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责编手记
3月13日晚,绚烂的焰火再次照亮北京夜空,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到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幕,我们看到了每位亲历者“一起向未来”的自信与从容。伴随着这场盛会,我也完成了《学报》2022年第2期的所有责编工作。偶遇新年假期和奥运盛会,这注定是一次难忘的责编经历,由衷感谢所有作者牺牲团聚时光“修订”稿件的辛勤付出,由衷感谢所有编辑同仁牺牲新年假期“校对”稿件的一丝不苟。经历种种不易,本期22篇稿件得以如期与您见面,颇感欣慰。借此将选稿“心路历程”分享如下:
2021年11月,我们向学界发布“中国体育走向2035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发展路径研究”征稿启事,以期学界能立足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进行反思与总结,把准问题并坚持问题导向,为中国体育改革走向深入提供理论与思想“参考”。12月,我们诚邀学界部分专家就此问题进行撰文,并抢先于2期“特稿”栏目中推出鲍明晓教授的《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和马宏俊教授的《体育强国建设中依法治体的路径研究》2篇文章,为各位读者呈现当前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中体育法治治理存在的障碍等。两位教授所指问题或许有些尖锐,但这不正是学者和学术期刊的职责所在?
本期体育人文社会学栏目尝试以小专题形式为诸位读者呈现学界近年来关注的几个重点研究领域。一为“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专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国际奥委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善于借用每一次危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确保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在冬奥会举办之际,本期特别推出黄璐教授的《以善治促自治——<奥林匹克2020+5议程>自治与善治改革新动向研究》和王润斌教授团队的《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时代窘境与纾困之道》,围绕奥林匹克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借此期待学界相关研究团队能就此问题继续探究,并不断贡献佳作。二为“体育场馆”专题。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开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上述文件的颁布表明国家已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长期以来,学界有诸多研究者围绕此问题进行深耕,陈元欣教授团队便是其中之一,本期刊发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改革研究》一文,也是该团队近年来所做众多研究中的一隅,与之相较,彭官棋研究员发表的《大数据时代智慧体育场所运动数据的权属配置》一文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其从法学视角讨论了智慧体育场所中运动数据权属分配的问题。三为“性别研究与身体文化”专题。其中,《西方传媒与男性身体形象研究综述》一文出自较早关注“女性体育研究”的杨雪副教授之手,《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场域中女子身体生成考察》一文则出自“新秀”张连磊博士研究生之手,二者从不同视角对性别研究予以关注。四为“体育组织”专题。于显洋教授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网络体育组织分析》一文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分析网络体育组织,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于亮老师的《论体育社会团体的人权责任》试图回答体育社会团体是否以及具有何种人权责任的问题;王小光博士的《脱钩后体育协会内部监察对象的界定标准》则从法学视域对脱钩后的体育协会监察对象进行研究。五为“体育文化”专题。杨建营教授的《20世纪后半叶中华武术发展中的“第一粒扣子”探寻》一文创新性地用“扣子论”为观察视角,张晶老师《武术文化的榫卯连接与涡旋重构》一文创新性地探究榫卯连接所构建的武术与社会文化的初始结构。段增光老师的《文化共生理论下的中国体育舞蹈百年发展研究》一文创新性地运用文化共生理论,通过系统挖掘、补充、整理体育舞蹈在中国的世纪变迁与生态图景,提出了体育舞蹈文化的生成生态。上述5个小专题也仅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热点问题仍亟需诸位学者予以关注,期待更多学者能贡献学术智慧。
本期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栏目共推出3篇文章,石翔宇的《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基于2013-2021奥运周期的阶段性实践探究》及王艳的《竞赛规则演变对排舞赛事影响及优化路径研究》,分别关注了排球及排舞两个运动项目的竞技成绩影响因素及竞赛规则演变问题。袁广锋的《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为例》一文应用田野调查和访谈方式,为读者呈现了美国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对儿童课外身体活动进行综合干预的全景。
学校体育学栏目刊发了邵天逸的《经验本位:博比特体育课程观的价值定位、思维框架与现实启示》和王芦英的《体育深度学习概念框架的构建》2篇文章,前者全面论述了博比特课程观的由来、课程理论中体育的地位与体育观的核心内容,后者则建构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框架。
本期博士研究生专栏共推出3篇文章,分别为车同同的《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对肌肉激活程度和主观疲劳度的影响》、王文龙的《基于集成DEMATEL-ISM的体育赛事新媒体版权开发影响因素研究》及张祥府的《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展望》,这几位博士生的研究在大方之家看来或显稚嫩,但其切入问题的视角为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此也希冀更多的博士研究生能顺利开启研究之门,享受到研究的乐趣。
以下为您呈现本期的详细目录,期待您的阅后反馈!
第2期责编:荆敏
壬寅年二月十二夜于蓉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于3月15日正式出版,目次见下文,敬请各位作者与读者朋友关注!
特稿
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鲍明晓
体育强国建设中依法治体的路径研究
马宏俊
体育人文社会学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 ▷▷▷
以善治促自治
——《奥林匹克 2020 + 5 议程》自治与善治改革新动向研究
黄璐
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时代窘境与纾困之道
任振朋,王润斌
体育场馆▷▷▷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改革研究
陈元欣,邱茜,杨金娥,姬庆
大数据时代智慧体育场所运动数据的权属配置 彭官棋
性别研究与身体文化 ▷▷▷
西方传媒与男性身体形象研究综述 杨雪,容浩,雷彬
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场域中女子身体生成考察 张连磊,梁诚,王健
体育组织 ▷▷▷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网络体育组织分析
于显洋,徐有彬
论体育社会团体的人权责任
于亮
脱钩后体育协会内部监察对象的界定标准
王小光
体育文化 ▷▷▷
20世纪后半叶中华武术发展中的“第一粒扣子”探寻
杨建营,颜世亮
武术文化的榫卯连接与涡旋重构
张晶,周嵩山,陈青
文化共生理论下的中国体育舞蹈百年发展研究
段增光,何颖,邱建钢,戴郁珠
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
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
——基于2013-2021奥运周期的阶段性实践探究
石翔宇
竞赛规则演变对排舞赛事影响及优化路径研究
王艳,杨慧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
——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为例
袁广锋·李明达·张水顺·郑祥荣·陈明祥·何雅文
学校体育学
经验本位:博比特体育课程观的价值定位、思维框架与现实启示
邵天逸
体育深度学习概念框架的构建
王芦英
博士研究生专栏
低强度卧推加压训练对肌肉激活程度和主观疲劳度的影响
车同同,李志远,赵之光,魏文哲,孙科,陈冲
基于集成DEMATEL-ISM的体育赛事新媒体版权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龙,崔佳琦,米靖,邢金明
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展望
张祥府,孙晋海,代刚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本期编辑丨陈登峰
责任校对|张千里
版式审核|荆 敏