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珞珈生|李林轩:既能四年满绩,又能深耕科研,全能榜样在珞珈!

武大招办 2023-12-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汉大学 Author 珈有榜样的


64门课程满绩

专业课平均分95.6分

但他能拿出手的不止成绩

研究地震活动特点

期望有一天能预测地震

探索在武大的许多可能

兴趣与学习并行不悖

 

本期“珞珈生”

武小招将带你走近这位

“不走直线”的珞珈榜样

他就是来自测绘学院的李林轩



满绩?靠学不靠卷


李林轩同学成绩优异,是全校2019级本科生中,唯一一位保持了四年满绩的“大佬”,优异的成绩让所有人赞叹不已。

颁奖现场李林轩和校长张平文院士合影


和所有新生一样,大一入学时,李林轩对于绩点制度不甚了解又感到新奇。在学习中,他习惯性地给自己划定了目标分数线,把“每门课都要90+”定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整个学期的努力后,他竟然真的做到了门门满绩!李林轩坦言,在发现满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困难之后,也有意给自己施加压力,最终才能将这种势头保持了四年。

李林轩成绩单(部分)


有言道,知易行难。在分享对满绩的想法时,他直言自己最欣慰的是,过程中他并没有陷入“内卷”的怪圈,而是实打实地重视知识,最终才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绩点4.0是很重要,但是掌握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中,他不会过度重视平时分拿了多少,甚至对于最终的考试分数也并不在意。他认为,保证自己学会课程内容,并对知识抱有严谨、敬重的态度,就已经足够了,最后的分数如何,都不需要过度纠结。追求知识而非追求分数,这就是李林轩的学习态度。

李林轩推导公式的笔记


不过李林轩也承认,《近代物理基础》、《地震学》等课程确实难度较大,整个本科阶段,《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考试中最后一题需要手解的斯托克斯方程也让他印象深刻。满绩并不是“手拿把攥”,很多时候自己也无法确定是否能达到;但他努力让自己掌握全部课内甚至是课外的知识,这是依靠个人努力可以“确定的”。以这样的状态去参加考试,结果自然也不会太差。

除了满绩外,李林轩对竞赛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四年,他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地球物理技能大赛等部分竞赛。在他眼中,竞赛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过于功利化的追求结果,往往会丧失了获取知识最纯粹的快乐。正是这种纯粹的对知识的热爱,让李林轩能走得更远。



科研?一心唯向前


大一入校,李林轩在浏览学院教师的个人主页时,被罗纲教授丰富的科研成果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怀着对地球和科研的好奇心,他向老师发送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希望参与课题组活动的意愿,罗教授很快就回复了。在讨论中,罗纲教授给出了几个研究方向,李林轩选择研究水库蓄水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李林轩笑称,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那是他当时“唯一听懂的方向”。尽管科研之路的起点略有迷茫,但在阅读大量文献、积极与罗纲老师讨论后,他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多了解,对于科研的认识也慢慢清晰了起来。

在大学四年的科研之旅中,李林轩“收获颇丰”。在国内外多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主要围绕地壳对自然或人为扰动的响应、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两个主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截至目前,他已经以第一作者和唯一学生作者的身份完成四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已经发表,一篇已投稿,一篇准备投稿,参加了三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参加学术报告时的PPT/海报


在所有研究中,李林轩认为三峡库区地震活动的特点及机制的项目对自己意义最大。在这项研究中,他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使用统计分析和力学模拟,对三峡水库区域地震活动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三峡水库区域地震活动的独特时空分布特点,以及这种时空分布特点与区域人工和自然水圈变化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最终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EPSL上。经过这次研究的磨练,李林轩也更加坚定了投身于科研事业的决心——他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将大目标分解成小项目去实现、如何分析结果、如何撰写论文和做学术报告,为之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

