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文新读 | 书评

编者按

读书的广度与深度决定我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2020年4月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刊推出了“在研究性阅读中思考与研究‘体育’征稿启事”,得到了广大同仁的支持,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稿件,遗憾的是,同行通过评审通过率不高。综合评审意见来看,主要问题有:1.书评的内容重点不突出,观点不突出。一篇好的书评应该首先将著作的核心观点梳理清楚,但一些来稿却未能清晰地梳理原作者的核心观点,导致其后的评论也成为了蜻蜓点水,不够深入。2.部分来稿所评书籍不够经典,影响了整个书评的质量。3.部分来稿过多使用“当之无愧”“极好”“巨著”“宏篇大作”等词语,但是内容深度却不足,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缺乏证据支持,不太符合学术性书评的调子等。

本刊长期关注学术类书评,诚挚希望广大作者提供高质量稿件。

现将1年来,我刊刊载的两篇书评类论文摘登如下,供参考。

01

人类学视角中的竞技体育:基于民族志洞见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潘天舒,何潇

摘要:论文通过解读《特布里安岛的板球》《足球狂热》和《一部有关英格兰足球迷的民族志》等民族志典型案例,论述竞技体育在社会语境和文化实践过程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竞技体育如何在地方转型与全球化进程中得以重构。论文指出:注重实证、比较和田野体验的人类学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界对当代中国体育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竞技体育这一棱镜,人类学家可更为深入地观察个人与社区,社会与国家,以及地方与全球之间的互动关系动力。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教学;民族志;人类学;社会;文化

02

新体育需要“新的运动教育学”——从《运动教育学:理论与实务》找寻运动教育者责任的原点

作者:潜沉香,黄爱峰

摘要:引荐《运动教育学:理论与实务》(Sport pedagogy:an introduction for teaching and coaching )一书,并以“学习者/顾客需要”为原点,聚焦中国运动教育场域,探寻利益相关者的现实需要。研究认为,学童在性别、特殊教育、身体资本、受托等背景情境中的运动需求具有多元性与复数性共存的特征;教育者有职场中功利主义与教育本位背离的冲突,也有教改时理念转向与模式尝试的探索;人才培养中存在运动教育观念偏差与运动教育学理论缺失的现象。启示:运动教育学的课程建立要吸收外来、学习借鉴,课程发展应立足本来、发展创新,课程完善当面向未来、以人为本。

关键词:《运动教育学》;体育教学;青少年训练;凯瑟琳·阿莫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编辑丨魏珂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