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届晚婚的年轻人,恭喜你!

温野 摄影与诗歌 2022-03-28


文:温野

来源:麦子熟了(ID:maizi8090)





























































































Dear Jennifer,Hey Beautiful, I just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imple to say I love you and to put that smile I love so much back on your face. I want everyone to know how much you mean to me. Ever since you have entered my life, I've been flying on Cloud 9 and I have not come down yet.I tell you this everyday, but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person I know, inside and out and I see that more clearly with each passing day. I love everything about you, about us. You do something to me that no other has, you have made me so happy, the happiest I've ever been. You give me the most amazing feelings inside, the feeling of being in love with you.I still don't know what I did to be so lucky to have you in my life, my dream come true... I am so thankful though. In this short time that we've been together, we have grown so much and I can't wait to see what the future holds for us. I love you, Jennifer, with all my heart and soul, always and forever!Love always,Kia


人人都有外在,但并非人人都有气质。

气质,是一种由内心散发出的吸引力和气息,一个人有气质,就好像拥有了美好的生命四季。

气质,永远是超越美貌的存在。

漂亮是表面的,是第一眼的吸引和好奇;而气质是内在的,是文化和品味做底蕴,是时光赋予的珍贵品质。

人最大的名片是你的气质。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人一生很短,有时穷尽一生之力也所获寥寥。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正因为书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生命履历。

好书都是作者的生命体验,如果我们用心进入,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精神体悟。

三毛在《关于读书》说到: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人人都有外在,但并非人人都有气质。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卿娇媚,黛玉风流,宝钗端庄,晴雯娇俏......个个艳绝。

但“气质”这个词,曹雪芹只给了妙玉。

并不是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够不上气质,而是妙玉最能体现气质之为物。

妙玉不多话。根据刘心武先生统计,在她登场的那一回,她也就说了十二句话,然而已经道尽了她的气质:

饮茶,她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冲茶的水,她一定要用梅花上收的雪水,还敢骂黛玉是个“大俗人”。

后来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妙玉力压二女,不声不响地就把她们的残诗收了个漂漂亮亮的尾。

论家世、论艳丽,妙玉比不上贾府里的小姐们;可是不论宝玉、黛玉还是湘云,都对她青眼有加。

因为她散发出的,是自然不做作的气质。

气质看不见,但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无不投影出来。

林语堂曾说,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

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所谓的“态”,就是指一个女人从骨子里所体现出的气质。

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都是生命过程,在时光的历练中,雕刻出迷人的光彩。

你走过的路,你喜欢过的人,都会留下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印记,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岁月变成诗篇和画卷。

有了气质,那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至善至美,宛如水中望月,云边探竹,顾盼生辉,动人心怀。

正如气质女人俞飞鸿所说:

人最开始老是从心老的,皱纹与青春有关,与美丽无关。

20岁的拥有青春和朝气,30岁的拥有气质和生机,40岁的拥有从容和淡定,50岁的拥有豁达和通透。

读书,让你拥有一份书卷之气;

修养,让你有一种娴静之气;

阅历,让你变得从容和淡定;

岁月,让你变得自信和独立。

愿你才高八斗,也倾国倾城;愿你腹有诗书,也面如春花。

愿你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愿你在岁月沉淀中活出气质。

愿你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

让所有生命中的美丽,都能成为最日常而自然的随性流露。



最近,人民日报公布的一组数据里提到,从1987年到2017年,年轻人的晚婚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

 

 

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催婚电话一个不落,七大姑八大姨愁得不行,身边的朋友更是叫苦不迭……

 

但今天我要对这些年轻人说一声:恭喜。

就像李宗盛在《晚婚》中唱道: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晚婚,是一种莫名笃定的“预感”,简直稳、准、狠。 

对于他们来说,一部分来自家庭、恋爱等旧有的经历,让他们不敢结婚;另一部分,不过是不想将就罢了。

 

哪里会有人真的愿意孤独终老啊。




1



为了结婚而结婚

才是最大的不负责


有人说,每次加班到凌晨在路边等车的时候,会有想找一个人依靠的冲动; 

有人说,每次看到父母年纪大了,怕他们等不了的时候,会有早点结婚的冲动;

有人说,每次参加朋友婚礼的时候,也会有找一个人结婚的冲动; 

……

但冲动只是一时的,大多数的年轻人回归到现实,看到暴涨的房租、琐碎的工作,还有那些不断上演的“闪婚闪离”戏码……他们就越来越不想结婚了。 

很多人甚至在说,之所以不想结婚,就是因为“离婚率”真的越来越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起前几天,周玄毅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大多数家长在学生时代不允许孩子谈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他们却开始忙着给孩子张罗相亲。


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大家都在结婚。

翻翻朋友圈,大学同学下周要结婚了、同事的老婆这周要生孩子了……

 

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忙着结婚生子,不知道他们是因为爱到必须用婚姻来表达,还是因为日子无聊、无趣,反而更映衬你一个人的不合群、落寞。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都把婚姻当作是“最终目的”,却忘了婚姻应该是人们通往“幸福”的手段,结果彼此都大失所望。