李林轩在地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PSL)发表的论文


当然,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李林轩来说也是一种享受。采访中,李林轩提及了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失败。地震b值是地震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估计精度不高。李林轩偶然间读到的一篇论文里根据几组观测数据,宣称拓扑分析中的一个参数和b值成正比。“这两个参数的定义完全不同”,李林轩起初并不相信这个结论。于是,为了证明这两个参数的差异,他生成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合成地震目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测试。但最终的运行结果却表明,这一正比关系是普遍且稳定的。

这并不意味着竹篮打水一场空,依托前期大量的测试、研究,李林轩改变了研究方向,转而探索使用这个新参数改进b值估计的方法,相关论文成果也发表在了地震学领域权威期刊SRL上。

李林轩在地震学领域权威期刊《地震研究快报》(SRL)发表的论文


除了科研创新面临的困难,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傲慢与偏见”也曾是一大压力。很多人对他研究的方向产生过质疑。尽管开始会有些在意,但是总体而言,他都是平常心对待。他直言非议和挫折“在哪儿都会有”,就看自己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并没有让李林轩气馁,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地攻克难题,他相信“数学和物理是不会骗人的”。在科研道路上,他一直保持着对科学的执着和追求,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李林轩本科期间完成的研究工作



研究?不囿于“直线”


李林轩的研究向来不是“走直线”的。

他直言自己是个“想法比较多的人”,经常是凭着兴趣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又开始了一个课题。谈到这里,他由衷地表示,自己对于地球科学的广泛涉猎离不开罗教授的支持。罗纲教授一直采取“自由的放养”,没有把他限定在一个课题中,而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他去自由地探索。罗纲教授的一句话,他至今印象深刻:“人不应该只为文章而做研究,单数文章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单看期刊的级别也是没有意义的,而要看你到底对这个科学界一个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广泛涉猎不代表浅尝辄止。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刘勉教授也对李林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勉教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他对李林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写一篇文章,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你就不要写这篇文章。”

李林轩和罗纲老师讨论问题


珞珈山的开放包容,让李林轩接触到了众多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启发。无论是测绘学院擅长的大地测量方向、罗纲教授的力学背景、研究员李江涛老师和北京大学宋晓东教授的地震学方向,又或是他本人感兴趣的统计学方面,都是支持他进行多角度探索的“知识库”。他发现“地震是一个很多元化的一个事情,我的各种兴趣都能在地震这个事情上得到满足”。

李林轩在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上做报告



成长?招生工作忙


高考填报志愿时,李林轩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江西招生组的彭华老师详细为他解答各类疑惑,帮助他最终选择了地球物理学专业。正是因为曾经有过迷茫和无措,李林轩也加入了招生宣传工作,去帮助更多学弟学妹。他参与江西省各中学寒假和暑假回访母校的组织筹备工作;承担豫章武小招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参与湖北电视台、武汉大学、江西招生组主办的多次直播活动,带领观众游览武大校园、分享校园生活和高考经验……李林轩将自己大学生活的所见所感,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给更多人。

李林轩(右二)参加高考加油直播活动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考生的一生”,秉承着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李林轩真诚的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度过自己喜爱的大学生活。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李林轩的珞珈之旅就要结束了。离开武大后,李林轩即将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期望能更好地揭示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物理过程,为地震预报和预测做出贡献。即使很多人告诉他“地震是不可能被预测的”,但是李林轩认为,可能与不可能都还没有被证明,即使不可能,证明这个“不可能”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一些这样的事”。



“一旦做一件事

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这是李林轩对自己的要求

静水流深,厚积薄发

这是他科研、学习的写照

以好奇和兴趣为灯塔

以纯粹的态度探索科学

平芜尽处是春山

愿他前路漫漫亦灿灿


推荐阅读

先睹为快!新增专业,“三级特区”……武大2023年本科招生亮点最新出炉!

珈闻 | 武汉大学科创成果炫酷亮相华师一科技节

招募 | “浙”有一段“珈”话,浙江招生组,欢迎你的加入!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

编辑:黄睿涵 向采怡

责编:袁瑾曦 何姝豫

审核:刘思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