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篇]寂寞的感觉 ‖ 罗曼·罗兰

2015-10-28 摄影与诗歌




《寂寞的感觉》


文/罗曼·罗兰


  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的,当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个人谈一谈的时候,那个人是来了,但你们却没有谈什么。当然,谈是谈了,可是他谈他的,你——开始你也试着谈谈你的,可是后来,你放弃了。

  于是,你们的谈话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

  你敷衍着,笑着,假装做很投机的样子。但是,你心里渴望他离去,让你静下来,静下来啃噬那属于你自己的寂寞。

  “倒不如自己闷着的好”,这是你的结论。

  “希望别人来分担你的心事是多么愚蠢!别人不会了解你的,人人都只关心他们自己”。


  于是,你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

  所以,假使你够聪明,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啃噬自己的寂寞——或者反过来说,让寂寞吞噬你。

  于是,你慢慢可以感觉到,午后的日应怎样拖着黯淡的步子西斜,尾角的浮尘怎样在溟茫毫无目的的游动,檐前的蜘蛛怎样结那囚禁自己的网,暮色又怎样默默地爬上你的书桌,而那种寂寞的感觉又是怎样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压下……直到你呼吸困难,心跳迟滞,像一辆超重的车,在上坡时气力不断地渐渐的慢,渐渐地停下……

  于是,你觉得自己涨得无限的大,大得填满了整个宇宙的空间,二者无限大的你的里面,所涨满的,只是寂寞,寂寞。无边的寂寞!……

  没有一声呼叫,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情感,没有一线希望,没有一点欲求;没有动,没有静,只有一种向下沉落的感觉,沉落……沉落……向着那无底的幽暗之中沉落。

  于是,夜色密密地涂满了宇宙,在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墨一般的幽暗里,你不再知道自己是否仍在继续地沉落,你所知道的只是——

  那沉重的,无边的,墨染的,死一般的寂寞!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主要作品:长篇《约翰·克利斯朵夫》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3部英雄传记。




☆ ☆ ☆ ☆ ☆


两只眼睛抚摸世界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黎明的酒杯

荐稿:兰戈、题图:Francesca Woodman


2015.10.27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短 篇 ]“鲁迅比今天的作家们都谦卑“ ‖ 何三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