 

总以为婚姻可以填满人生的空缺,然而有时候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婚姻本身。


2


是他们告诉我

不配拥有好的婚姻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原生家庭对孩子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下面有一个回答令人印象深刻,@萝卜吃兔子 说:

“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恐惧婚姻,或者说根本就恐惧跟人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立志先立业后成家,即使我是个女生。真希望结婚生子也需要考资格证。”

 

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在少数。 

我身边有个同事,她的父母常年吵架,这都不算什么。 

直到她在高二的时候,在她爸的手机里撞见他出轨的事实,那时候她就像彻底失了魂一样,第一次感觉到“天塌”是什么滋味。

 

她跟她爸爸说,要是不断掉和那个女人的联系,她会告诉妈妈,然后让他们俩离婚。她没想到,她爸爸根本不怕“离婚”,反而悠悠地说,你妈妈才不会跟我离婚呢。

 

就在那一瞬间,她对婚姻失去了所有的向往和希望。直到现在,她想起这句话,仍觉得后背发凉。

 

她说,如果她真的没有结婚,可能就是因为她爸那副出轨却得意的表情,还有咬定了她妈妈不敢离婚的样子。

 

在外人看来,她一直工作能力很强,很多人都觉得她应该活得很自在,但其实,她挣的每一笔钱,都会被她的父亲压榨掉。



所以,今年她准备再努力点,然后攒钱在上海买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前二十几年,在那个“家庭”里,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安全感。以后的日子,她想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里,带着她妈妈,拥有她所有的安全感。

 

我见过太多因为看过“父母离婚,父母长期言语谩骂、暴力”而不敢、不想结婚的人,也见过像这样的人拼命挣扎、慢慢活出自我的模样。

 

不得不承认,万事顺遂只是美好的愿景,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东野圭吾说过,“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但其实,如果你想,原生家庭的“烂牌”你也能打出“王炸”。


3



晚婚不可怕  没钱才要命

恋爱和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必须

 

“晚婚不可怕,没钱才要命。”朋友tan前几天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的确,现代的年轻人普遍认为,比起恋爱和婚姻,保持经济独立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英国,有2000名成年人参与了onepoll发起的一项关于婚姻看法的调查。 

结果表明,18~24岁的年轻人最不可能因为“寻求经济保障”而结婚。 

除了“经济独立”以外,45%的人觉得不需要用“结婚”来证明双方的爱。

 

任何人都拥有选择单身的权利,尤其是现代女性,她们中有的人明明优秀且独立,却因为“30岁”这个数字,被硬生生地贴上了“大龄剩女”的标签。

 

梁文道曾经在节目里说: 

在我看来,“大龄剩女”根本不是个问题。人家女人多大岁数、有没有伴侣、结不结婚,关大家屁事。这个社会剩下一大堆“渣滓”呢,你关心那个好不好?



被称作“剩女”,是对女性最大的偏见。也正是这种偏见,现代人的婚恋关系寻求的只是“凑合”,而不是“契合”。

 

有人说,除非婚姻对你是避风港、输血管、ATM、阶层升降机、基因改造器,否则婚姻对现代人确实没什么吸引力。婚姻就像是漫长人生里最大的一场赌博,但结果却要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慢慢展现。

 

所以在未遇到能和自己灵魂共振的那个人之前,一个人的自由其实远胜过两个人的烦恼。

 

无论是恋爱、结婚还是生子,它们都只是你人生里的一道程序,从来都不是你人生的必须。

 

愿你:眼光有深浅,忖度有分毫,看人有标尺,自我有清明。




4



选择晚婚不是因为婚姻不重要

恰恰是因为婚姻太重要了

 

其实,无论是选择早一点结婚还是晚一点结婚,在交付真心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趋同的:

 

对于婚姻这件事,我们都想更慎重一点。这种“慎重”不是因为婚姻不重要,恰恰是因为婚姻太重要了。

 

真心很贵,晚婚也不是在逃避,而是在尽全力对自己的真心、人生负责。

 

晚婚,是再平常不过的两个字,是人生中需要淡化的一道程序;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你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也只有做到你对自己负责,你的父母才会安心,比起勉强你去爱一个根本不爱的人,他们其实更愿意陪你一起等,直到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人。

 

最后,用三毛的一句话做结尾吧: 

“我喜欢看见幸福的人,不管他们结不结婚。” 

所以,希望你们也是真的碰到了那个能让你幸福的TA,才想结婚。

 

这才是我最想说的“恭喜你”!





来源:麦子熟了(ID:maizi8090)

推荐阅读:

当家长还在纵容中国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法国悄悄的做了一个举措

英国12年花费2亿英镑只为证明38年前自己错了

叔本华:不合群的人更优秀

贾樟柯的江湖:一生很短,只够爱一个人

中国女大学生把日本民宿住成垃圾堆,还说自己是因为爱国..





摄影与诗歌

摄影 | 诗歌 | 文化 | 艺术 | 哲学 | 人生

微信号:zzw-1028

没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适合的人生。

阅读原文

11次提名诺贝尔奖,9次让贤,2次拒领,他是旷世天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