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理性反思:群体性政治抑郁,灾难新闻的骚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粥左罗的好奇心 Author 粥左罗

024


作者 l 粥左罗

本文授权转载自: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shoujirym8754)



革命者都知道,
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理念,
不能奔着美术馆、教育部、文学家去,
而是必须开着坦克直捣国家的神经中枢
——新闻总部。
现代社会虽然言必称教育,
却都忽略了对现代人群
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工具——新闻。
新闻不但在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受
也无时无刻不在雕刻我们灵魂的状态,
它在刻画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个体害怕自己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而受到严重的伤害或社会排斥时,
就容易产生政治抑郁,
它的重要表现就是:
个体会感觉自己实际上
是无法掌控自我命运的。
频繁的灾难新闻,
以及社交媒体的狂轰滥炸,
加重了群体性的政治抑郁。


这篇文章,我结合这几天读的《新闻的骚动》跟大家探讨一下政治抑郁和新闻对个体塑造的影响,以及我们消费新闻尤其是灾难新闻的态度。



01 什么是政治抑郁?


十几亿中国人已经在网上刷新闻刷了超过20天,过去只有两三千万新媒体人这么干,如今大多数人刷新闻的频率和时长绝对不会比新媒体人少。

持续长达20天后,我们不得不关心一下自己的心理问题:

比如,我是政治抑郁了?

美国《科技时报》称:研究发现,每天浏览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患包括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60%。

这些抑郁中,就可能包含政治抑郁。

什么是政治抑郁?

政治抑郁是一种临床症状,符合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抑郁症标准,表现为:

在大部分时间里持续感到情绪低落或烦躁,并有悲伤,空虚或绝望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甚至直接造成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抑郁的重要表现是:

个体会感觉自己实际上是无法掌控自我命运的。

一旦有了这种认知,人们会觉得努力工作不再重要,接受教育不再重要,保持想象力不再重要,有无信仰也无所谓了。

对于那些毕生都在一个岌岌可危的制度基础上塑造世界观的人来说,到了老年期他们可能会开始产生一种悲哀的感觉。政治抑郁可能包括一段犹如经历丧亲之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人们会哀悼政治主体的死亡,深情地回忆和重温原来的政治经历,这是一种逃离、规避和自我安慰的应对机制,与染上毒瘾的人的自我强化机制性质类似。


年轻人可能会感到焦虑,甚至愤怒,感觉被欺骗或背叛,并且不愿意开始重新审视自我的信仰体系,因为这个任务对他们而言太艰巨了。

而当我们发现当下的自己和原来的价值观步调不一致时,政治抑郁可能会反过来引发更深层次的、关乎生命意义问题的危机。

我们可能在经历政治抑郁的时候变得随波逐流。因为经历政治抑郁就像航行在一片黑暗的海洋里,在这片海里你什么都看不见,目之所及没有陆地,太阳月亮和星星都不在他们应在的位置,所以根本无法前进。与此同时,对于改变与个人初心相违背的潜在灾难性事件,也只会感到无能为力。

02 政治抑郁如何导致?哪些人更容易政治抑郁?


政治抑郁产生的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个人的恐惧感——个体害怕自己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严重的伤害或社会排斥。


频发的灾难性事件助长了这种抑郁。



而社交媒体狂轰滥炸的高频海量报道又数十倍的增强了这种抑郁。


新冠肺炎确诊超过4.4万、死亡超过1100人,澳洲大火或致10亿动物死亡,泰国枪击案致25死34伤,武汉同济医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容易产生政治抑郁的人,通常是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行动者,他们对社会充满激情的关怀和参与渴望,因为他们不仅期待政府能够实现人们的美好愿景,还希望自己也参与行动,成为美好愿景的制造者。


同时他们敏感细腻富有同理心。


这两者结合,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他们很容易感到极端失控和无助,这种深深的创伤感可能会使个体者陷入一种冷漠和孤立的环境中,这个环境足以让个体暂时不去面对由于对现实的认知所带来的痛苦。



03 如何应对政治抑郁?


1、控制自己刷新闻的频率和时间。


比如两三个小时以上看一次即可,每次少看一会。


2、筛选高质量媒体,减少信息来源。


看优质的,你平时比较信任的,真的并不是你关注的每个号的每篇都值得看,可以说90%的不看,你真的不会有任何损失,看了也并不能让你有所贡献。


3、碰到讨论氛围极差的媒体的评论区,尽快离开。


那里没有讨论,有的只是丧失理智的站队、互怼、愤怒、谩骂。


4、读书学习,增加常识。


为什么要多增加常识呢?


我先给展示两道题,认真思考你的答案:


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一岁儿童接种过疫苗?


