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成员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名单已于2021年1月发布,为使广大专家和读者进一步熟知我刊各位青年编委,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为大家逐一介绍各位专家(按音序),敬请期待哦!



陈丛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助理、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理论与改革》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登,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5完成人)、三等奖(第3完成人)。

研究方向: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治理。


陈金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常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所所长,休闲体育实验室主任。兼任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包括: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江苏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主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编教材2部。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29篇,CSSCI来源期刊15篇,英文SSCI期刊收录检索2篇。其中,在体育类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包括《体育科学》4篇,《中国体育科技》2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获常州市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研究方向:运动康复。


陈林会(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成都体育学院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院大型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研究室主任。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教材)多部。

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与管理


陈元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副主任,武汉市政协委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美国纽黑文大学商学院、韦恩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委员、湖北省体育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现代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和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体育场馆运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有关体育场馆方面的学术专著8部。曾受邀参与起草国家八部委关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政策、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研制工作,受邀参与国务院2014年46号文件的前期理论研究工作,主持起草《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2014年因在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被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受邀担任湖北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专家。曾受邀为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群体司、福建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甘肃省体育局等培训班授课。

研究方向:体育场馆运营、体育产业政策。


丁海丽(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郑怀贤骨伤研究所副所长、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副院长;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荣誉。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主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或教材5部。获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主持四川省 2018 -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多届“挑战杯”、“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研究方向:中医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学科学研究。


高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99年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哲学系完成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与学术训练,在体育与健康学院师从季浏教授完成博士阶段的学术训练,2009年毕业跟从哲学系郁振华教授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2011年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9年晋升教授。

    20年间曾认真解读维特根斯坦的神来之笔、米歇尔·福科的天才之作,后机缘巧合进入体育哲学圈,致力于实现哲学与体育之间的真正融通,使体育哲学中的“哲学”思想不再被“方法论”与“思想基础”等角色定位所困顿,进而推进体育哲学在学科与理论方面的共同发展。现已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在研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完成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独立出版3本学术专著,第一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33篇,其中5篇体育学一级学科权威期刊《体育科 学》,获得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学科学术成果二等奖。

研究方向:体育哲学。


龚茂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幼好武乐文,游历上体、北体求学,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东亚历史与文化方向博士后修习深造,知行合一。现任职成都体育学院民传与养生系副主任,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人才等荣誉,为武术套路国家级裁判,中国式摔跤国家级裁判,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国际桑搏联盟认证教练。兼任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传统弓联合会创始人、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柔道队科研教练等职务。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武术、摔跤、传统射箭、桑搏、柔道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关志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系主任、在站博士后;任英国班戈大学合作博导(Co-supervisor)。现任SSCI期刊《Asian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and Culture》编委和审稿人,以及其它2个SSCI期刊的审稿专家。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C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游泳协会会刊《游泳》杂志的专栏作者。英国BBC和澳洲ABC广播电台中国残疾人体育专访专家。英国游泳协会3级游泳教练(最高级)、美国运动医学会健康管理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美国游泳教练协会终身会员、国际游泳教练协会会员。国家游泳一级运动员、国家水球二级运动员、PADI AOW级水肺潜水员、SAMS二级自由潜水员。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1项;浙江省体育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金华市体育局委托横向课题《金华市体育赛事绩效评价体系》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政府政策咨询重点委托项目《体育助力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浙江省体育局委托横向课题《体育在服务健康浙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编制》等政府委托项目。第1作者在美国出版专著1部,参与Routledge 和Springer出版社的专著撰写2部,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游泳与救护》教材的编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运动员培养、体育发展政策、残疾人体育。


洪晓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武汉体育学院东湖学者计划“东湖学子”。分别在江西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春田学院作为访问学者(2010-2011)学习一年。现为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port psychologist,Frontiers in psychology,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心理学进展》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曾作为科研人员为国家武术套路、高尔夫球队队员提供心理科技服务。

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包括体育运动中的色彩心理学、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身体活动与认知功能。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编辑丨魏珂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