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选七部高分考古学纪录片 | 给同学们的暑假穿越之旅

科影发现 2024-03-12

“考古学”是对于历史遗产的探索,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当代考古学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因此科学纪录片的范畴也应该有考古题材的一席之地。今天小编就为正值暑假期间的年轻观众推荐几部和考古相关的纪录片,希望同学们能在夏季的尾声里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进行一场放松的古代心灵之旅,并获得更多有趣的考古知识。



01







《寻古中国·古蜀记》




蚕丛相传是古蜀首位称王的人,李白曾在著名诗篇《蜀道难》中写下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所以人们想象的古蜀大地,应是一个迷茫的洪荒世界。本纪录片通过对神秘古蜀国的考古发现的分析研究,深度揭示了古蜀文明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互相交流融合的过程,并展现了古蜀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

 


本片运用6Dof算法的自由视角拍摄技术,让众多古蜀文物首次以360度环绕方式进行展示,使观众能够全方位沉浸式的观赏文物细节,其中就包括了三星堆的青铜器。提到古蜀文明就不得不说有过璀璨青铜文明的三星堆文化,片中提到从2020年开始,三星堆遗址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考古,通过搭建恒温恒湿的考古发掘方舱保护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因为深埋地下数千载的文物原本无氧无光,一旦出土相对稳定的环境会被瞬间打破,文物可能会产生无法修复的伤害,而考古舱能对空气环境、土壤、光照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整,维持考古环境的各项参数在安全范围,从而实现对出土文物的保护。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三星堆考古舱



《古蜀记》立足诸多遗址考古成果,运用相关史籍文献,从川西高原的营盘山文化开始系统梳理古蜀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古蜀国传说中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世系因谱。

 



02







《兵器面面观·中国古兵器传奇》





本部纪录片使用科学实证并结合史实的方法,清晰的解释说明了几种古战场上使用过的冷兵器的样式、细节、特点和演变过程,再结合历史经典战役全面的描述了这些冷兵器是因为战场上的何种需求被发明和制作出来的,并且它们对古战场的实际作战有哪些帮助。

 


片中出现的几种兵器都有在实际作战上突出的特点,其中清式弓的特点是比以前的弓更重,弦更硬,这样的箭射速更快、杀伤力更强,并且更善于近距离射向敌人,符合清军的作战特点。当清骑兵抵近敌人的时候,近距离的射箭能够射的更加准。在测试实验中一位射术教师射出十支箭仅用了61秒,箭的分布面积大约是40乘40厘米,证明了只要士兵状态良好,一千人每分钟能射出一万只箭,所以能够形成有效的箭幕,对敌人构成很大的杀伤力。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清式弓射箭实测



该片选取古代战场作战中的汉剑、环首刀、槊、戚家刀、陌刀和清式弓等代表性兵器,采用演播室主持人讲述,外景拍摄兵器复原与冷兵器专家实战测评相结合的形式,以精彩的历史战争故事和装备实战化展示,还原每一种冷兵器的特点和杀伤力,对军事和兵器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会十分喜爱本片。




03







《良渚》




位于中国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的重要性在于将中国文明的源头向前推进了将近1000年,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实证。本纪录片将“良渚文化”放在了追寻中国五千年文化起源的大背景下,用四代考古人接力在遗址中找到的大量考古证据,呈现了良渚巨大的历史价值和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片中采用大量实拍证据和现场实验的方式再现了良渚人的生活状态、文化和信仰等,以及他们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体现了中华早期文化特色。并且制作了大量二维三维动画,来模拟良渚人的生活场景,其中一段动画提到了 “玉”是探寻良渚文明的密码,有一位名为“琪”的玉匠,当年追随首领来到良渚,凭借祖传的制玉绝技,深得首领器重,从此良渚的制玉的斧凿之声不再停息,而他后来做出了传世玉器“史前玉琮”,良渚人也因为精于制玉而逐渐发展成“藏礼于玉”,用玉器建立了一整套礼仪制度。

 


该纪录片历时四年采访了包括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水利水文、地质学和古环境研究等领域在内的十位权威专家学者,借助科学实证和分析,将科学与文化二者充分融合,同学们能够全方面领略有关于良渚文明的风貌。




04








《云冈》





1500多年前成千上万的工匠们怀着虔诚之心在武州山创造了一个佛教历史上的旷世杰作-云冈石窟,它像一把钥匙,指引着我们打开北魏历史的大门。本片镜头下展示了石窟的三大区域(东中西)形成窟龛密集,万物生辉的壮丽景象,不同区域石窟的营建像一部有趣的连环画,生动有序的呈现背后北魏王朝的演进,也见证了北魏拓跋部鲜卑人与汉人之间信仰与文化的交融和各民族间的大融合。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云冈石窟远景