A.20%    B.50%     C.80%。


过去20年里,全世界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下的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A.几乎翻倍    B.保持不变     C.几乎减半


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们很多不合理的判断、误解都源于我们缺乏常识,常识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盘,这个基本盘越大越稳,你就会越理智。两道题的答案都是C,很多人会做错。


5、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当你感到在巨大的灾难前帮不上忙时,当你面对混乱的社会有巨大的无力感时,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你的努力会汇入一个大的集体产生作用。


个人能投入对社会的改变,但没有一次成功的改变是仅仅因为你个人的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感觉,当你出现愤怒、失望、焦虑时,不去评判这样的感受好不好,而是静下来观察自己,想想为什么,以及该如何应对。



04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雕刻我们灵魂的状态,我们却很少反思它的教育价值。新闻如今占据的权力地位,至少等同于信仰曾经享有的位置。


只需要隔上一会儿,可能是半小时,甚至10分钟5分钟,我们就会中断手头的事,拿起手机刷一下新闻。


每一天的24小时里,我们都在不断的暂停自己的人生,以期再接收一剂关键新闻,看看自从上次放下手机,整个国家的抗疫又有什么重要进展,有哪些无耻的人又出现,有哪些让人气愤的事又在发生,有没有一些振奋人心的故事。


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当新闻取代宗教、成为我们的核心指导来源和权威检验标准时,社会就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在发达经济体中,新闻如今占据的权力地位,至少等同于信仰曾经享有的位置。


面对新闻,我们也期盼获得启示,希望能借此分辨善恶、参透苦难、了解人生在世的种种道理。


我们从小被告知,教科书可以教育我们,参观博物馆可以教育我们,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教育我们,经典名著可以教育我们。


但是,好像没有人让我们警惕新闻对我们的教育:


我们在积累常识的过程中是否被新闻持续影响?

我们对各种事物的观点判断是否被新闻持续驯化?

我们的认知水平是否一直被新闻所影响塑造?


事实是,必然的,而且影响巨大。


读书学习并不是每天的刚需,而刷新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睡觉一样刚需,从花费时间上,后者也远比前者多。


新闻不但在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受,也无时无刻不在雕刻我们灵魂的状态,它在刻画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现代社会虽然言必称教育,却都忽略了对现代人群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工具——新闻。


无论课堂教育水平多高,最强大和持久的教育形式还是电视电脑和手机上的各种新闻。封闭在课堂内的时间毕竟只占我们生命中的小部分,其它的很多时间都交给了新闻媒体。


后者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学术机构,正式教育一结束,新闻就成为了我们的老师。


新闻是奠定公共生活基调、塑造我们对于外部群体印象的最强力量,同时新闻也是政治实现和社会现实的主创力量。


革命者都知道,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理念,不能奔着美术馆、教育部、文学家去,而是必须开着坦克直捣国家的神经中枢——新闻总部。



05 反思新闻,并不是认为其无关紧要,而是想让我们的摄取回报更具有自我意识。一个人的输入,决定了他的输出,输入的是垃圾信息,输出的必然是垃圾认知。


我们不停的刷新闻源于什么心理机制?


最大原因乃是惧怕心理。


只要和新闻绝缘一会儿,心理的牵挂就在习惯性的累积。我们知道世事难料,变数时时都在发生:


一车病人凌晨到医院没人接待,杭州9人隐瞒病史被公示,英国死亡货车调查结果公布,泰国枪击案18岁男孩阻挡歹徒被杀.....


反思新闻,并不是认为其无关紧要,而是想让我们的摄取回报更具有自我意识。


一个人的输入,决定了他的输出,输入的是垃圾信息,输出的必然是垃圾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闻的获取和传递成本都曾极为高昂,导致其对人类内心生活的影响颇为有限。而时至今日,要想寻找远离新闻的寸土,反而成了难题,午夜梦回之际,新闻端坐着等候我们,飞行于各大洲上空时,新闻贴身陪伴我们,就连孩子就寝时分,新闻也在伺机劫持我们的关注。


新闻的骚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内心的最深处,现如今,须臾的沉静已是一份奢侈,安静地入睡,或专心与朋友交谈都堪称小小的奇迹。要是某人能离开新闻漩涡一整天,只倾听窗外的雨声和自己的心声,其持戒水平当直追高僧。



06 灾难新闻的价值是什么?有没有体现?我们需要怎样的灾难新闻报道?


我们先说一下悲剧作品。


古代雅典公民在每年的三月末,会聚集在卫城南坡的狄俄尼索斯露天剧院,观赏雅典最伟大的悲剧作家的最新作品。


这些作品会毫不留情的表现惊悚,其中的情节可以轻松比肩当今任何灾难新闻:


《俄狄浦斯王》会给大家展示一个男人杀父娶母,并剜出自己的眼睛;《依菲琴尼亚》会给大家展示一个男人为替兄弟惩罚不忠的媳妇,杀害自己的女儿以成就计划;《美狄亚》会给大家展示,一个女人为阻止其不忠的丈夫赢取新妻,杀死自己的一对儿女。


但是,这些悲剧并没有让人们变坏,变得愤怒,变得极端。


为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要有高超的剧本和艺术性的舞台呈现,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教育全社会的情感和道德力量的重要来源。


如何实现的呢?


