。

当然,也不要认为海子是观念写作,因为海子旷世的语言才华给了观念砖瓦。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这句诗在这首诗里出现了三次,韵律上衔接,情感上深化。

直接抒发悲凉,也是海子浪漫主义的表现。

很多诗人质疑海子的地方就在这里:有的诗行太直接、太抒情了。那么,这合理吗?

里尔克说,经验即诗,我后来在写诗评时将其深化成“沉思即诗”。沉思,含而不露,所有情感和思想都要从语言中去抠。

雪莱说,诗是强烈情感的抒发。情感入手、情感驱动,一针见血,深入骨髓。

那么诗是什么呢,不妨将诗是沉思和诗是抒情融合,而不是各执一端。

海子的诗有沉思也有抒情,该沉思时沉思,该抒情时抒情,一切都随着写诗的感觉来。

反观现在的先锋诗人,刻意追求一种理念,反而局限。将诗歌割裂成了山头,诗人也就堕落成了争山头的土匪。

这句“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是让人“感动”的:诗必须得打动人,情感上,或思想上,假如诗只是一场表演,那么诗就成了废品。

“琴声”,其实在此诗中,特别重要,“琴声”跟“明月”都是笼罩草原的。一个为听觉,一个为视觉,将人的感觉打开。而且“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也是直接从琴声联想出来的,因为这琴声其实就是马头琴的琴声。

琴声呜咽,表达的就是悲凉的氛围。当举行葬礼时,敲锣打鼓,当众神死亡时,弹着呜咽的马头琴。


“我把这远方的远 归还草原”

这可以仿写,比如说“我把眼睛的视觉,归还眼睛”。

其实这是把“远方”的“远”抽离出来,进行警句写作。

某先锋诗人说,他看自己的诗,没了警句,感觉很满意。这个先锋诗人,很可笑。

远方的远归还给了草原,那么远方就不远了。结合“众神死亡”可知:海子把这份理想,归还给了理想之地,没了理想就没了希望,那么也就归于绝望。

没了远方,也就只有当下,但这当下在海子看来,是无真善美的。决绝,在海子的卧轨中得到了表现。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这句诗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马头为开端,马尾为结束,所以这句诗很形象地说明了事情发展之始终,我当时来到了草原,现在众神死了,我要离开草原。而且根据联想的取近原则可知,马头其实就是由“琴声”联想出来的,因为这琴声就是马头琴。

马头马尾,再联系结尾“只身打马过草原”,就越发感觉海子诗歌的精美。

有些人都觉得海子的诗断裂,鹰之甚至还骂海子是精神病,写的诗胡说八道、苍白无力、完全是情感的宣泄、毫无章法。

发出这种言论,我只能说他们无知、自大。

海子的诗环环相扣,一种天才的气质贯穿其中,这天才的气质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我厌恶一些学海子给海子抹黑的诗人,他们只会学“麦子”这意象,而“麦子”在诗歌中“合理的镶嵌”却没学会。

第二个版本就是“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马头琴,是木头做琴身,马尾做琴弦的。这里其实也体现了整体主义:事物是整体的、事物的发展也是整体的,有始有终,有生有死,死亡也必然会来临。就连众神都会死亡,作为人类之子海子,岂能不死。

海子的死,有现实原因,也有形而上的原因,这不需多说。


“远方只有在死亡之中 凝聚野花一片”

海子的诗真的落伍了吗?难道因为海子的诗是“意象诗”就落伍?

对先锋诗我还有说道:不要以为在诗中穿插了生殖器就自认为先锋,不要以为在诗中运用了叙述就自认为先锋。

其实,并不是说有叙述倾向的就是口语诗。只要用语灵活,脱离古典诗、文言文的节奏、构词构句的,就是口语诗。而且,口语诗也能使用意象,意象或者日常叙事,都只是表达方式而已,并不能以此区分口语诗和非口语诗。

在海子这首诗里“远方”、“草原”、“野花”、“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都重复出现,其实就是典型的“废话”。但是否就可以说,这是苍白无力?并不是!这反而是非常先进的写作。

海子诗歌中先进的东西特别多,不是先锋诗人一句话就可以轻易抹杀的。

此句诗的内涵同样丰富,远方只有在死亡里才能凝聚野花,这意味着,众神死亡之前是没野花的,野花是点缀,没点缀就是荒凉。

众神所在乃荒凉之所在,海子之追求的就是荒凉。

荒凉是一种境界。

荒凉、空无,就是最大的纯粹、抽象。

海子的诗意象众多,但海子之所以能成为海子,是因为海子的哲学、思想,它通过触摸海面而感觉到整个大海的存在。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是化用明镜高悬。化用古典,学习古典,并不可耻。

写作是去发现,而不是丢弃,我敬佩海子,而对很多先锋诗人嗤之以鼻,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做减法,这也反对那也反对,然而能写的就只是一小部分,你写的是池塘,我写的是海洋,你怎么跟我比?

“高悬草原”韵律上极美,海子诗歌的韵律,在当代诗人中,我还没找到比他更好的。我读几十遍都不厌烦,跟韵律有着莫大的关系。

诗歌,必须得“歌”,当然这不是说要押尾韵,而是诗句内部的韵律不能丢。

海子之诗,比一般诗人的诗,都要深邃、深入很多。因为海子营造了意境,意境就是“天人合一”,比细枝末节的写作者不知道要高超多少。


“只身打马过草原”

“只身”代表了孤独,海子把远归还给了草原,他只能从远方离开。

众神死亡了,他没陪同者,只能孤独一人。

“打马”的“打”特别有质感。

“过草原”是正穿过草原,还在草原上。海子并没从草原上离开,也就是说,这种“离开”在此诗中是没实现的,海子还是在草原上的。这“离开”的进行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诗人简介: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赏析作者简介:左秦,90后诗人、诗评人。创作作经历:学诗六年,创作两年,崇拜古诗、海子。各网络平台发表作品两千余首,纸媒十几个。诗观:深度意象,深度意境,深度叙述,深度即美。




摄影诗歌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 黎明的酒杯、采编:左秦

题图:Yee 一只眼睛做梦


2016.09.12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佳 作 欣 赏]墓地 ll 霜扣儿

本期推荐点击阅读【佳作欣赏】这一生,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吗?‖ 卡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