该片的叙事形式常以对石窟华丽景象造型的描绘,对应当时北魏政权和文化的发展。云冈最精美的两座石窟是第七和第八窟,它们献给了北魏冯太后垂帘听政孝文帝时期的二圣,这两座石窟比早期简洁粗犷的风格更加精美细腻。修建时冯太后正处于权利的巅峰,所以洞中的雕刻也达到了当时工艺水平的极致,第七窟南壁拱门上方雕琢着被历史学家称为“东方六美人”的六位供养天人造像,是中国古代雕塑的精品。随着北魏鲜卑人在政治上的汉化,这两窟艺术风格上的汉化更加明显,屋顶上的飞天捧团莲图案藻井就是汉族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屋顶造型。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东方六美人”造像



《云冈》的画面穿插在云冈石窟和北魏的历史演进之中,全方位的展示了云冈石窟与北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承转合的关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值得同学们去细细品读。




05







《发掘记》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是考古工作的主要发掘期,考古人将进入发掘现场持续工作的这段时间称为“发掘季”,全片的镜头记录下了整个发掘季考古工作者的完整工作过程。与那些关注出土文物,宝藏和背后历史的考古纪录片不同,本片的焦点镜头追随在考古人身上,有大段考古工作者的采访和叙述,在众多考古现场记录中同学们能学到许多穿插其中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并了解考古人的真正工作状态与心境。

 


该纪录片的第一集被称为“考古专业学生必看”,第一集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去平梁台遗址实习的经历。这一集提到了考古专业必须学会的考古知识“布方”,首先学生们使用测绘仪对整片发掘区域进行测绘,以划分出具体的发掘单位,在测绘前老师已经找好了用来校准距离的测绘点。然后就是找到“点高”、“棱镜高”、“水平角”等数据,而后“布方”就是将挖掘区域平均切分成一个个小方块制作“探方”,每一到两个考古队员负责一块探方的发掘工作,这就是考古发掘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考古“探方”



本片每集都围绕着一个考古队,一群考古人和一个发掘工地展开,深度呈现了这些考古人对考古发掘的热爱与坚守,每一位考古队的老师、学生、技师都可爱可敬。全片风格朴实无华而又温柔细腻,在呈现考古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体现了人文精神。



06







《古墓派·互动季》




当纪录片能跳出平面单调的屏幕,与我们进行沉浸式的互动和交流,那观看考古纪录片肯定能更加妙趣横生!

 


本片是中国首部互动纪录片,它以两具在福建发现的保存完好,面容清晰的七百年前的夫妻尸骸不腐谜案为引子,让我们以游戏玩家的视角进入考古故事中,依托解谜剧情的推进,在重要的剧情点设置互动,让我们沉浸在悬疑的解谜气氛中。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互动环节里不同的选择会让观众走向不同的剧情发展,但最终都能揭开考古谜题的真相。

 


互动中出现的一道选择题有关于常见的考古知识,问题是“尸体的防腐手段是什么?”有三个选型,而答案是“水银”。片中的考古专家提到,据大量史料记载,古人对水银的防腐技术深信不疑,考古发现中很多的墓葬都有水银的出现,所以古墓刚打开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进去,会有水银蒸汽中毒的风险。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片中的“选择题”互动



除了做“选择题”以外,我们还能亲手完成一些考古操作,比如“滑动屏幕打开棺盖”,“点击屏幕提取水银”或“长按屏幕为尸体拍X光片”等,这些互动将沉浸开放的考古体验拉满。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片中的实操互动




07







《海昏侯》




海昏侯墓是中国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奢华,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墓葬。本片中跟踪拍摄五年的海昏侯墓考古记录带我们走进了发掘的第一现场,并且结合墓主人海昏侯刘贺的人生轨迹,为我们拉开了一幅奢华精美的西汉画卷。

 


片中大量的展示了海昏侯墓的奢华富丽。2015年的一天,考古专家提取主椁室西室的床榻时,榻下漏出的漆盒中有序的排列着很多金器,连考古人员都聚拢过去啧啧称奇,里面有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和麟趾金各10枚,金饼187枚,它们器型完整并且周身还饰有精美纹饰。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黄金量比目前为止所发掘的所有其他汉墓里黄金的总和还多,墓中共出土了478件黄金物品,总重量达到120公斤以上。


图片来源作品截图 |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器



本片通过墓中发现的海量黄金、玉器和青铜器等稀世珍宝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以及通过随葬品中漆器、玉印、竹简上的文字,呈现了墓主人海昏侯刘贺受权利斗争的影响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一生。并且专家们通过考古发掘逐渐发现《汉书》中关于海昏侯刘贺的记载与实际有些出入,所以我们能通过本片发现很多真正的史实,而非史书记载的那部分“不真实”的海昏侯史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选七部高分考古学纪录片 | 给同学们的暑假穿越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