这些悲剧,会让看的人一边看一边反思,并得出一个吓人的结论:


也许一念之差,我也会犯下同样的错。


这就是悲剧作品的道德与教化意义——向我们证明,让本质上正派亲切的人露出黑暗的一面,实在易如反掌。


其实说到人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人内心都有黑暗面。假如我们的心智十足健全,假如疯狂的念头不会左右我们的内心,其他人的悲剧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



当我们在媒体上追踪阴森的报道,潜意识里也许是在探索一个说来惊心但又重要的问题:如果某天深夜我因为家庭纠纷而情绪失控,在备感受伤、精疲力尽、脆弱不堪之下,我会不会也动手杀了自己的另一半?


回到当下的灾难新闻,我们也应该更多的是反思:如果把很多新闻的主角换成自己,我会做得更好么?


前几天,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说:


我很反感一种说法,说武汉按下了暂停键。这是暂停键的问题吗?好像恢复了暂停键,一切就都恢复正常了似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去过汶川,我的一个巨大感受就是,创伤将永远停留在它遭受到创伤的地方,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加缪的《鼠疫》在很多媒体的写作中被引用,但是李修文说:


“《鼠疫》我经常读,但是我不太喜欢那种通过一部小说来认识一个民族的处境,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问题都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被展现被揭露过。


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肺炎病毒的新闻出来后,网上一下子冒出来很多嘲笑购买双黄连的人的智商的各种段子。


我看完后特别愤怒!你和他们难道不都是可怜人么?嘲笑他们,你和那些吃人血馒头的人有什么区别?嘲笑一个和你一样悲惨的人,和鲁迅先生笔下批判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李修文认为,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


“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要重新从鲁迅出发,反思中国人的国民性,无论在灾难之中,还是在灾难之后。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如何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已经成为每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反思,这是悲剧作品的价值,也是灾难文学的价值。


但社会发展到如今,我们其实无暇欣赏悲剧,也没有什么灾难文学,但我们无时不刻的在被灾难新闻灌溉。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灾难新闻报道呢?


灾难新闻报道不应该以趁机换取流量和商业价值为目标,因为它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新闻中呈现的所有灾难事件应该被定格,以便赋予我们最大的勇气、去学习抵御人性中混乱的成分,让自己在最极端的情形下也能抗拒恶魔的唆使。


查看灾难新闻时每个人是否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而不是其它态度?


一定的。我们不应该刷着新闻,站在道德高地痛批,谩骂,嘲讽,愤怒。我们应该借这些报道,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个性中较文明的部分,特别是借此滋养总是转瞬即逝的耐心、自控、宽恕和同理心。


正如悲剧的意义在于展示失去自控的可怕后果,以提醒我们把握自控是何等重要。灾难新闻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再犯新闻当事人所犯的错误,提醒我们,当与我们一样可怜的人被灾难选中时,他们更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围观和评论甚至嘲讽排斥。


Reference:1.《新闻的骚动》,作者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丁维译。2.《Political Depression》,来源HuffPost,作者Dr. Robert Lusson。


本文来源:公众号@粥左罗的好奇心。


粥左罗,90后,毕业5年持续进化,从服务员到创业者,《学会写作》作者,学员超过10万人的写作课讲师,8000人成长社群发起人,坚信成长即财富,坚信优质内容能给你向上生长的力量。文章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你看。



End





推荐阅读


全民公敌是病毒,不是武汉人

泪不能白流,武汉肺炎让我们看清了什么?

让老照片里的温暖化解你冬日的寒冷

“我可以上!但请别告诉我妈妈……”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日本人这次做的,真没话说

日本红十字会真的太恐怖了!

美国预测瘟疫爆发:世界灭亡的方式

凌晨2点!武汉封城!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们会治好她

[一诗一天]在墓地

武汉疫情,无数猫狗被活埋: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失去人性的底线!

著名摄影师镜头下的“口罩”


鼠年你好 ll  为武汉祈祷,为中国祈福

恳请党中央政府输送资源和人员拯救围城中的普通武汉人民

刘瑜: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为何征服者反而成了解放者

胡适:新年的梦想

春节 • 古诗词赏析

蒋勋:我最喜欢中国的除夕

告诉你真实的伊朗

我平生遇到过两个极端的人





摄影与诗歌


摄影 | 诗歌 | 文化 | 艺术 | 哲学 | 人生

微信号:zzw-1028


等春暖花开,笑容绽放




阅读原文

疫情灾难下:请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